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1月3日从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成功建成我国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生产基地。这些高品质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首次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铃虫群养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病毒分离提纯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病毒含量,突破了严重制约该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促进世界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产业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我们选用新疆棉田常用杀虫剂及一些新型生物药剂共13种,对其防治棉铃虫的效果及对天敌(七星瓢虫)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旨在筛选出防虫效果好,又对棉田天敌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剂品种,为生产中防治棉铃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     
<正>科学家发现与棉铃虫互利共生新病毒日前,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领导的团队和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合作,发现了一种对寄主棉铃虫有利的浓核病毒(Ha DNV-1)。该病毒不但使棉铃虫幼虫更健康,还可提高其对生物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相关成果日前发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湖北省地方标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通过国标委审批并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孙修炼学科组牵头,并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有关团队共同起草,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病毒杀虫剂产品的区域标准。据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是我国注册最早、年产量最大的病毒杀虫剂。目前,我国有14家企业登记了21个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5.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新疆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为害棉花的叶、花、蕾、铃等部位,严重时造成棉花减产超过60%以上.化学农药是防治棉铃虫的有效方法,如有机磷类杀虫剂一直是防治棉铃虫的主要品种,但是这类杀虫剂多数具有较高的残留,对人类健康有影响,同时对环境污染也很大.调查发现长期使用棉铃虫易对其产生抗性.为了寻找高效环保型的新药剂,我们选择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棉铃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从而探索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荷兰wageningen大学合作研制成功的"中国棉铃虫重组病毒"杀虫剂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是国际上首例关于棉铃虫重组病毒的授权专利。该项专利的授权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拥有棉铃虫重组病毒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 "生物导弹"是一种有效控制农林害虫的新技术,即利用卵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害虫。一、"生物导弹"技术发展概述卵寄生蜂是控制害虫危害、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生物类群。由于卵寄生峰对寄主卵具有选择性,即对新鲜卵寄生率高、对发育卵寄生率低等不利因素,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我国1972年开始研究昆虫病毒防治害虫,1985年建立第一个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工厂,1993年取得产品登记。目前国际上正式登记注册的昆虫病毒杀虫剂有11种,我国有5种。但是,病毒杀虫剂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其他杀虫剂,究其原因:剂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环保的日益重视,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需求趋旺。目前,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在微生物农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品种很多,现将获准登记的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的名称列举于后,供参考。一、病毒杀虫剂自1993年12月15日第一个病毒杀虫剂产品10亿/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登记以来(登记证号 LS93619),已先后有10多种病毒杀虫剂登记入市,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8种,质核型多角体病毒1种,颗粒体病毒2种。  相似文献   

9.
2006年,通州市大力推广生物杀虫剂防治水稻、蔬菜、瓜果上的害虫,应用结果表明,生物杀虫剂治虫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户的欢迎。但要保证生物杀虫剂的较高的杀虫效果,在使用生物杀虫剂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作用机理,选择适宜菌剂。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必须经昆虫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从江苏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获悉,8月14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PRD2014-17号咨询文件,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拟批准XenTari生物杀虫剂原药粉和XenTari WG生物杀虫剂销售和使用的正式登记,其中含有活性成分苏云金芽胞杆菌aizawai亚种菌株ABTS-1857(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Strain ABTS-1857),用于防治多种水果、蔬菜、油料作物和观赏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四、微生物源(病毒)/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虫剂+杀鼠剂目前农药领域开发利用的病毒仅限于昆虫病毒(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据马蒂诺尼1986年统计,世界上已发现的昆虫(包括部分蜱螨)病毒总数约1690种,分属11个科和1个类群。昆虫病毒现只作为杀虫剂(称昆虫病毒杀虫剂)、杀鼠剂。自1993年12月15日第一个病毒生物农药产品10亿/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登记以来(登记证号  相似文献   

12.
苜蓿银蚊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新型生物杀虫剂已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BmKIT-Chi)进行了杀虫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的LC50分别为7.5×102,3.3×104PIBs/mL,重组病毒比野生型病毒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检测了该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对小鼠的易感性,所试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高剂量重组病毒灌胃小鼠的脾脏增大,小鼠胸腺、脾、肾组织切片未有异常,重组病毒对小鼠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生物测定和离体酶活性测定 ,研究了取食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寄主植物具有诱发棉铃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近期印发《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2014)》,供各地在组织实施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贴等有关项目、指导农民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时参考。该名录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杀虫剂、杀菌剂(含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共计91个品种(均为取得正式登记的品种)。杀虫剂品种29个,分别是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印楝素、矿物油、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  相似文献   

15.
<正>棉铃虫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大棚春番茄和地膜覆盖番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为害番茄的蕾、花和果实,以果实受害损失最大。在防治时除了抓住适期用药外,应选用高效对口单剂,具体可选用的药剂有:1.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别名环亚1号,属微生物(源)杀虫剂。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棉铃虫口器或伤口感染,在消耗道内游离出病毒粒子,通过中肠上皮细胞进入体腔,再逐渐感染健康细胞,使虫体化脓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富美实近期宣布旗下生物杀虫剂Regalia Maxx(大虎仗提取物)标签获扩展,可用于莴苣、胡萝卜、木瓜、芒果、西瓜、甜瓜、辣椒和葡萄。该杀虫剂此前登记用于番茄、豆类和马铃薯。该杀虫剂可增强植物的天然抵抗力,提高作物活力和质量。此外,它还具有预防作用、活性成分运输速度快、耐雨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产品     
<正>我国最大的生物病毒农药基地开始大规模运营自2003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发系列高含量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以来,目前,该企业每年可生产各类高品质原药5吨,制剂200吨,可应用面积3000万亩次,产值超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世界农药     
FM C开发的A ria杀虫剂可供温室作物轮作时用FM C公司宣布,Aria杀虫剂可供室内温室及房子和建筑物内的观赏作物使用。它的活性成分为flonicam id,此产品的登记既是它所含的活性成分在世界上的第一次登记,也是FM C公司与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合作后的第一次产品登记。Aria是一个较前卫的化合物,它可在施药后的1小时内使蚜虫停止进食,而且在3 ̄5天内消灭它们。此速度给温室产品生产者保护他们的投资利益提供了保证,因为它既可迅速和有效的阻止蚜虫对作物的侵害,又可防御它们传播病毒。在美国,除加里佛尼亚外,有希望在2005年获准登记。FM…  相似文献   

19.
<正>欧盟委员会近日宣布根据欧盟植保法规(1107/2009)批准登记了7种活性成分,其中杀虫剂2种、杀菌剂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种、除草剂1种。所有活性成分都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列入附录,失效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对于乙基多杀菌素,成员国必须考虑对以下生物的风险:水生及土壤生物、大田非靶标生物、应用过程中及后续环境中的蜜蜂。三氟甲吡醚只允许在永久结构的温室中使用,各成员国应特别关注对工人、地下水、鸟类、哺乳动物及水生生物的风险。成员国必须考虑valifenalate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在吲唑磺菌胺登记过程中需考虑该物质对水生及土壤生物  相似文献   

20.
杀虫剂累计施用量对棉株衰老及黄萎病抵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巩万奎 《棉花学报》2000,12(3):136-139
以常规棉和抗虫棉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棉铃虫中度——重度发生情况下,杀虫剂对棉株衰老和抗黄萎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累计用量超过一定值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抗氧化系统酶类活性下降,活性氧积累,膜脂过氧化加剧,促使棉花早衰,抗黄萎病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