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一)通风透光不良一是光照条件差,光合产物减少,花荚得不到充足养分而大量脱落。二是阴雨天气多,光合产物少,造成大量花荚脱落。三是群体结构对通风透光有直接影响。群体结构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日光能。日光能不仅是有机营养制造和积累的主要能源,也是促进植株迅速发育、抑制徒长的主要因素。群体通风透光好,可使株间气候与植株上部气候一致,降低株间湿度,增加光照与温度,加速叶面蒸腾作用,加快营养物质运输速度。密度过大或栽培技术不良,易引起徒长,过早封垄,枝叶郁蔽;湿度大,光照低,植株下部光照条件更加恶…  相似文献   

2.
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形成高光效的群体。这样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棉花产量,并且能提高品质。通常使用下列药剂。一、缩节胺。缩节胺在棉花化控中应用广泛,效果理想。它可降低棉花株高,减少果枝数,促进光合作用向生殖生长转移,减少棉铃脱落,增加成铃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是典型的喜光作物,早熟棉区需要通过合理密植来实现棉花高产、早熟、优质,但密植必然会加剧棉花生长中后期个体与群体之间在空间和光能利用上的矛盾。因此,棉花化控就成为合理密植的重要配套措施。福滴是一种新型棉花化控剂,通过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来调控旺长棉株,减少蕾铃脱落,增加棉花铃重,使上下铃长势均匀。通过对比试验膜下滴施福滴与叶面喷施缩节胺的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瓜棉复合种植与单作瓜、单作棉的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及光合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瓜棉复合种植可建立良好的作物群体结构,对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可以获得与单作瓜相近的瓜产量;复合种植模式的棉花植株生长优于单作棉花,棉花增产.在各生长阶段,复合种植模式的田间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均优于单作瓜和单作棉.瓜棉复合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全年的综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棉花优质高产最佳生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双膜覆盖或地膜覆盖促早发,塑造立体采光群体结构综合措施,可获得以最佳出叶期棉叶为主体的棉花高产最佳出叶模式,建立起通风透光好的高光效群体结构,提高棉花的光合性能,增加光合产物量,为棉花优质高产打下物质基础;再进一步调节开花结铃的时间和部位,让棉花利用有限的养分,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集中多结优质大桃,实现以伏桃和早秋桃为主体的棉花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才能最终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条件下不同施磷深度对旱地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各生育时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显著提高,花后0~10d、15~25d籽粒灌浆速率增加,千粒重提高,且40cm深度施磷较20cm深度的对冬前分蘖有较大的调节效应,提高了灌浆前期(花后10~15d)籽粒千粒重积累速率,显著提高了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施磷量,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量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40cm深度施高磷明显促进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总之,旱地小麦40cm深度配施150kg·hm~(-2)磷肥有利于构建合理群体,且主要通过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7.
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形成高光效的群体。这样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棉花产量,并且能提高品质。通常使用下列药剂。一、缩节胺。缩节胺在棉花化控中应用广泛,效果理想。它可降低棉花株高,减少果枝数,促进光合作用向生殖生长转移,减少棉铃脱落,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丘陵地区棉花缓释肥与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搭配施用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可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植株高度及单株果枝数,增加单铃重,其中缓释肥搭配施用鹰牌有机肥的比单独施用缓释肥的增产,但收入(净增收益,下同)比单独施用缓释肥的略有减少;缓释肥搭配施用饼肥的单产接近单独施用缓释肥的,但收入比对照减少较多;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及速效氮肥、缓释肥搭配施用鹰牌有机肥的植株高度及单株果枝数与单施缓释肥的相当,但可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且产量也与单独施用缓释肥的相当,收入比对照减少较多。可见,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模拟研究了降尘对温室棉花营养特性的影响,旨在确定降尘对棉花的营养作用,为降尘区棉花合理施肥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初蕾期—铃期,受到降尘影响的棉花植株氮素含量均高于不受降尘影响时,而在吐絮期,受到0.5倍自然降尘量影响时棉花植株氮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在各个生育期受降尘影响的棉花植株磷素含量均高于不受降尘影响,其中在初蕾期—铃期,受到0.5倍降尘影响时棉花植株磷素含量达到最大值;而在吐絮期则表现为受到2倍降尘量影响时达到最大值。在各个生育期,受到降尘影响时棉花植株钾素含量均下降,说明降尘影响棉花的品质,并且对各生育期的影响效果不同。因此,在初蕾期、盛蕾期、花期和铃期可以根据降尘中氮素的含量相应地减少氮肥施用量,而在吐絮期应适量增加氮肥施用量;棉花磷肥的施用可以根据降尘中磷素的含量而适量减少,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钾素含量的下降直接影响棉花的纤维品质,在塔里木盆地棉区种植棉花一定要注重合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10.
在两种钾水平下,研究了暗处理对缺钾敏感品种的~(14)CO_2同化及同化产物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暗处理后,水稻植株对CO_2的固定,孕穗期在两种钾水平下均明显下降;灌浆期低钾植株CO_2固定明显降低。常量钾处理的标记植株的总放射性活度高于低钾处理的植株,并随暗处理时间的缩短而增加,光与钾有助于光合产物向谷粒中分布。叶片中糖含量,灌浆期多于孕穗期。在自然光照下,常量钾植株的含糖量多于低钾处理,暗处理则低钾多于常量钾处理。叶片中ATP含量,在正常光照与暗处理下低钾处理均高于常量钾处理。暗处理与人工24小时光照使标记叶光合产物的输出量减少,而钾营养则促进光合产物的输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棉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不同的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55%、70%和85%,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采用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花铃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光合产物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滴水下限为55%处理土壤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低,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少,14C光合产物输出较快、向蕾铃分配比例增加;滴水下限为70%和85%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大,但85%处理14C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过大,最终籽棉产量以70%处理最高,85%处理次之,55%处理最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55%>70%>85%;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新陆早10号在55%和70%条件下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85%条件下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花铃期滴水下限在70%~85%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在55%~70%范围内,棉株能通过适应性调节,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据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对实现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留叶枝棉花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叶枝显著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 ,扩大了光合面积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枝对棉花群体生物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偿 ,可有效提高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试验结果显示 ,留叶枝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 ,1996年、1997年分别比对照 (去叶枝 )提高 19 63%和 16 32 % ,表明 ,在一定的肥水条件下 ,棉花叶枝不仅是一个消耗营养的器官 ,也是一个制造营养的器官。合理利用叶枝 ,是棉花高产高效简化栽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土壤水分对芥蓝生长及其同化物植株中积累和分配影响,[方法]研究相同灌溉频率下不同灌溉上限对芥蓝植株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及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调节土壤水分能够极显著影响芥蓝同化物积累过程;土壤水分亏缺使苗期至商品成熟的生长期大幅延长,生长速率极显著下降,生长期与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使叶片净同化速率极显著下降。土壤含水量65%时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较合理,基叶和基茎的物质较充分撤离,菜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结论]用控制灌溉上限进行调亏灌溉能极显著降低芥蓝株植生长速率,改善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经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北疆陆地棉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施钾肥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105d左右;其中,中等施肥量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增加,而且2a的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 514.95和1 785.88kg/hm2,比同年未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23%和52.20%,比高施肥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46%和19.33%。中等施钾量可显著改善棉花品质,主要增加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但对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的气候特点、烤烟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大田烤烟各生育期的灌水和对照(不灌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展、根系的伸展和养分的吸收,烤烟的生长速度加快;灌水后的叶温与气温差小;灌水可以改善光合特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棉花旱作物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总结出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效应,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及pH值,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减轻杂草危害和环境污染。农田覆盖秸秆后玉米、棉花的产量分别提高了7.9%和11.4%。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杂交棉天杂2号和新杂3号为代表,常规棉中棉所35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初花期杂交棉与常规棉群体的光合产物积累量差异不大,盛花后杂交棉根和茎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棉,盛铃期生殖器官光合产物积累量和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棉,盛铃以后叶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棉,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后期杂交棉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速率高于常规棉且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和光合产物子棉利用率低于常规棉,铃壳利用率和纤维利用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坡耕地垄膜沟种对土壤侵蚀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辽西地区有限的自然降雨,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稳产高产,在辽西地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耕种模式研究。【方法】2012—2015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阜新旱农试验区进行,试验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不同耕种模式对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径流小区长15 m,宽4 m。试验为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坡度,设5°和10°两个坡度,副区为种植模式,分设传统种植(CK,等高土沟土垄)、等高垄膜沟秸秆种植(T1)、等高垄膜沟种(T2)3种处理,3次重复。垄膜沟种沟宽60 cm,垄宽40 cm,垄高10—12 cm。供试作物为谷子和玉米,轮作种植。【结果】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可有效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4年间,5°坡对照总径流量为512.7m3·hm~(-2),总侵蚀量为4 561.3 kg·hm-2,T1处理和T2处理未发生土壤侵蚀;10°坡T1处理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较10°坡对照分别减少81.71%和96.17%,T2处理较对照分别减少56.92%和95.15%,10°坡T1处理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较T2处理分别减少57.54%和21.05%。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减少侵蚀量的同时可明显减少侵蚀泥沙中的养分流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都随之增加,同时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防蚀效果相对减弱。4年平均土壤水分,坡度间由5°坡到10°坡呈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间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较对照分别高出1.68和1.45个百分点。对谷子而言,无论丰水年(2012年)或干旱年(2014年),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墒效果;对玉米而言,平水年(2013年)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未表现出显著的增墒效果,干旱年(2015年)增墒效果极显著。4年平均产量,坡度间由5°坡到10°坡呈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间垄膜沟秸秆与对照及垄膜沟种差异极显著,分别增产25.59%和10.68%,同时垄膜沟种与对照产量差异极显著,比对照增产13.47%。其中2012年和2014年,谷子垄膜沟种较对照增产不显著,垄膜沟秸秆较对照增产显著,分别增产24.75%和74.58%;2013年和2015年,玉米垄膜沟秸秆和垄膜沟种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垄膜沟秸秆较对照分别增产11.29%和54.39%,垄膜沟种较对照分别增产5.05%和51.81%。干旱年份,垄膜沟秸秆(谷子,玉米)和垄膜沟种(玉米)增产效果尤为显著。【结论】通过连续4年的旱坡耕地垄膜沟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防蚀、集雨、增墒、增产效果,有效减轻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对坡耕地作物生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水土资源利用率,保护坡耕地质量,提升坡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作物高产,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防蚀、集水、增墒、增产等角度考虑,垄膜沟秸秆耕种模式比较适宜于辽西半干旱区坡耕地。  相似文献   

19.
土壤湿度和机械长度对棉花秸秆分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棉花秸秆产量巨大,但是棉花秸秆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不易被分解,很难作为饲料利用。本文研究了棉花秸秆在不同条件(土壤水分、棉花机械长度)处理下的分解速率。从土壤水分条件来看,棉花秸秆在50%土壤饱和含水量下的分解最为理想,其分解率在100 d后达到54.08%;从棉花秸秆粉碎程度来看,棉花秸秆粉碎越细越有利于其分解,但是3 cm处理100 d后分解率为54.12%,而1 cm处理100 d后分解率只有47.42%,说明棉花秸秆分解需要一定的孔隙度。另外,棉花秸秆分解之后对土壤肥力也有很大影响。此次试验结果可为推广大田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塔河流域不同生境条件下柽柳种群结构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灌木柽柳的种群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在塔河流域的沙地、盐生地、岩性土地等3种立地条件下开展柽柳种群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优势柽柳灌丛中伴生有旱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共计8科9属9种;3种立地条件下不同径级的柽柳种群个体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沙地环境条件下柽柳种群径级结构较盐生地和岩性土地的相对完整,但均以Ⅱ、III级个体的数量较多;随着高度级的增加,沙地柽柳种群不同树高级的个体数量变化趋势与其径级的变化一致,盐生地的呈下降趋势,岩性土地的呈上升趋势;沙地条件下,随着林地盖度的增加,柽柳种群中小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林地郁闭度的增加为柽柳个体的存活及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沙地的柽柳种群结构受土壤氮、镁、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盐生地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岩性土地主要受土壤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