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粮食领域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电子束辐照技术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食品辐照技术在食品辐照。特别是粮食领域内的应用特点、研发现状和应用展望,以期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2.
食品辐照是一种安全的物理处理过程,具有冷加工、节能高效、实用性广等特性,通过介绍国内食品辐照技术的发展进程,以及分析我国食品辐照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食品辐照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从苏联政府1958年批准(?)千拉德辐射土豆到1976年9月第三次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辐射食品专家联合委员会批准“无条件接受”辐射小麦(100千拉德)、马铃薯(15千拉德),“暂时接受”辐射稻米(100千拉德)等,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光景。然而至今为止,粮食专用幅照装置却寥寥可数,除美国、土耳其和加拿大等曾建过外,其余国家大都仍处于中试阶段。这类辐照场算来有四、五十处之多。辐射粮食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有害生物(害虫和微生物),对于薯类主要是抑制发芽。要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太困难的,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如:对食用和工艺品质的影响,有无放射性或射解的有害物产(?)等等。尤其是卫生安全问题,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做出明确的回答。本文拟就辐射粮食的品质作一般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敖德萨港粮食辐射检疫处理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6月 2 6日至 7月 3日 ,应乌克兰国家粮食总公司及所属敖德萨港口粮食中转库的邀请 ,清华大学科技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援华粮食项目专家组一行 6人对乌克兰敖德萨港口世界第一座粮食辐照检疫处理装置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现就敖德萨港粮食辐照检疫处理系统的技术沿革、设施运行及管理状况介绍如下 :1 前苏联粮食辐照技术历史沿革从 196 0年代初起 ,前苏联就着手研究粮食的辐射杀虫。由前苏联装备部属全苏粮食与粮食产品科学研究院牵头 ,全苏医科院营养学研究所、卫生科学研究所及兽医实验研究所等都参与了这项研究 ,并在…  相似文献   

5.
辐射食品保鲜技术,是利用射线辐照食品的方法,可起到抑制发芽、杀虫灭菌、调节熟度、保持食品鲜度和卫生的作用,从而延长货架期和贮存期,达到减少食品损失的目的。辐照食品保鲜技术的优点主要有3个:一是被处理的食品几乎不增高温度,是一种“冷”灭菌(Cold Sterilization)方法,因此能保持食品原有的感官品质,不改变其营养成分;二是处理的成本低,人力和能源消耗低;三是处理后的食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辐照杀虫是利用电离辐射与害虫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导致害虫不育或死亡的一种物理防虫技术.用于辐照杀虫处理的射线主要是γ射线(60Co或137Cs)、10 MeV以下电子束以及5 MeV以下的X射线,其中钴源辐照杀虫产业化发展迅速,电子束和X射线辐照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加速器技术的进步,电子束辐照杀虫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辐照对不同储粮害虫、同一种储粮害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和性别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总体来看储粮害虫对辐照较为敏感:不同害虫的辐射敏感性顺序为:鞘翅目>蜱螨目>鳞翅目;同种害虫不同虫态的敏感性顺序为:卵、幼虫>蛹>成虫;雌性害虫的敏感性大于雄性害虫.粮食辐照杀虫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辐照前处理、虫情调查、剂量决策、辐照处理、辐照后管理和重复辐照等几个部分.在辐照杀虫的工艺剂量(0.3~0.5 kGy)条件下,辐照对粮食的食用品质和功能特性没有影响,辐照后的粮食也不存在卫生安全性问题.因此,辐照杀虫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储粮害虫防治手段,是储粮化学药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替代,在储粮害虫防治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食品辐照作为一项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实用价值。文章介绍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原理,阐述了辐照在食品保鲜、品质改善和降低药物残留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食品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了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食品辐射保藏的概念食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原理,明确了食品辐射保藏的实际应用范围及剂量,充实了钴源的采购、包装、安放、辐照操作及防护等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辐照剂量对大蒜辐照诱变效应,以休眠期白皮蒜与萌发期紫皮蒜为试材,采用0~40 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剂量对大蒜农艺性状、叶片上表皮气孔、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剂量能够完全抑制大蒜萌发,休眠期白皮蒜较萌发期紫皮蒜辐射耐受性强,且相同辐射剂量下农艺性状表现均较好。随辐射剂量增加两品种均出现植株矮化、假茎缩短、叶片数降低、叶面积减少等现象,叶片气孔长度、宽度以及上表皮细胞长度呈变小趋势。综合可见,萌发期的紫皮蒜对辐射更具敏感性,而小于10 Gy为大蒜辐照诱变育种适宜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桑叶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原料。桑叶食品是以桑叶为原料,经过各种工艺制得的产品,如桑叶茶、桑叶饮料、桑叶焙烤食品、桑叶粮食制品等。通过介绍几种桑叶食品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桑叶食品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γ辐照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加工方法。在γ辐照处理茶叶应用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技术对茶叶微生物、农药残留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为该技术在茶叶处理上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辐照剂量对大蒜辐照诱变效应,以休眠期白皮蒜与萌发期紫皮蒜为试材,采用0~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剂量对大蒜鳞芽发芽率、成苗率、抗氧化系统酶及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剂量能够完全抑制大蒜萌发;休眠期白皮蒜较萌发期紫皮蒜辐射耐受性强,相同辐射剂量下植株发芽率、成苗率表现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活性均不同程度升高,且辐照剂量越高相应酶活性越高;而白皮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则呈相反趋势。综合可见,萌发期的紫皮蒜对辐射更具敏感性,小于10 Gy可能为大蒜辐照诱变育种适宜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13.
日本目前对粮食辐照的研究,主要有二方面: 一,对几种粮食辐照效果的研究: 1.马铃薯:为了防止发芽、稳定市场供应,挑选了男爵,农林1号,岛原三个品种作好大量辐照与安全性试验材料.1967年秋用了27吨马铃薯,经Co-r射线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保鲜手段,辐照技术具有高效性、卫生安全性和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卫生标准化、法规化和商业化。但食品在辐照之后,容易产生异味,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限制了辐照技术的应用。文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食品辐照过程中异味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并对辐照异味去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丰香草莓种子辐射诱变后培育的植株性状遗传变异程度,本研究用3种剂量梯度的γ射线(~(60)Co)对丰香草莓的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并筛选合适的ISSR引物进行辐射效果及辐射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4个ISSR引物可用于草莓辐照选育后的遗传变异分析;4条引物共扩增出31条条带,其中2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达79.14%。(2)3个辐照群体的遗传相似均在96%以上,高于与未辐射处理对照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辐照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分化指数以及分子方差变异分析结果均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是由辐照引起的。(3)对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辐照群体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Shannon's信息指数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辐照的遗传多样性也相对高。  相似文献   

16.
辐射食品保鲜技术,就是使用射线辐照食品以达到抑制发芽、杀虫灭菌、调节熟度、保持食品鲜度和卫生,延长货架期和贮存期,从而达到减少损失保存食品的目的。热处理、低温、干燥、糖渍、盐渍、烟熏等保鲜贮藏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如冷冻法能量消耗高,加热、干燥、浸渍法易改变食品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7.
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的新书《粮食蛋白深加工技术》已于1992年4月出版。该书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作者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大豆、花生、玉米、菜籽、棉籽、葵花籽、小麦、大米等粮食蛋白加工利用技术,详尽地叙述了105种高蛋白食品、饮料深加工工艺和技术,为正在改革中的粮食行业拓宽经营渠道提供了新鲜技术和加工工艺,为丰富国内风味食品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γ射线辐照优良的杂交组合是提高诱变效率的基础;杂种比品种具有较高的辐射的敏感性;辐照杂种早期世代可以提高诱变效率,辐照杂交当代,使辐射世代与杂交世代同步,有利于各世代的选育,育种效果最好;辐照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稳定进程与杂种杂合程度有关。研究表明,辐射与杂交结合是提高辐射育种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鹅是食草家禽,鹅肉属现代健康食品。盐水鹅在20℃的贮存条件下仅36h就会出现异味变质。介绍了通过用不同包装材料、不同辐照剂量保质处理以及对盐水鹅氨基酸影响的研究,探讨了盐水鹅辐照保质的方法,为延长盐水鹅货架期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作物品种对60Co 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 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 γ 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 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