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利平  周桃华  马乔 《农技服务》2013,30(7):673-674
以湘杂棉8号、鄂杂棉11号及爱棉1号(对照)为材料,探讨了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湘杂棉8号生育期与对照基本一致,各性状略优于对照,产量略低于对照;鄂杂棉11号生育期基本一致,各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较适合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湘杂棉6号、鄂杂棉11号及皖杂40(对照)等3个品种为材料,探讨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生育期均基本一致,产量在沿江棉区均显著高于淮北棉区,鄂杂棉11号与对照品种皖杂40相比,在沿江棉区增产8.7%,在淮北棉区增产12.8%.适于在安徽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桐城市近两年来引进的杂交棉品种进行综合评估,以筛选适合该市生态种植的杂交棉品种。[方法]引进的杂交棉品种分别为鄂杂棉10号、岱杂1号、鄂杂棉11F1、湘杂棉3号、中棉所63、鲁棉研21、泗杂6号、苏杂208、徐棉8号、苏杂3号、金杂2号、皖棉25,分别记为X1~X12。[结果]各供试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序为r1r3r10r9r12r8r2r7r5r11r7r4,表明6个杂交棉(X1、X3、X10、X8、X9、X12)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为接近,并且都高于0.8139;各供试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序为r1'r9'r10'r3'r8'r6'r12'r11'r2'r7'r5'r4',表明6个杂交棉品种(X1、X9、X10、X3、X8、X6)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为接近,并且高于0.873 2。[结论]在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选择杂交棉鄂杂棉10号、鄂杂棉11F1、苏杂3号、徐棉8号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朱峻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53-5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于2013年在太湖县开展了棉花新品种展示试验,为品种推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绿亿棉10号F1、鄂杂棉26F1、诺华棉1号F1、屯杂棉6号F1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太湖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亚华棉10号(审定编号:赣审棉2009002)2009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江西省的主推棉花品种。为验证该品种在赣北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根据上级农业部门的安排,2012年在湖口县武山镇刘珏坂5.2hm2和流芳乡龚家坂10hm2进行水改旱棉田连片示范种植.以鄂杂棉10号作对照。现将示范种植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3号具有生长势强、丰产性好(比鄂棉18增产显著)、纤维品质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F_2代纤维品质稳定性好的特点;按照鄂杂棉3号高产制种技术规程制种,单产可达1800kg;鄂杂棉3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可概括为:合理稀植、配方施肥、正确化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江汉平原地区种植鄂杂棉 1号棉花新品种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行棉花品种展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石杂101、鄂杂棉27、湘杂棉2号明显优于荆杂棉166号F1(CK),值得在东至县推广;而新植棉3号、华惠4号产量低于荆杂棉166号F1(CK),应当再进行品种试种而慎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鄂杂棉10号的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以成铃数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最大,单铃重次之,衣分最小。因此,杂交棉鄂杂棉10号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成铃数,兼顾单铃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个杂交抗虫棉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鄂杂棉11F1、瑞新棉6号F1、湘杂棉11号F1、中抗47F1、南农优3号F1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太湖县种植,其余品种须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试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种植密度、氮肥、钾肥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产量的影响,得出3个栽培因素对鄂杂棉30子棉产量的作用大小为:密度>氮肥>钾肥,并优选出鄂杂棉30子棉产量达4 500.00 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种植密度为34 748~37 530株/hm2,...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湘杂棉3号在苏北沿海地区地膜直播的种植表现以及群体结构,介绍了其地膜直播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14个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绿亿棉10号、鄂杂棉26等品种在综合性状上表现较好,适宜在皖西南沿江丘陵棉区栽培。  相似文献   

14.
有些优良的棉花品种,不但在国内表现高产丰收,而且在国外一些棉区也表现有很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如鄂杂棉13F1。但是,我们在有的棉区调查时发现,同是鄂杂棉13F1优良品种,在不同的村、组和农户之间种植,表现出有很大的差异。如汉川市刘隔镇丁岗村与汈东农场泥湖大队毗邻,土壤质地、水利条件基本相当,2006年同样种植鄂杂棉13F1,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16F1(省区试代号:龙杂142,商品名:龙杂棉2号)是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06年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杂交抗虫棉品种的特征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7个杂交抗虫棉品种(系)进行大区种植比较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证明科棉3号、苏杂3号、苏杂棉1号等3个杂交抗虫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江苏里下河棉区加快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鄂杂棉 1号是湖北省审定的第 1个杂交棉品种 ,高产、稳产性好 ,抗病、抗逆能力强 ,特别是纤维品质突出 (强力和细度结合好 ) ,是湖北省首推的杂交棉品种。重点介绍了鄂杂棉 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并提出早播加地膜覆盖移栽争早发 ,控制前后施氮比为 4 6,结合去早蕾与选择性去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达到高产高效制种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7个杂交抗虫棉品种(系)进行大区种植比较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科棉3号、苏杂3号、苏杂棉1号等3个杂交抗虫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江苏里下河棉区加快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偏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麦后种植条件下,移栽方式和播期、密度对鄂杂棉10号的霜前花率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后种植条件下,采用地膜覆盖移栽、合理密植能有效提高霜前花率;采用地膜覆盖移栽、提早播期是提高皮棉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鄂杂棉3号为材料研究产量性状,结果表明:①鄂杂棉3号杂种F1代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杂种F2代虽然优势程度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仍增产显著,且与亲本比较杂种后代增产达显著水平,均表现出增产效应。②鄂杂棉3号杂种后代皮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单铃重的增加,其次是衣分。③明确了鄂杂棉3号F2代生产利用的产量优势,且能采取正反交法杂交制种,并初步探讨了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配和筛选及杂交棉的F2代利用问题,提出了全面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