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合阐述了武夷岩茶拼配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通过从武夷岩茶品种特性,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原料成本控制,茶叶成品品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武夷岩茶拼配技艺进行初步梳理,以期能为武夷岩茶品质提升以及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之探讨。  相似文献   

2.
云南低纬高原不同生态环境与小麦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三个不同生态试点,水、旱地栽培条件下小麦品质变化的分析,初步研究了低纬高原立体气候生态条件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受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的影响;出粉率同时受生态环境和品种遗传的影响;沉淀值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控制;面团流变学特性主要由品种遗传特性所决定,但也受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生态环境与栽培方式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茶饮大国,饮茶人群遍及各个年龄阶段。武夷岩茶是我国代表性茶叶之一,素有中国传统名茶之称。武夷岩茶茶树生长在岩缝当中,故此得名。武夷岩茶有诸多功效,包含提升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等,这也是国内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始终保持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质量、产量要求的提升,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开始应用。本文针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得到一种最科学合理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武夷岩茶品种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原料,进行两批次试验,以人工控制做青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智能控制做青方法对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做青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智能做青的青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黄酮类总量均与人工控制做青无显著差异,毛茶品质相近。智能做青具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武夷岩茶品质稳定性,实现武夷岩茶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正>武夷山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名山名茶交相辉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复制的。武夷岩茶品质卓越,风格独特,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茶树品种、茶园栽培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制茶器具、设备到拼配包装和贮运,贯穿整个茶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但是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更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浅析熟香型制法与清香型制法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熟香型制法和清香型制法的武夷岩茶感官审评,详细阐述不同制法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今后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对武夷肉桂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不同肥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国内外报导颇多,但对以内质为主的武夷岩茶,施用肥料种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依据福建省科委对岩茶名种肉桂中期鉴定会的要求,以武夷传统耕作法中的客土为基础,进行不同种类肥料的肥效比较试验。目的在于研究科学地应用肥培技术,以改变传统的客土为主,补偿肥力所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为武夷岩茶发展生产中在保证传统品质的前提下,提供高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创新之初就蕴含了制作章法。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制作章法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程序和规则,而制作技艺则是程序和规则条件下的操作技巧。为此,本文试从章法定义入手,展开对岩茶制作章法、制作章法与制作技艺的关系、制作章法对形成岩茶品质特征的作用,以及制作章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夷岩茶是我国茶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众多受众。而在武夷岩茶当中,水仙茶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同时,在武夷山当地也具有很高的产量和销量,是国内外广大受众群体饮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武夷水仙茶的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工艺对于茶叶品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茶叶品质的全面降低,影响到武夷水仙茶产量和销量的同时,也难以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对于武夷水仙茶产业整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不同的武夷水仙茶加工生产单位、机构、企业需要重视不同加工工艺的运用,促使武夷水仙茶质量得到稳定的提升。因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武夷水仙茶不同加工工艺对品质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选用晚熟品种吉粳88和早熟品种吉粳11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生态条件对盐碱地水稻品种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影响不同。晚熟品种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胶稠度易受生态条件变化影响,早熟品种的垩白度受生态条件变化影响较大,两个不同熟期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受生态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Agro Thrive有机液态肥、鱼蛋白、KEM海藻肥、KEM鱼肥、VIT海藻肥、VIT鱼肥、海藻提取液7种有机液态肥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液态肥对武夷岩茶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gro Thrive有机液态肥和KEM海藻肥对武夷岩茶品质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武夷岩茶光合特性及品质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肉桂、金毛猴、铁罗汉、奇丹和雀舌5个福建省茶区主栽武夷岩茶品种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武夷岩茶不同品种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品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铁罗汉、奇丹和金毛猴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光合特性优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光补偿点均较低,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金毛猴和奇丹具有较高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PSII反应中心潜在活性;不同品种的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光合特性角度考虑,铁罗汉、奇丹和金毛猴适宜在福建茶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RAP-PCR反应体系,从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3对引物组合,对武夷岩茶主要的30份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385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236条带,占总数的61.30%,表明30份武夷岩茶种质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间遗传距离变幅在0.31~0.98之间,平均为0.63,基于SRAP标记利用系统聚类法把武夷岩茶分为三大类,为武夷岩茶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武夷岩茶水仙4个等级、肉桂3个等级和大红袍3个等级的标准实物参考样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武夷岩茶地方标准的要求,所制作的武夷岩茶标准样品可用于指导武夷岩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的武夷岩茶身份判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利用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进行了武夷岩茶的分类识别研究,建立了武夷岩茶不同原料品种、不同产地区域的分类判别模型,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交叉验证准确率达到97%以上,对外部验证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达到85%左右。本研究初步证明了利用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判别分析方法对武夷岩茶进行分类识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