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海江  曾春蕾  王雪茹  董海英  于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15-17116,17130
塔城盆地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玉米、打瓜、甜菜等,其中冬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2009年11月~2010年3月,塔城盆地出现了60年一遇的暴雪天气,降雪连续5个月持续偏多,降雪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并创下历史新高。笔者主要通过对盆地冬小麦实际监测并与历年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暴雪天气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34-7535
2010年7月19日午后塔额盆地出现了一场较强雹云天气过程。根据塔城雷达站监测回波资料,分析此次强单体雹云的结构、演变、移动和降雹特征,对此次冰雹云的类型、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雹云判识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寒潮天气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吉林省50个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吉林省1961—2010年寒潮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对影响寒潮天气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寒潮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孙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96-12598
通过分析2011年2月下旬准格尔盆地西北缘发生的一场寒潮天气,总结了形成这次天气的环流背景、中低层温度场及冷平流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洲脊主体稳定,脊顶缓慢东南垮,西伯利亚槽逆转南压西伸,槽前形成强盛的西南急流,使天气前期区域气温快速上升.槽后西北风带风速不断加强,输送高纬冷空气南下堆积,冷平流快速进入中低层大气,强冷空气在近地面猛烈暴发,是形成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天祝县寒潮天气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近67年的寒潮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天祝寒潮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初步探讨了寒潮天气发生的环流特征,找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给人们生产、生活及健康带来重大影响。分析文成县1971-2006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得出寒潮发生的月份、年度分布特征和风力、降温、冰冻等天气特征,为预报寒潮影响提供依据;同时统计寒潮的灾害影响程度并提出防御措施,从而减少因寒潮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利用塔城盆地19612009年霜冻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塔城盆地四县市初、终霜日、无霜期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城盆地终霜日随着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偏早,初霜日随时间的推迟而逐渐推迟,无霜期呈明显的增加;进入90年代以来,初、终霜日、无霜期的标准差均比前30年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塔城盆地的初霜日、终霜日年际变化有增大的趋势。地理位置对无霜期的变化有很大影响,其标准差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的。  相似文献   

8.
从寒潮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形势的演变过程及各种物理量变化特征如涡度、垂直速度、温度平流等方面对2011年3月12—14日、2012年4月22—24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次春季寒潮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这2次春季典型寒潮天气过程均是出现在亚欧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换过程中,前期温度一般较往年同期异常偏高;强盛的冷平流造成气温大幅下降,地面冷高压强烈发展最终形成甘肃省河西地区寒潮天气;但2次寒潮过程环流形势也有所不同,天气过程的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00年塔额盆地塔城、额敏、裕民、托里4个气象站雾的观测资料,分析盆地雾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年平均雾日数7-17d,多出现在10月~翌年4月。塔城雾的高发期在7:00~11:30,持续时间集中在2h以内。除塔城外,盆地其余3站年雾日数40年内减少。额敏雾日数年际变化具有15年的震荡周期,其余3站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市寒潮天气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天气是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给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选取呼伦贝尔地区6个代表站,对1971~2000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寒潮天气特征及5种天气形势类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1999年塔额盆地4个气象站雷暴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雷暴的时间变化和周期。分析表明,盆地中平原地区年雷暴日数为20~26 d,接近山脉的托里最多达32 d。盆地5~8月雷暴出现较多,其中7月最多。39年内盆地雷暴日数除塔城外,呈减少的趋势,盆地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塔城和托里1 d中雷暴分别集中在16:00~20:00、13:00~19:00,2站有57%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酒泉地区2011—2018年寒潮天气的特征特点发现,2011—2018年酒泉地区共出现不同强度的寒潮天气过程14次,最早出现在9月(2013年),最晚出现在5月(2016年),集中出现在11月至翌年4月,其中以4月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频率最高,其次为12月,再次为3月;以4月寒潮经过时降温幅度最大。酒泉地区寒潮暴发时通常伴有大风、沙尘暴和降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农户应当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提早做好防霜冻准备,以减轻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鹏 《北京农业》2013,(12):182-183
2011年3月中旬满洲里出现了当年入春后第一次大风寒潮天气过程,通过高空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分析得出,高空横槽、冷锋和蒙古冷高压是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横槽转竖、冷锋及冷高压的快速南下是导致此次寒潮天气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塔城盆地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11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塔城盆地4站冷季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及演变特征,以期为该区域短期气候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经过统计,总结了影响辽宁寒潮的主要路径,发现辽宁地区近40年寒潮具有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寒潮每年的发生次数也存在一定的年代际时间变化特点,而寒潮发生次数的月分布和旬分布也有一定的特点,同时总结了各类型寒潮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近67a寒潮风雪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天祝牧区寒潮风雪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初步探讨了寒潮风雪天气发生的环流特征,找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满洲里地区寒潮天气预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天气是满洲里地区冬半年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其最突出的天气是大风、降温、暴雪,给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近几年,不少学者对错综复杂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选取1971-2000年30年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寒潮天气出现的气候概率,并根据冷空气发源地、路径及相关天气形势得出了寒潮天气预报指标,为今后深入研究寒潮天气过程及其预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寒潮降温天气的特征,以便指导今后的日常天气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辽宁地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经过统计,总结了影响辽宁寒潮的主要路径,发现辽宁地区近40年寒潮具有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寒潮每年的发生次数也存在一定的年代际时间变化特点,而寒潮发生次数的月分布和旬分布也有一定的特点,同时总结了各类型寒潮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甘肃冬季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2~5日甘肃的一次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带动极地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次寒潮过程中,涡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也有很好的表现。[结论]该研究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