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夏玉米上新发生的重大害虫,其研究资料仅仅是作为一般昆虫种类进行的记载,无发生规律的相关文献,其中有关该害虫越冬规律研究的报导是空白。作者经过多年系统监测,采用全省普查、定田系统调查、罩网定点定期调查和人工饲养定时观测的方法,澄清了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越冬方式、越冬虫态和死亡情况。在河北省,10月上旬末代幼虫在玉米、花生、甘薯和棉花等田间出现,秋收过后则在上述作物的冬闲地越冬;在田间残存的植物干秧子上或下,落叶中或落叶下,以结土茧或老熟幼虫的方式越冬,或进入土壤的浅表层结土茧越冬。越冬前有部分幼虫被寄生或死亡。人工饲养观察结果显示,10月下旬为末代幼虫结茧期,到11月中旬幼虫大多已经结茧越冬。越冬基数调查采用摸查方式,或粗筛筛查虫体。研究结果可为二点委夜蛾的监测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菊方翅网蝽的抗寒性和适生区域,对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越冬种群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成虫过冷却点为-10.97℃,冰点为-9.53℃;雄成虫过冷却点为-8.64℃,冰点为-7.40℃。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冰点显著低于雄成虫。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份始入侵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农业害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本文系统评价了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抗寒力不同,部分虫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卵和1龄幼虫的抗寒力最差;蛹期的抗寒力最强,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中位数最低,分别为-19. 0℃和-18. 5℃;成虫蛾的抗寒力低于蛹期,过冷却点约为-9. 0℃。雌雄蛹和雌雄成虫间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在蛹期,草地贪夜蛾抗寒力存在个体间差异,但与水分和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以蛹在适生区越冬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刘晓静  石萌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80-1085
[目的]了解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幼虫耐寒性的发育阶段性变化.[方法]对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各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1龄的过冷却点最低(-19.4~-24.1℃),且个体差异不大.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个体差异较大,其中7龄幼虫中过冷却点在个体间差异达到15.7℃(-5.6~-21.3℃).[结论]老龄幼虫最有可能是该虫在荒漠环境地区越冬的虫态.  相似文献   

5.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健  李武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08-108,110
介绍了新型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并与其它常见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比较形态特征,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及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以为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拉美斑潜蝇涌过冷却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敏电阻测温探头测定拉美斑潜蝇蛹的过冷却点,老熟蛹为-12.6℃,新化蛹为-11.1℃,平均为-11.85℃,老熟蛹与新化蛹相比,过冷却点平均低1.5℃,老熟蛹较耐低温。自然环境下在济南、烟台均与可越冬,而个别较寒冷的冬季年则不能自然越冬或越冬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二点委夜蛾发生和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方法]分析近几年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期间的降雨等气象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及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结果]麦生长后期田间湿度较高,尤其是一代蛾盛期以及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间的降雨,是决定幼虫发生数量的关键因素,如果降雨时期与蛾盛期高度吻合,会使产卵量明显增加,而降雨时期与卵孵化或低龄幼虫期的高度吻合,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将大幅度提高。但低龄幼虫至4龄期如果降雨过于猛烈,引起田间积水严重且淹水时间过长,则会对幼虫造成淹死情况,使田间为害株率降低。主害代幼虫为害程度还受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而秸秆腐熟程度则受降雨时间、降雨日数及降雨量的影响,如果降雨从5月开始,6月雨量大或雨日多,秸秆腐熟加快,则田间秸秆堆的结构被改变,压实无缝隙,将影响成虫躲藏、产卵,且土表腐殖质的增多,为二点委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将降低对玉米苗的为害率。[结论]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9.
10.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发现为害玉米的一种新害虫,危害性较大,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结合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在新乡县的发生危害情况,本文提出相应地防治措施,指导农民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趋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1种害虫,为害日趋严重。为探索1种合适的诱测工具服务于其发生规律研究和动态监测,以糖醋液、杨枝把、干草堆、麦秸把和麦秸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的趋性。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成虫对糖醋液、麦秸把和麦秸堆趋性很小,对干草堆趋性稍强,对杨枝把趋性最强。杨枝把可以作为1种诱测工具配合黑光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生长规律和危害特点,重点分析了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方法及二点委夜蛾防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夏玉米免耕播种装置。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与产卵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二点委夜蛾形态识别及发育历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近年来河北省1种新的玉米苗期重要害虫。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和行为特点,进行了室内二点委夜蛾的人工饲养,并初步描述了其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总结了其室内条件下的发育历期,为该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为研究二点委夜蛾是否有向冷凉地区扩散的习性,证明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为害玉米以后是否迁移到其他地区,在河北省易县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区进行了定点诱测试验。其中,在平原地区设置2个测试点,利用诱虫灯诱集,作为对照(CK);在低海拔地区设置1个测试点、在高海拔地区设置3个测试点,均利用性诱剂进行诱集。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害代没有发生的春玉米区,8~9月也没有发现其成虫;7月发生为害的平原区,8~9月有成虫活动,且7月发生越严重的区域,8~9月成虫量越高;高海拔地区未诱测到二点委夜蛾成虫。在河北省易县,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以后的时期,成虫未向高海拔冷凉地区迁移。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尤为严重。本试验对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地块的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未进行药剂处理的地块被害株率达到82%,百株虫量最大为88头,喷除草剂和杀虫剂后二点委夜蛾发生量及危害率与未喷的差异不显著,百株虫量略有降低,但无秸秆还田地块喷施除草剂与杀虫剂后,其危害率显著低于上述处理,被害株率为20%,百株虫量为6头。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在我国属于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害虫,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5~30℃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其发育速率明显加快。二点委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幼虫、蛹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10.80、9.63和10.04℃,有效积温分别为71.47、248.89、134.00和552.95 d.℃。利用本研究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准确预测出该虫在当地的发育代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