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种衣剂在麦蚜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各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在93.0%以上;麦蚜进入减退期(小麦乳熟期),防效仍在87.2%~91.0%。种子包衣可以控制小麦全生育期的蚜虫危害,省药、省工、省时。对种子发芽率、小麦分蘖、千粒重均有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225~480 g拌100 kg小麦种,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全生育期麦蚜的危害,持效期长达7个月。在小麦发生始盛期至高峰期,防治效果达91.38%~99.52%。小麦的千粒重、单穗重、小区产量均较高,千粒重提高了9.41%~13.41%,小麦增产37.36%~48.06%。  相似文献   

4.
从防治蚜虫效果、小麦产量效应及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吡虫啉拌种应用于麦田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提取、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270 nm波长下,对吡虫啉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回收率为83.42%-96.47%,变异系数为2.95%-4.04%,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5 mg.kg-1.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啶虫脒以及复配制剂辛硫磷.吡虫啉、吡虫啉.敌敌畏、啶虫脒.辛硫磷是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麦蚜的理想药剂。10%吡虫啉WP(a.i.)21 g/hm2,3%啶虫脒EC(a.i.)18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药后1~7 d防治效果在93.06%~99.60%;10%吡虫啉WP(a.i.)15 g/hm2,21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和15%啶虫脒.辛硫磷EC(a.i.)202.5 g/hm2药后1~10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控害与农药减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6):63-64
为研究采取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发生动态影响,探索农药减量应用技术,通过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的控害与农药减量作用显著,不影响小麦出苗,而且对小麦安全、不存在残留超标问题。采用100公斤麦种用高巧600克/升悬浮种衣剂200mL药剂拌种(包衣)处理或667m~2用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50kg土壤处理方法,一次性使用化学农药处理预防,即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对蚜虫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药剂混配拌种对防治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安全,对小麦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每50 kg小麦种子用60%吡虫啉悬浮剂120 mL +43%戊唑醇悬浮剂25 mL防效最好,为87.28%,且随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效逐渐降低;对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每50 kg小麦种子用处理60%吡虫啉悬浮剂80 mL +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的防效最好,分别为92.01%和90.75%,但这2个处理对小麦的出苗率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生产实践中,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对小麦的安全性,以每50 kg小麦种子选用60%吡虫啉悬浮剂100 mL +43%戊唑醇悬浮剂20 mL拌种为宜(以上全为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进行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混合拌种后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各药剂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施药区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相似,株高较空白对照略矮,叶色正常。随使用剂量增加,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也随之提高;对白粉病、锈病有抑制作用,对黑穗病、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增产,完全可以在药剂拌种领域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吡虫啉是一种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持效期较长,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传导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地下害虫和麦蚜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笔者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就几种吡虫啉拌种剂对地下害虫和麦蚜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吡虫啉拌种对地下害虫和麦蚜均有一定的防效.2012年10月对筛选出的几种吡虫啉拌种剂的防效做迸一步试验,明确了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和使用剂量,以便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浓度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进行大田防治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种子量0.5%~4.0%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对小麦根部发病和小麦后期的白穗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成株期根部发病的防治效果为54.46%~83.38%,其中2.0mL和4.0mL的处理防效相当,超过了80%;对白穗的防效,各浓度处理均超过了9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粉锈宁。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杀虫剂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高剂量处理对蛴螬的防效为76.31%~87.80%,低剂量处理防效为58.60%~59.60%.从增产效果看,5%毒死蜱颗粒剂2个不同剂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7.05%和21.37%.不论哪种剂型,毒死蜱类防效和增产效果优于辛磷和二嗪磷...  相似文献   

14.
5%吡氯乳油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吡氯乳油防治棉蚜的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吡氯乳油60ml/亩在施药后1d、3d、7d、14d的防效分别为70.9%、73.2%、70.1%、84.4%,45ml/亩在施药后1d、3d、7d、14d的防效分别为74.3%、68.8%、74.7%、85.8%,30ml/亩在施药后1d、3d、7d、14d的防效分别为70.3%、78.1%、58.4%、70.4%。5%吡氯乳油对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14d以上,建议田间施用剂量为30~45ml/亩。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抽穗期喷施5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麦蚜,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支出费用做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毒死蜱(480 g/L)750 mL/hm2 + 叫停(7.5%)750mL/hm2的药剂组合模式防治效果最佳、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6.
选长武112品种播种前分别用九隆升、麦业丰和拌种剂拌种,结果表明:九隆升和拌种剂拌种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以九隆升效果最为明显,可以使小麦次生根增加0.4条/株,分蘖增加1.1个/株,成穗数增加28.0×104/hm2,穗粒数增加0.3粒/穗,单产增加702.9kg/hm2,增产幅度达11.6%。  相似文献   

17.
周棱波  彭秋  刘天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61-7162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吡虫啉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增强,同时对高粱的增产效果也越明显。综合考虑经济实惠、有利于环境保护等因素,建议防治高粱蚜虫的最佳吡虫啉溶液浓度为0.100 0μg/ml。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拌种的方法,开展了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处理区小麦的出苗率、长势、分蘖数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且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可明显减轻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通过8种药剂对麦蚜的防效试验,并进行了方差分析,筛选出防治麦蚜的最佳药剂,结果表明:6%吡阿合剂乳油、10%吡虫啉乳油、3%啶虫脒乳油的速效性好;10%吡虫啉乳油、3%啶虫脒乳油、0.9%阿维菌素、6%吡阿合剂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莫吡乳油的持效性好;6%吡阿合剂乳油、10%吡虫啉乳油、0.9%阿维菌素的长效性好。综合评价,6%吡阿合剂乳油、10%吡虫啉乳油的防效最好,其速效性防效在98%以上,持效性防效在98%以上,长效性防效在50%以上,3%啶虫脒乳油、20%苦皮藤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9%阿维菌素和7.5%莫吡乳油处于中间水平,以上药剂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氧化乐果。  相似文献   

20.
春油菜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油菜病虫害,提升春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水平,以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跳甲为防治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选择咯菌腈与吡虫啉、噻虫嗪混合或单独拌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油菜的出苗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杀虫剂拌种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大于杀菌剂;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均高于单独拌种;吡虫啉+咯菌腈拌种对油菜跳甲、春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最高,分别可达66.80%和72.98%。春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梯度式增加,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播种密度为28.5~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