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莼菜设施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湖莼菜通过大棚覆盖栽培,采收期提早15 d以上,显著增加了莼菜的栽培效益,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保护了太湖莼菜种质资源,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太湖莼菜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田块选择、大棚搭建、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2.
莼菜是一种传统的珍稀水生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对莼菜进行综述,并对莼菜的研究和发展进行展望。从生长环境与分布、形态、解剖学、遗传学等4个方面阐述了莼菜的特性特征,以期为研究莼菜与环境间的适应机理、保证莼菜引种扩种以及保护莼菜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莼菜的营养价值与生物活性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莼菜应用价值、开发莼菜食品、抗菌抗肿瘤药物等新型莼菜产品提供依据;结合莼菜的生长环境、设施栽培、种苗的选育与定植和水肥管理对莼菜的栽培技术、生产机械进行介绍,以期指导田间莼菜生产工作,提高莼菜的产量和质量;介绍莼菜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提出开发安全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易降解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意义;对莼菜中农药残留现状进行概述,提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莼菜农残的检测方法对于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水体环境、保证莼菜高质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莼菜原产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特产蔬菜。莼菜食用嫩梢和初生卷叶,因其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清热、利尿、消肿和解毒等功效,食用润滑可口,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莼菜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河道、港汊、塘堰均有栽培,有西湖红叶莼菜、太湖绿叶莼菜、淀山湖莼菜、利川红叶莼菜等优良品种。太湖绿叶莼菜原产于江苏太湖地区,叶正面绿色,背面边缘紫红色,中央淡变成绿色,卷叶绿色,其上胶质厚,加工后色泽美观,品质优良,产量高,为理想的加工品种。1.特征特性莼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莼菜又名露葵、水葵、马蹄草、水莲叶,属睡莲科莼亚科,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水生植物,食用嫩茎部分。莼菜主要生活在池塘、河湖或沼泽等环境中。经过多年栽培研究摸索了一套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选地建池1.1选地选择海拔在1300m左右阳光充足、植被条件较好、水源丰富、水质清洁、交通方便的山问平坦地块或地下水位较高的烂泥田(冷浸田)和沼泽地块挖筑莼菜池,土壤p H值要求在5.5~7。1.2建池  相似文献   

5.
莼菜及其栽培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刘长庆菜,又名马蹄草、水荷叶、湖菜等。属睡莲科莼菜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名菜,1500多年前就有种莼菜的记载,以西湖莼菜名闻中外。莼菜以嫩茎和初生卷叶供食,生长水中,嫩茎及幼叶外附,...  相似文献   

6.
正6.2池塘栽培6.2.1选地与准备栽培莼菜宜选择土肥、水清的池塘。糊泥层20~30cm,水位可在20~60cm间自由调节的活水池塘。宜选三面环山、四季不断水的山弄浅水池或山弄冷水田,这种田不宜种粮,但最宜种植莼菜。莼菜1次种植,采收多年,所以栽植前要精细整地,耕深约20cm,耕耙2~3次,填平塘底,除去杂草及食草鱼类,称为"清塘"。施足基肥,施入腐熟的人粪尿3 000~4 000kg/hm2,或腐熟的猪、羊厩  相似文献   

7.
莼菜无公害栽培要选择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环境,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在肥料施用上要尽量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上要尽量采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相似文献   

8.
以太湖莼菜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露地栽培模式,对太湖莼菜生长、品质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太湖莼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性及除精氨酸外的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太湖莼菜干物率、NO_3~--N含量以及黄酮、总酚含量,其V_C、可溶性蛋白、粗纤维含量与露地栽培莼菜无差异;较露地栽培增产2 290 kg/hm~2,增幅13%,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法研究了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地区莼菜种群和群落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与莼菜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2科14属15种;莼菜群落的群丛名为莼菜-苦草+石龙尾;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莼菜群落辛普森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817、1.888、0.697.人工定植管理和频繁采摘莼菜可能是导致莼菜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成秀  马祖陆  肖丹  伍学恒  张正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12-1813,1821
[目的]提高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的扦插成活率。[方法]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基质、不同pH、不同水位深度对莼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春季扦插的平均成活率高于秋季;浅湖区泥土中的成活率高于用园土、黄土和沙土拌匀的混合泥土中的平均成活率;匍匐茎在pH=6.0环境下成活率最高;水深一般控制在泥土以上枝条的2倍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莼菜田间栽培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壤及水质条件与莼菜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莼菜引种栽培地雅安、名山、乐至、西昌和原产地雷波等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的调查、室内分析 ,发现莼菜生长与土壤及水质条件关系密切。莼菜最适宜于在微酸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氮素供应充足、土层深厚、表土结构良好、土体柔和、具有 30cm厚淤泥层的脱钙沼泽性或脱沼泽性潜育型水稻土上生长。石灰性、结构不良和表土坚硬的土壤 ,不适宜种植莼菜 ;水质清洁、水层厚度在 30cm以上是高产优质莼菜生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莼菜种植前准备、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前人经验、调研生产实际,形成一套莼菜生态高产种植技术规范,以期指导莼菜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从品种的选择、季节安排、栽培方式、管理要点等方面着手,阐述了滑子菇在关中地区高产栽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定西半干旱区姬菇栽培的研究与实践 ,从姬菇栽培中的菇棚修建、选择优良菌株、选择适宜的栽培期、培养基及灭菌、接种及发菌管理、栽培方式及管理方法、整蕾促齐、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高效生产优质姬菇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莼菜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楠  董元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05-14906
研究了杭州西湖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莼菜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西湖莼菜保护区中间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低于近岸区域,而莼菜的盖度高于近岸区域;莼菜的群落结构和无性繁殖方式可能是导致低的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选择封闭型高原湖泊腾冲北海湿地莼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位条件下莼菜的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片气孔、叶脉与光合间的相关性,揭示莼菜水碳协调及水力平衡关系。结果表明:莼菜气孔长、宽、面积和气孔孔隙长的最高值均出现在低水位梯度,最低值出现在深水位梯度,而气孔密度和叶脉密度则与之相反;莼菜在低水位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光能利用率,而深水位则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深水位莼菜的强光利用能力和光合作用潜力均处于较弱水平;莼菜气孔密度与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具有线性相关性,且气孔与叶脉存在协同变异关系,说明莼菜的叶脉对其叶片提供重要的支撑、抗风及抗浪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无土水培是时尚、干净卫生,且具观赏性的花卉栽培方式。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水培具有营养均衡、有效性高、迅速等优点。该文主要就花卉种类的选择、花苗取材方法、花盆与花瓶的选择、管养液配制、定植方式方法、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过程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花卉裁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川不同类型的莼菜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元火  曾长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68-8369
研究利川不同类型莼菜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于半野生群落,而有较高的莼菜多度和盖度。人工定植管理可能是导致莼菜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介绍西吉县香菇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栽培方式、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合理安排栽培接种期、合理的培养料配比、出菇期管理、病虫害和杂菌的预防措施、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引种的莼菜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月份和不同栽植方式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表明,莼菜根、茎和叶片POD同工酶酶谱不同,老叶酶带最多,其次为幼叶和茎,根最少。5月、7月、9月的同工酶分析表明,莼菜叶片POD同工酶5月份最多,其次为7月,最少者为9月;而茎的POD同工酶7月最多,5月和9月较少。池栽和盆栽莼菜叶片POD同工酶酶谱相似,但池栽莼菜叶片POD同工酶多于盆栽,Est同工酶也有同样的趋势。由此表明,莼菜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期和不同栽植方式下POD和Est同工酶各异,这有利于莼菜适应不同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