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大熊猫栖息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探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途径,即:阶梯式恢复和辐射式重建;发展生态农业和小城镇转移农村入口。  相似文献   

2.
泽陆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泽陆蛙产卵期较长,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低(约3%),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试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蠡湖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数量化方法。结合蠡湖自身的环境、生态和水文条件,通过咨询水产学专家,选取12个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密切相关的因子,并将之分为4个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贡献率,即权重,建立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模型,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等级分布图,即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560 7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高等级的区域为6.568 2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720 9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160 2 km2。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蠡湖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数量化方法。结合蠡湖自身的环境、生态和水文条件,通过咨询水产学专家,选取12个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密切相关的因子,并将之分为4个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贡献率,即权重,建立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模型,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等级分布图,即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560 7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高等级的区域为6.568 2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720 9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160 2 km2。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1~4—2005)所规定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控制值,采用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田环境质量临测技术规范》推荐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大气的4项污染指标,土壤的10项污染指标,灌溉水的8项污染指标,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朱鹮自然保护区大气、土壤、灌溉水环境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值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值均小于0.7,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处于“清洁”水平,达到“安全”等级,符合目前国家规定的有机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原麝冬季栖息地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为原麝栖息地保护及其种群恢复提供依据。【方法】2011-11-2012-01,采用机械布点随机设置样线法,调查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63个原麝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首先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坡向、坡位、植被类型、石砬子等4个名词型变量;然后运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mov检验方法及非参数检验中的2个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分析海拔、坡度、隐蔽级、郁闭度、灌丛盖度、食物丰富度、距人为干扰距离、雪深、倒木等9个数量型变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13个因子在原麝冬季栖息地选择中的影响。【结果】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表明,原麝冬季喜欢栖息在有石砬子的阳坡中坡位的针阔混交林中活动;9个数量型变量的原始数据不遵从正态分布(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除距人为干扰距离外的其他8个数量型因子在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合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认为,原麝冬季喜欢在相对海拔、隐蔽级、郁闭度都较高,灌丛盖度较高、坡度陡、雪浅且有倒木、食物丰富的栖息地活动;对这13类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原麝冬季喜欢在相对海拔、隐蔽级、郁闭度都较高,食物丰富、灌丛盖度较高、坡度陡、雪浅且有倒木和石砬子的阳坡中上坡位的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相似文献   

7.
2010-2013年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鹇生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院茫荡山白鹇栖息地有5个植被型,即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竹阔混交林;海拔、坡向在茫荡山内对白鹇的分布影响不明显,缓坡开阔的竹灌地是白鹇理想栖息场所;人为干扰是影响该区白鹇种群发展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监测与评估是对项目实施效果及实施过程所开展的评价活动。以"贵州省望谟县参与式扶贫"项目中的社区人畜饮水设施的受益者为主体,对其修建及管理进行了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社区缺水问题得到解决,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村民管理能力和对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意识得到提高。但同时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出现了挪用资金及帐务不公开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涛  刘景利  胡丹  张兵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43-16346,16352
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9年锦州地区气象生态与农业气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2009年锦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锦州地区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沙尘天气日数少于常年,土壤水分指标下降,地下水位较2008年有所下降,草木本植物物候期提前于历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逾1亿元以上,雷电灾害造成3人死亡及2人受伤,大气降尘量与去年同比减少,未出现酸雨现象,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农田生态环境差于近几年。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贡山县实施的"滇西北农牧区生计改良项目"为例,概述了参与式畜牧技术发展过程,可分为村级参与式饲料技术试验、乡级参与式畜牧技术发展模式、县乡级参与式畜牧发展机制化3个阶段。介绍了参与式畜牧技术的监测与评估过程,首先是村级个人的跟踪采访,然后是乡级试验小组的交流会,最后是县级乡镇的交流会。总结出了包括技术、机制化体系、人员能力建设、效益4个层面的参与式畜牧技术检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下辖技术特征、优劣性对比、社区和农户、技术人员、项目人员、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等11个3级指标,为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在畜牧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向海自然保护区鹤类生境优化的水量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于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水位达到165m,鹤类可选择生境面积最大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了为维持这块鹤类生境面积的健康存在,需要从对向海自然保护区起重要水源调控功能的向海水库调出的水量,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条件,提出了研究区湿地生境安全的用水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4月,对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春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有常绿阔叶林、稀树灌丛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幼林等3种,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栖息生境类型。②黑颈长尾雉栖息地的主要特征是高海拔,向阳坡,坡度较大,距水源较近,距道路较远;乔木层平均胸径和高度较小,盖度和密度较低,以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植物为主;灌木层较高但密度较低,以山茶科和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密度较大,以堇菜科Viol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种类为主;枯落物层盖度较低。③草本层和灌木层提供大量食物和优越的隐蔽条件,其作用大于乔木层。草本层密度和灌木层盖度是决定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素。表3参20  相似文献   

13.
在曲靖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经形态历了传统均质向异质异构的演变,演变成环境主导型、效益主导型、综合发展型村落;表现出形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形态结构时间差异显著。旨在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构建环境主导区、效益主导区、综合发展区三大乡村聚落区块布局形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基于土地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和缓解。从宏观层面来看,有效监管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该文从土地监管体系建设着手,提出包括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公众参与、教育培训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土地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样线调查方法对洋县境内中华鲎虫和丰年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鲎虫在洋县有小种群分布,随海拔升高,数量越来越少。丰年虫数量极少,只在2处发现5只成体,亟须加强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在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布设63个植被样方,分析其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不同植被类型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种数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均匀度指数在各个群落之间的变化较小,多样性指数Simpson的变化趋势是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不同坡向中丰富度指数和物种种数变化相似,其趋势为东>南>西>北,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呈现出南>东>北>西的变化规律, 均匀度指数较稳定,变化不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相似文献   

18.
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对蝴蝶的集群行为和迁飞线路进行观察,采用线路观察、跟踪观察和标本鉴定的方法,以期为蝴蝶关键生境的保护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蝴蝶的生命期很短,因其生态习性(完成交配过程、保护鳞翅、吸水和吸食树液、采集花蜜)决定蝴蝶从森林内飞出来后会在草地、道路、林缘、树冠等空旷场所聚集,保护好这些关键生境,可以更好地保护蝴蝶资源。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队伍在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较好,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保护事业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区系统切实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同当前现代林业和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形势相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统筹推进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知识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