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072为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选育。品种来源为鄂抗棉9号系选×8086[豫棉19×(川抗A2×GK19)选系]。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7。  相似文献   

2.
郑育棉6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09014品种来源Q1138-36(中植棉2号选系)×R94(新植1号选系)选育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特征特性"郑育棉6号"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整个生育  相似文献   

3.
《农家参谋》2011,(9):18-19
六、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6品种名称:中棉所79转基因生物名称:s克K中177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中棉所41×中4648特征特性: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植株筒型,稍松散,株高112.6厘米,茎秆光滑、韧性好;叶片较大,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好;第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无毒棉育种工作是在1975年开始的,至1986年先后育成无毒棉新品种(系)17个,其中豫无19,豫无302、豫无81—8,三个无毒棉品种通过了全国无毒棉联合试验,14个品种参加省级无毒棉品种试验,40个品系参加了省院品系试验。 (一) 通过遗传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无毒棉全株无色素腺性状(即无毒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gl_2gl_2gl_3gl_3控制。无毒棉与有毒棉杂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商丘市棉花生产主要以中棉12号、中棉23号和豫棉10号为当家种,同时也引进中棉17号、中棉19号、石远321、豫棉16号等新品种.经过试验示范,豫棉16号综合表现好,深受棉农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将其在商丘的种植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豫棉19、21号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棉19号和豫棉21号为抗黄萎病亲本,冀棉11号和中棉所10号为感黄萎病亲本配制的8个正反交组合的4个分离群体(F_1、F_2、BC_1、BC_2)为材料,以中等致病力的安阳菌系接种,研究豫棉19号和豫棉21号的抗黄萎病遗传规律。各组合F_2和BC_2的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表明豫棉19号和豫棉21号的黄萎病抗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正反交没有差异,不存在细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家参谋》2011,(11):19-20
十八、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8品种名称:银山9号转基因生物名称:豫早杂9号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516×鲁890优选系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夏棉品种,生育期110天。该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植株塔形,稍紧凑,株高88.0厘米,果枝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邓杂一号是由邓州市种子公司、邓州市花洲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其来源为W98×F97于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棉2007010)  相似文献   

9.
汴棉11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3选育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开239×开855特征特性"汴棉11"为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5  相似文献   

10.
<正> 豫棉5号原名新棉82—10,是原新乡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复式杂交,海南加代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适宜夏播的短季棉新品种。1989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通过并命名豫棉5号。豫棉5号系选用中棉所10号为母本,黑  相似文献   

11.
sGK中156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1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中棉所41×53)×中棉所12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121天;植株塔形,稍松散,株高92.2~99.9厘米,茎秆毛稀;叶片掌状,大小适中,叶色深绿;结铃性好,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1果枝节位6.7~7.1节,单株结铃21.6~22.9个,铃重5.7~6.2克,霜前花率91.4%~94.2%;吐絮畅,易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高产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相同密度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研究了豫杂35、中棉29和中棉19 3个品种生长中后期主茎叶片光合特性及衰老特点,以期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杂交棉豫杂35和中棉29与常规棉中棉19相比,打顶后其主茎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随叶片衰老下降的慢;叶片生长前期气孔导度大,生长后期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大,从而使其叶片光合速率高,且随叶片衰老下降慢,在后期仍表现较强的光合速率。此外,3个品种叶片的光合效率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总体趋势是杂交棉品种的峰值较中棉19的高且下降的慢;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ФPSⅡ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倒抛物线型,但是豫杂35和中棉29的日变化曲线表现在中午前下降的慢,中午谷值浅,中午后恢复上升的快,表现对强光利用能力高。杂交棉所表现的上述高光效特性,为其多结铃,增铃重,获得高产奠定了光合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育苗移栽可选用中棉所47、标杂A1等杂交抗虫棉或豫棉17优系常规棉种;麦后直播选择中棉所50或豫早1109或中375等夏棉品种。这几个品种均具有生育进程快、结铃集中、单株生产潜力大、吐絮畅、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09012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新棉232×新99-8特征特性"新科棉2号"为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0天;出苗好,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植株塔形、松散,株高104.8厘米;叶片大小适中,叶色较深;结铃性强,铃卵圆形,铃重5.8克;吐絮  相似文献   

15.
一、无毒棉的发展:1954年美国麦克迈琪尔(Mcmichaoc)发现了无色素棉突变体,并开始了与陆地棉的杂交育种工作。1966年选出无色素腺的品系23B。之后,不少国家先后引进并开展了无毒棉育种。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进无毒棉品种资源,对无毒棉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十几年来,先后选育出豫无19、豫棉二号、中无151、湘无11等  相似文献   

16.
<正> 豫棉2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无毒棉新品种。原名豫无302。1986年4月上旬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全身不含色素腺体,无毒。棉副产品可直接用于发展养殖业,准于在全省棉区大力推广种植。一、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豫棉2号是1977年在海南岛以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棉花品种 中棉35号、中棉12号、豫棉15号、冀668、冀91-19、抗5、春矮早、9907 2、试验方法 (1)按品种对比试验要求处理: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行长12m,4行区,小区面积21.6m2,密度为9876/667m2,四周设有保护行.  相似文献   

18.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6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中棉所41×中4648特征特性"中棉所79"为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植株筒形,稍松散,株高112.6厘米,茎秆光滑、韧性好;叶片较大,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好;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果枝数14.0台,单株结铃18.3个,单铃重6.3克;霜前花率94.4%;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经鉴定,"中棉所7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正品种名称:汴棉五号审定编号:豫审棉2007011品种来源:河南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配组,开8603×开7207特征特性:汴棉五号棉花品种为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30天。苗期长势一般;株型松紧适中,株高99.0厘米,果枝上举,茎枝韧性好;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快而集中,铃卵圆较大,铃壳薄;平均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果枝数15.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培育成功一批无毒素棉新品种(系)。它将为棉花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价值开拓广阔的途径。本试验的目的是了解这些新品种(系)的生态适应性、产量水平、纤维和种子品质以及它们与有毒素棉品种的差异。 试验材料取自1982年无毒素棉品种联合比较试验,参试品种有豫无1、豫无13、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