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盆栽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采用盆栽设置不同水分处理的方法,从根、茎、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叶鞘3个部分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灌浆前,叶片是最主要的干物质积累器官,所占比例为22%;灌浆后,叶片所占比例仍高达21%。茎秆也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在抽雄初期,水分适宜条件下,茎秆所占总重的26%;在抽雄后期,茎秆占总重上升为30%。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的比重为24%和23%。水分胁迫条件下,叶鞘的比重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分别为21%和18%。夏玉米鲁单981在生殖生长阶段,对土壤水分非常敏感,水分胁迫有利于其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但在生产上应根据天气及土壤状况及时浇水,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种种植方式比较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探索"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增产机理。结果表明:"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根的数量和干物重明显提高,茎秆粗壮。播种50 d后"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比"双行平行"和"单行等距平行"的分别高25%-40%和60%~80%。结论是:"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可合理地协调密度增加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国玉米栽培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我国玉米栽培上继续增加密度、获得高产创出了一条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过拟合方程定量地研究了乳源木莲苗期生物量积累过程,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的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不同季节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叶脱落情况,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和推广北方玉米栽培最新种植技术的"双行交错"玉米种植方式对玉米高产栽培的作用,进行了玉米"双行交错"种植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大小行平行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方式相比较,"双行交错"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棒三叶的光合能力,在农业性状方面显示出高产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甜荞干物质积累及其与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对其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的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甜1号"各器官中的干物质量与氮磷钾积累量均在灌浆期达最大,花和种子的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54.46%。全株的氮、磷和钾含量均在灌浆期达最高。各器官的干物质量与氮磷钾积累量间均有显著的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茎干重与根中氮积累量和茎中磷积累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P0.01);花、种子干重与根中磷积累量,花、种子种磷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P0.01)。  相似文献   

7.
“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玉米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玉米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为我国玉米及其他作物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新思路。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材,在玉米种植密度为12.1万株/hm2的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比较了双行单株交错(简称"双行交错,"SHJC)、双行平行(SHPX)和单行平行(PX)3种种植方式下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日变化,探索"双行交错稀植"玉米的生育特征及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同种植密度的不交错种植方式相比,双行交错稀植玉米具有明显的生理生态优势,其穗位叶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升为最大光合速率的时间早,其群体各层的相对光强均小于其它种植方式,量子效率高,热耗散少,可以充分利用强光,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8.
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量分析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并通过SPSS进行回归分析,拟合苗木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可划分为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幼苗期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16.85%和58.80%;进入速生期后,生物量的积累中心逐渐转移到根、茎,而茎是生物量积累的最主要器官,占全株生物量的61.55%。进入生长后期,根、茎进一步木质化,而叶片由于脱落生物量分配比例骤减,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1.44%。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积累、苗木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W=0.05(D2H)0849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
高产玉米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高产玉米的物质积累和分配,选用先玉335高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常规玉米种植为对照,研究了高产玉米各器官粗蛋白、籽粒粗淀粉等物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生物产量分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产玉米茎、叶中的干物质含量在8月中旬之前积累较快,之后逐渐向籽粒中转移,直到完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整个生长季,高产玉米籽粒淀粉含量高于对照,而粗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从生物产量分配比例来看,高产玉米根、茎、叶、穗轴产量占整株生物产量的比例都低于对照。整体看来,高产玉米最适的收获时期是9月下旬的玉米蜡熟末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糜子拔节后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规律。【方法】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于拔节后测定糜子各器官干物质含量,研究糜子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糜子从拔节到成熟过程中,在拔节后34~48 d(籽粒灌浆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量达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干物质积累过程表明,叶、茎、鞘、根系等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穗长等生物学性状互为显著正相关。【结论】糜子籽粒产量的形成过程是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干物质量越多,其产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天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Ⅰ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Ⅰ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Ⅰ1和Ⅰ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12.
在春播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花生覆膜和露地种植方式的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变化动态和荚果的成熟饱满度。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覆膜栽培花生结荚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同时覆膜栽培花生显著增加产量形成期整株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可促进荚果发育,快速积累期可提前1周左右,荚果干重与整株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基本一致;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的单株结果数、百果重、收获指数、出仁率、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增产25.22%。研究认为,覆膜可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主要通过增加百果重、荚果及籽仁成熟饱满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冬种模式对后茬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杂交水稻中优808为试验材料,设冬闲—水稻(A处理,冬闲对照)、油菜—水稻(B处理)、蔬菜—水稻(C处理)、马铃薯—水稻(D处理)和绿肥—水稻(E处理)5种冬种模式,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结果]不同冬种模式下,C处理的后茬水稻叶面积指数(3.30)在拔节期显著高于A处理(2.31)(P<0.05,下同),但与B、D和E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B和E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总生物量排序为C处理>B处理>E处理>D处理>A处理,冬种农作物或绿肥处理的后茬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冬闲对照.从产量构成来看,B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221.62万穗/ha);D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最多(181.03粒/穗);C处理的水稻结实率最高(90.58%).各冬种农作物处理的水稻产量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C处理产量最高,达10480.23 kg/ha;其次是D和B处理,产量分别达10245.80和10069.99 kg/ha.[结论]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农作物或绿肥可促进后茬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增产,其中蔬菜—水稻、马铃薯—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冬种模式的增产优势明显,是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灌浆至成熟期四种密度下子粒内含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子拉内含物的百粒含量(g),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从灌浆至成熟期的子粒子物质积累、蛋白质、脂肪、淀粉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子粒灌浆至成熟的进程,四种密度下玉米子粒子物质积累均呈Logistic曲线的规律变化。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子粒水分含量在不同密度不变化不同,其基本变化形式为:直线(y=b0+b1x)变化、高次曲线变化和Logistic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0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对其群体、个体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随生育进程的发展,总茎数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干物质积累量则持续增加;最大总茎数在拔节期出现,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最大值在抽穗-扬花期。随密度增加,最高总茎数、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群体最大LAI、单株和群体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350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总茎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而6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变化较大,5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且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达8 472.49 kg/hm2。[结论]在南疆地区,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冬小麦密度应控制在500万株/hm2时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单粒精播模式下密度对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铁引花1 号’和‘唐A825’为试验材料,设置7.5 万穴/hm2、15 万穴/hm2、22.5 万穴/hm2、30 万穴/hm2、37.5 万穴/hm2、18 万穴/hm2(对照)6 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单播条件下适当密植有利用花生产量的提高,大粒型‘铁引花1 号’在15 万株/hm2时产量最佳,比对照增产15.8%。中小粒型‘唐A825’在22.5 万株/hm2时产量最佳,比对照增产26.5%。生育前期密度对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生育后期群体产量、最大阶段积累量、最大日积累量、叶、茎、柄的干物质积累量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峰值变化,单株的干物质积累量、输出率、贡献率等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以三系杂交组合金优253和中优315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土壤耕作方式和三种栽培密度下,研究了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栽培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相同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单株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其衰减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密度的最大,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免耕条件下的强化栽培水稻产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常耕条件下的产量则以中等株行距处理的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株型棉花适宜的机采种植方式,以中棉所96A(株型较松散)和B9(株型紧凑)为材料,研究一膜三行(R3)、一膜四行(R4)、一膜六行(R6)机采种植方式下棉花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棉所96A在R3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表现较优,与其他2种种植方式相比,中棉所96A在R3处理下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持续期延长5 d,籽棉产量分别提高了4.76%、6.73%。B9在R6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水平较高,与其他2种种植方式相比,B9在R6处理下的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持续期延长2 d,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8.52%、4.23%,产量分别增加9.00%、12.16%。不同株型棉花的适宜机采种植方式不一致,较松散型中棉所96A适合一膜三行种植方式,紧凑型棉花B9适合一膜六行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下黑芝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黑芝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中等肥力水平和秋种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赣芝9号的株高增加,最低结蒴部位升高,茎粗缩小,单株蒴果数减少。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土壤水分、氮肥供应不足以及玉米早衰、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的生产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水氮配比及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16—2017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采用裂裂区设计,灌水水平(W1:4 050 m 3·hm -2,W2:3 720 m 3·hm -2)做主区,施氮水平(不施氮N0:0,低施氮N1:300 kg·hm -2,高施氮N2:450 kg·hm -2)为裂区,种植密度(低密度D1:75 000株/hm 2,中密度D2:97 500株/hm 2,高密度D3:120 000 株/hm 2)为裂裂区,测定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 结果 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玉米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天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WUE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水肥耦合可增强玉米密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提高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提前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减量20%灌水和高施氮水平下,中密度处理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较低密度和高密度分别提高17.31%和11.43%;高密度和中密度处理的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较低密度处理分别提高21.07%、7.52%和提前6.7 d、4.1 d;高密度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中密度、低密度分别提高4.27%和10.59%,中密度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较低密度、高密度处理分别提高24.2%、11.4%、29.9%和29.2%、18.4%、13.8%。在减量20%灌水条件下,中密度高施氮处理的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较中施氮、不施氮分别提高7.34%、11.63%、14.63%和49.54%、44.53%、69.03%;高密度高施氮处理的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及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较中施氮、不施氮分别提高19.07%、54.35%和提前3.9 d、6.8 d;同等密度高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低施氮处理提高24.5%。综上,减量20%灌水与高施氮耦合主要通过提高密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持续时间,提高WUE和氮肥利用率,从而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产生调控作用。结论 在绿洲灌区,采用水肥耦合(生育期减量20%灌水(3 720 m 3·hm -2)、施氮量450 kg·hm -2、中密度97 500株/hm 2)的最优栽培模式,可为进一步发掘密植条件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