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澳洲坚果春季病害病原调查及主要病原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云南澳洲坚果春季病害的调查中采集到9种症状的病害,其中叶枯、枝枯为主要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试,鉴定病原菌有9种,拟盘多毛孢为优势种群,其次为拟茎点霉、毛色二孢、炭疽菌等。对拟盘多毛孢作防治药剂筛选,推荐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丙环唑等,以后渐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嘧菌酯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3.
尤雯  张波  朱丽梅  徐敏 《江苏林业科技》2021,48(1):37-40,45
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间,对银杏叶枯病的发生以及银杏叶枯病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在南京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从5月开始发生(平均病情指数为7.28),7,8月病害达高发期(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15,41.57),10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此时大量病树叶片枯黄脱落,平均病情指数达到62.35;对采集的银杏叶枯病病叶进行标本镜检,并参考相关的资料,认为叶枯病病原或致病因素包括真菌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和环境因素,而真菌性病原包括链格孢菌、镰刀菌、盘多毛孢菌、盘圆孢和叶点霉菌;另有部分患病植株叶片,未发现和分离出相关病原。推测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或营养条件所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4个地区采集到的樟子松赤枯病标本为材料,采用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2株真菌为PYJ12、TYJ13,经室内致病性接种试验证明TYJ13为樟子松赤枯病的致病菌。运用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樟子松赤枯病的病原菌TYJ13进行了鉴定,其病原菌为柠檬拟盘多毛孢,并对该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株接种当年生的樟子松针叶没有成功,2-3年生的针叶大量感病,说明该种病原菌寄生性较弱。本文首次确定了引起樟子松赤枯病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5.
粤北地区杉木真菌性病害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粤北地区 ( 小坑林场、龙山林场、大坑山林场 )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真菌性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共采集 86 份标本,分离病组织获得菌株 162 份,主要归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皮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以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等。根据病害症状粤北地区主要杉木病害包括:杉木立枯病、杉木炭疽病、杉木溃疡病、杉木顶枯病、杉木梢枯病、杉木赤枯病、杉木球果坏死。各林场杉木林中,杉木炭疽病普遍发生、分布广;种子园中杉木球果病害危害严重,直接影响球果的产量和质量;在大坑山林场 4-5 年生的林分中,杉木顶枯病大面积发生,但在其它地区少有发生;此外,杉木溃疡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立枯病在个别无性系或者苗圃中零星发生,但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6.
板栗枝枯病由真菌中的半知菌类,黑盘孢目,棒盘孢属的一个变种或专化型侵染所致,在河南尚属首次发现。病原菌在枝干,表皮下球苞病组织内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繁殖分生了,由昆虫传播,7-8月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云南省广南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对病组织进行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并进行复合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广南县杉木3种主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落针病,其病原真菌依次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  相似文献   

8.
岩野  周蓉 《云南林业》2002,23(2):17-17
松赤枯病是松树幼林的一种主要病害,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的枯斑盘多毛孢所引起,危害云南松、马尾松、思茅松等。此病不但影响林木生长,病害严重时,林分一片枯红,状似火烧,甚至导致林木死亡。该病的防治方法如下:1提高造林质量和管理水平在造林树种的选择、配置上,应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生的阔叶树种与松树混交;在中幼林的管理上,应强化林间卫生管理和水肥管理、及时修枝、抚育间伐,必要时灌水、施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松树的抗病性。2清除侵染源一方面于冬春季节,在该病发生区,发动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清除落叶和枯…  相似文献   

9.
正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木本植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侵染许多针、阔叶树种。病菌可侵染寄主地面部分的任何器官,常引起叶枯、梢枯、芽枯、花腐、果腐和枝干溃疡等病害。它是广西重要经济树种八角、油茶的主要病害。它可造成苗木毁灭性损失,可导致以采收果实为主的经济林木严重落叶或落花和落果。预防与防治炭疽病非常重要。八角炭疽病八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提前落叶,严重影响寄主生长、果实产量和质量。叶片上受害症状明  相似文献   

10.
黑团孢簇(Periconia Tode exFr)能使多种热带作物发生病害;它不仅为害橡胶和木薯,而且为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目前广西、云南的橡胶树均有黑团孢属叶斑病发生,轻者引起胶苗和大树冬梢落叶及梢枯;重者发生枝枯或胶苗死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世界各地黑团孢簇病害的研究结果,对认识和防治此病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板栗枝枯病由栗棒盘孢(Chestnuttwigblight)所引起,以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在外界影响下,引起树势衰弱时才会使该病发生。做好种植地立地条件选择、加强营林措施增强树势、减少伤口和及时清除病原是做好该病发生的最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可于3月下旬、9月下旬各喷1次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倍,12月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取实地普查、重点调查和取样调查三种方法,通过标本采集、形态鉴定等方法对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得到习水县园林植物主要病害8种。其分别是白粉病,病原为南方小钩丝壳Uncinuliella australiana(McAlp.)Zheng&Chen;炭疽病,病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e.;叶枯病,病原为胡桃叶点霉Phyllosticta juglandis (DC.)Sacc.;煤污病,病原为刚竹小煤炱Meliola phyllostachydis;锈病,病原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 populina;枝枯病,病原为胡桃茎点霉Phoma juglandis Sacc.;黑节病,病原为梨孢假壳Apiosporina morbosa;根腐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危害较重的是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和黑节病,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sp.广泛存在于柏类林木的茎叶上,在分离柏类病害病原的过程中,几乎都能分离到这类真菌,有时在枯死的病叶和茎干上能看到盘多毛孢菌的子实体。但是,盘多毛孢菌引起柏树的嫩梢枯萎却很少发  相似文献   

14.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病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叶部病害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本分离鉴定,经初步分类研究,叶面真菌病害计有交链孢属、镰刀菌属、盘多毛孢属、曲霉属、青霉属等2纲3目4科5属。其中白骨壤的病害种类最多,桐花树受盘多毛孢菌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接种试验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枯萎油松上收集到3种症状不同的病害,其发生分布和危害程度有明显区别;3种病原菌分别为针叶树散斑壳菌、枯斑盘多毛孢菌、松球壳孢菌;室内用3种病原进行油松幼苗接种试验,均表现有明显致病性,在接种染病针叶上分离到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6.
回枯病是辽东楤木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蠕孢镰刀菌(Fusarium larvarum)。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调查及实验测定,主要研究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及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与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发现,油松枯梢病于5~7月发病,发病初期的症状是油松针叶枯黄,部分油松针叶尖端逐渐枯死。至10月份,油松感病的枝干上会出现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进行越冬,分生孢子器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是次年侵染油松的主要病原。土壤肥力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油松枯梢病的病害程度加深;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测定无明显关系。立地条件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坡向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并无明显关系;坡位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坡下的发病率较高,坡上的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辽东木葱木回枯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枯病是辽东木葱木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蠕孢镰刀菌(Fusarium larvarum).  相似文献   

19.
核桃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枝枯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枝条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病害先从幼嫩短枝开始发生,然后向下蔓延直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色,后变浅红褐色,最后变成深灰色,并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枝上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枝条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黑色短柱状物(即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  相似文献   

20.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