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丰县发生的新害虫,因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变化,逐年加重并暴发成灾。丰县首次发现在2011年,当年在夏玉米产区暴发,给夏玉米造成严重损失。自2011年以来,丰县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性诱剂对二点委夜蛾的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测观察,通过对诱测成虫的历史数据和田间幼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丰县地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schler)]为鳞翅目害虫,2005年在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为害,2010年发生程度明显上升,2011年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且程度加重。为此,2010年和2011年对安新县二点委夜蛾田间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2011年测报灯诱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具有局部暴发、选择性强、为害重的发生特点,初步认定其在安新县1 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杂草及枯枝落叶下越冬。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并针对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玉米田害虫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及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以为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年来河北省乃至黄淮夏玉米种植区二点委夜蛾发生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以农业防治技术—旋耕灭茬为主,结合性诱、灯诱的物理防治以及种子包衣、应急性化学防治为辅的二点委夜蛾安全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发现为害玉米的一种新害虫,危害性较大,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结合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在新乡县的发生危害情况,本文提出相应地防治措施,指导农民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健  李武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08-108,110
介绍了新型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并与其它常见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比较形态特征,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当前危害玉米的一种新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苗倾斜或倒伏,重者缺苗断垄。阐述了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夏玉米上新发生的重大害虫,其研究资料仅仅是作为一般昆虫种类进行的记载,无发生规律的相关文献,其中有关该害虫越冬规律研究的报导是空白。作者经过多年系统监测,采用全省普查、定田系统调查、罩网定点定期调查和人工饲养定时观测的方法,澄清了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越冬方式、越冬虫态和死亡情况。在河北省,10月上旬末代幼虫在玉米、花生、甘薯和棉花等田间出现,秋收过后则在上述作物的冬闲地越冬;在田间残存的植物干秧子上或下,落叶中或落叶下,以结土茧或老熟幼虫的方式越冬,或进入土壤的浅表层结土茧越冬。越冬前有部分幼虫被寄生或死亡。人工饲养观察结果显示,10月下旬为末代幼虫结茧期,到11月中旬幼虫大多已经结茧越冬。越冬基数调查采用摸查方式,或粗筛筛查虫体。研究结果可为二点委夜蛾的监测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花蕙兰软腐病的发生发展与种植条件、气候条件有着重要的关系,高海拔地点比低海拔地点的发病轻,同一地点则4~10月发病较重,11月至次年3月发病较轻,发病率在0.2%~1.8%之间,病情指数最高可达到38.8。病原菌可以通过栽培基质、病株残体和昆虫介体进行传播,高温、高湿和大风则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4月下旬始发期起,每隔10天调查1次泰山白首乌蚜虫数量,2013年进行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好,施药后7 d各剂量下差异不显著,对泰山白首乌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冀东地区介壳虫在大樱桃上的发生种类及生活世代;并利用40%速扑蚧杀乳油、52.5%农地乐乳油、威保、劲彪和48%乐斯本5种药剂,分别在介壳虫的过冬若虫期、出蛰若虫期、卵期和初孵若虫期进行施药,研究了试验药剂对不同虫态桑白蚧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适宜冀东地区大樱桃上介壳虫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为害冀东地区大樱桃的介壳虫种类主要是桑白蚧,每年可发生2代;桑白蚧的最佳防治时期为初孵若虫期,最佳防治药剂为40%速扑蚧杀乳油,其次是48%乐斯本,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100%和99.43%。  相似文献   

14.
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根腐病一般在初花期开始显症,造成根部腐烂,整株死亡。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高峰在12月中下旬,第二次高峰在4月中旬前后。黏土、地膜覆盖、低洼潮湿、多年连茬、根茎部伤口有利于根腐病的侵染与发生。品种早青一代比冬玉抗病,主栽的几个国外品种田间抗性差异不明显。病残体、土壤可以带菌,土壤中的病菌主要分布在0~15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15.
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与冬枣间作模式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加之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农药用量减少,虫口密度进一步增加。调查结果显示,棉花绿盲蝽在东营一年发生5代,前两代危害最重,第1代危害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危害高峰在6月中旬,栆棉间作田重于单纯棉田。防治用药以氟虫腈、甲氰菊酯和马拉硫磷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第3天防效分别为97.1%、95.3%和95.0%,用药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93.3%、87.3%和86.1%。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加强对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森林火灾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评述,总结了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性,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芩白粉病在河北承德的发生规律,并用不同肥料、不同药剂对黄芩白粉病进行处理。[方法]结合施肥、施药处理,田间实地观察记载黄芩白粉病的发生规律。[结果]黄芩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荚,病菌以菌丝体和闭囊壳在黄芩病残体上越冬,发病高峰期在8月上旬~9月中旬;多晴少雨有利此病发生发展。施用尿素有利于发病,施用磷酸二氢钾、复合肥可减轻发病;40%氟硅唑EC10000倍液防治黄芩白粉病效果最佳,防效达87.33%。[结论]为生产区有效地防治黄岑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市胡麻白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胡麻生产中常发性病害之一,对胡麻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为探讨胡麻白粉病在张家口地区的发生规律,于2010年胡麻生长季节在张家口康保县定期定点观察胡麻白粉病的发生程度,分析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及不同播种密度、长势对胡麻白粉病害发生规律的影响,并对部分主栽胡麻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以期为胡麻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田间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雾、露天气出现天数是影响胡麻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胡麻栽植密度和长势均可影响白粉病的发生程度。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参试胡麻品种中没有免疫(I)品种,其中伊亚4号、晋亚7号、陇亚10号、坝亚11号、轮选2号和轮选1号6个品种表现高抗(HR),陇亚9号表现抗病(R),宁亚14号表现中抗(MR),坝亚12号表现高感(HS)。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信阳地区1 a发生4代,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通过探索稻纵卷叶螟豫南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