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大豆导入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育43,黑农36,黑农37等品种。采用多种外植体和感染方法,从子叶节和胚轴诱导出丛生芽与再生植株,经过在含50mg/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子,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的方法从海南玻璃苣中克隆了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Δ6-dsa).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Δ6-dsa全长1 347bp编码448个氨基酸.Δ6-dsa序列在genbank中采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Δ6-dsa核苷酸序列与克隆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Δ6-dsa克隆进T-easy Vector后形成质粒pGΔ6-DSA.把质粒pGΔ6-DSA上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片段克隆进含有T-DNA和35S启动子的质粒pGIN22中,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GIN23.把表达载体pGIN23与另一个含有T-DNA、启动子、筛选标记基因的表达载体PLPN28进行亚克隆,使得筛选标记基因和Δ6-dsa分别插入到同一质粒的2个相互独立的T-DNA内,构建成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法扩增出中国境内生长的琉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359个核苷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琉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同源性可达到99%.将克隆到的基因连接pRTL2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PTN-D6D,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将该基因导人到垦农18和小粒豆2个大豆品种中.经PCR检测分析,初步证明琉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花生。  相似文献   

5.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花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对大豆脂肪酸脱氢酶GmFAD3家族中4个关键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与对照JN18相比,大豆低亚麻酸突变体MT72中GmFAD3C-1基因在起始密码子后+966bp处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缺失(G→?),产生移码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上产生较大变化(该突变基因命名为gmfad3c-1)。构建GmFAD3C-1基因超表达及CRISPR/Cas9编辑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T2转化植株。脂肪酸脱氢酶酶活测定结果显示,超表达植株T2籽粒中,酶活与对照相比上升47.62%~78.85%,编辑载体T2籽粒中,酶活与对照相比下降25.67%~47.11%。脂肪酸相对含量测定的结果进一步表明,GmFAD3C-1基因的表达与植株亚麻酸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花生。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法将SPS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大豆遗传转化由于受基因型限制,受体系统不完善、实验结果重复性差等因素,使农杆茵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频率低下.农杆菌介导法多以子叶节为受体系统,但转化体极易形成嵌合体,导致后期筛选难度加大.基因枪方法的技术难度大、易引起基因沉默.以大豆胚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由于胚尖具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再生细胞由转化细胞而来,极大地降低了生成嵌合体的可能性.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及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导人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α-亚麻酸(ALA)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对人体有一系列的保健作用。ω-3脂肪酸脱氢酶(FAD)催化亚油酸(LA)生成ALA。大豆种子中ALA含量较高,为了比较高、低油大豆ω-3FAD的序列差异,用RT—PCR方法从大豆品种鲁豆11和郑9525的未成熟种子中扩增GmFAD3C的cDNA,获得的cDNA长度为1174bp,编码380个氨基酸。在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发现19处差异,为研究GmFAD3C基因在高、低油大豆种质中的差异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检测和标记基因抗性检测对表达γ-亚麻酸转基因大豆第5代植株的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中,有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4和TS825)只含有△6-fad基因而没有bar基因;7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1、TS83、TS85、TS87、TS811、TS814、TS818)只含有bar基因而没有△6-fad基因;9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8、TS89、TS810、TS813、TS815、TS816、TS817、TS819和TS820)既有△6-fad基因也有bar基因;2个转基因大豆株系(TS82和TS86)既没有△6-fad基因也没有bar基因。因此,△6-fad基因在部分株系中获得了稳定的遗传,同时有2个株系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在后代中分离。  相似文献   

11.
从花生的幼嫩叶片中提取总DNA,应用PCR方法分离到了两个FAD2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FAD2-1和FAD2-2,将反向的FAD2-1和FAD2-2片段分别与所克隆的大豆油体蛋白基因启动子片段oleosin-a与oleosin-b相连,在中间表达载体pSPROK中构建了三个带T-nos的融合基因,进而把融合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三个植物表达载体均分别带有Oleosin启动子和反义FAD2基因序列,FAD2-2的长度为593bps,与引用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包含一个起始密码子;FAD2-1的长度为1175bp,与引用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包含一个起始密码子与一个终止密码子。将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已经转化农杆菌LBA4404并用于侵染花生外植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IA)基因导入大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周思军  李希臣  刘昭军  刘丽艳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1,20(3):157-162,F003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Bt基因(cryIA)导入大豆,从发芽5-7天的大豆无菌苗切取子叶节外植体,经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后,在选择培养基上4周左右出现抗性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芽伸长培养基上,4-6周后再生苗长至2.5-3cm高,再将再生苗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2周左右生根,生根后的再生植株经逐步锻炼移入盆中,所有植株均能正常开花结英,在移栽成活的8株T0植株中有7株PCR检测呈阳性反应;在7个T1株系中有4个株系存在PCR阳性植株,取4个稳定遗传的T1代株系内的阳性植株的叶片提取DNA,用地高辛标记的Bt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4个株系均呈现阳性,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的基因组内并能传递给后代。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γ-TMT)的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TMTL,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获得26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株为阳性,初步证明γ-TMT已整合到这4株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15.
土壤磷多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而植酸磷占一半以上,分解利用植酸态磷是提高土壤磷利用效率、改善植物磷素营养的新途径.利用大豆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与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将含有根特异启动子pyk10、信号肽S和植酸酶phyA的嵌和基因(KSA)转入冀豆12、冀豆16、五星1号和吉林35中.经PCR检测,共获得T0阳性植株114个...  相似文献   

16.
以成熟花生种子的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花生。  相似文献   

17.
向大豆导入几丁质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徐香玲  邹联沛 《大豆科学》1999,18(2):101-107
以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为介导,将抗真菌病的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默经江省栽培大豆一东农37号,吉林28号等14个品种。从子叶节和下胚轴诱导出丛生芽,并再生植株,经PCR和DNA分子杂交检测,经PCR和DNA分子杂交检测的113株大豆幼苗中,有7株呈阳性反应,证明几丁质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共转化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的方法从海南玻璃苣中克隆了△^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6-dsa)。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6-dsa全长1347bp编码448个氨基酸。△^6-dsa序列在genbank中采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dsa核苷酸序列与克隆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6-dsa克隆进T—easy Vector后形成质粒pG△^6-DSA。把质粒pG△^6-DSA上的△^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片段克隆进含有T—DNA和35S启动子的质粒pGIN22中,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GIN23。把表达载体pGIN23与另一个含有T—DNA、启动子、筛选标记基因的表达载体pLPN28进行亚克隆,使得筛选标记基因和△^6-dsa分别插入到同一质粒的2个相互独立的T—DNA内,构建成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  相似文献   

19.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基因转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NPT-Ⅱ和Barnase基因导入到大豆幼胚,大豆子叶节叶,然后经过含Kan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获得一批Barnase转基因植株。经PCR扩增结果,证实此基因已整合到大豆中,在当代植株中生物学特性观察,花粉粒不育率在98%。  相似文献   

20.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