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正>贺优328是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选恢复系R328与贺家山原种场自选不育系贺50A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迟熟晚籼新组合。2010年参加湖南省晚稻迟熟组预试,2011年进入湖南省晚稻迟熟组区试,2012年进入湖南省晚稻迟熟组续试,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示范,2013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3020。1品种选育1.1父本选育2000年8月在湖南桃江用恢复系密 相似文献
7.
早稻新品种淦鑫206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早籼杂交稻组合。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060061)。 相似文献
8.
优质常规稻赣晚籼3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赣晚籼38号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科所从泰国引进的优质常规一季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08002)。几年来,该品种在我县作一季稻栽培示范和大面积种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为更好地适应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需求,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D奇宝优1号、D奇宝优527和D奇宝优5号等D奇宝优系列组合,系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自选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新不育系D奇宝A为母本,配制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D奇宝优1号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D奇宝优527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Ⅱ优92-4是内江市杂交水稻开发中心、四川省种子站及乐山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自育恢复系92-4组配育成的杂交籼稻中熟新品种,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审定。它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而且亲本繁殖及制种均易获得高产。现将Ⅱ优92-4的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杂交籼稻丰优香占制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优香占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优质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优质恢复系R654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主要特点是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现将丰优香占杂交制种技术及大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超高产栽培杂交中籼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 t 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 t 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有以下特征,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齐穗后10 d) LAI大,分别为6.5~7.2、8.5~8.9和6.5~7.0;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比率高,为60.0%~66.5%;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分别为13.5~15.0、15.0~16.0和25.0~28.0 t hm-2;分蘖盛期对氮(N)、磷(P)、钾(K)吸收利用优势不明显,而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对N、P、K 吸收利用高而且积累速度快。此外,具有穗数多(有效穗数介于250×104 ~290×104 穗 hm-2)、结实率高(88.2%~92.3%)、千粒重大(29.0~31.0 g)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由此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原因、细胞学基础及两种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利用“亲和基因”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分子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两“亲和基因”共同利用的初步设想:将聚合了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与聚合了不同广亲和基因(中性亲和基因的广亲和力强、亲和谱广泛的粳型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出聚合不同广亲和基因和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再与籼稻品种杂交,真正实现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播期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早播与迟播2个处理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杂交籼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各分蘖穗的穗部性状。结果表明: (1) 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且稳定, 均在58.67%~63.82%之间; 主茎对产量贡献率以机直播最高, 手插最低; 机插和手插二次分蘖群占产量比例均显著高于机直播。(2) 不同种植方式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不同, 机直播与机插分蘖发生均属一次高峰型, 手插属二次高峰型。机直播分蘖发生早而快,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8叶位, 其中第1~第4叶位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成穗以第1、第2叶位为主。机插分蘖发生晚、起点低, 但比较集中, 一次分蘖群以3/0~8/0发生为主, 3/0~6/0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成穗以第3~第5叶位为主。手插秧田与本田均发生分蘖, 分蘖发生叶位数多, 持续时间长,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2、第4~第8叶位, 其中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发生与成穗主要在第1、第2叶位。分蘖成穗叶位数和产量均随播期延迟而减少。(3) 3种种植方式的主茎及中低叶位一次分蘖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 粒大, 单穗重高; 高叶位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枝梗数和穗粒均较少, 稻穗小。机直播优势叶位为第1~第4叶位, 机插为第3~第6叶位, 手插为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 对产量贡献率分别达70.51%、73.83%和76.81%。优势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率高, 稻穗大, 对产量贡献率高, 应优化农艺措施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选用7对SSR引物对7个水稻×玉米远缘后代不育株系及其双亲进行SSR分析。与母本扩增带型相比,共扩增出18条特异带,即表现为多态性。在检出的18条特异带中,13条的带型与父本相同,另5条的带型不同于双亲,即为变异带型。7个参试后代不育株系都检测到了SSR多态性标记,但各株系间检出多态性位点的数量存在差异,最多的一个株系ys-2同时检测到3个多态性标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很可能将玉米的某些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表明研究在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改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