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几个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各供试组合谷粒充实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弱势粒上,强势粒差异较小,充实率整体上三系杂交稻组合<新两系杂交稻组合<常规稻,且强、弱势粒间充实率的差异三系杂交稻组合>两系杂交稻组合,而优质组合与非优质组合间不存在差异.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的灌浆类型均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两系杂交组合与三系杂交组合、优质杂交组合与非优质杂交组合的灌浆特性还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个混系杂交稻、2个对照品种和构成各混系的9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多个性状的分析,以及与构成混系组合性状平均值的比较,发现造成组合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穗数和千粒重,混杂交稻与构成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混系杂交稻及两系交杂稻产量均不及汕优63,但米质有明显提高。由此认为,混系杂交稻只要组合选择得当,配比合理,是可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  相似文献   

4.
双季两系杂交稻高产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水平与双季两系杂交稻的产量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早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89kg、磷35.6kg、钾195kg、锌887.8g。两系杂交晚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77.3kg、磷47.8kg、钾201kg、锌817.8g。同一施肥水平,两系杂交早稻吸N量高于两系杂交晚稻6.60%,两系杂交晚稻吸P量高于两系杂交早稻34.00%,吸K量基本相近。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比较,两系杂交早稻需N、P高出9.60%和6.90%;两系杂交晚稻需P高出46.00%,但需N、K量却分别低25.70%和15.20%。两系杂交稻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20.00%~50.00%。  相似文献   

5.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源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源库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水稻群体的高效叶面积指数(LAI),矫正光合势(APP)等源特征指标值及总库容量,籽粒充实度,势容比,群体干物质生产量,产量在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系和三系中各有指标值高低的组合;其主要差别在组合间,而不在两系和三系两种类型之间,两系杂交末有明显的优势。两系籼型杂交稻的发展应充分两系法的优势,不仅要选配总库容量大,千粒重高的组合,更要选配齐穗后高效LAI,APP,CGR等源特征值高的组合,齐穗后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在栽培措施上可针对籼型两系杂交稻不同组合的源库特点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UV-B辐射增强对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三系杂交稻恢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株高、穗着粒数、千粒重均极显著地下降,穗实粒数显著地下降;但对单株有效穗、穗长、结实率等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材料在UV-B辐射增强下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安农S-1,衡农S-1,W6154S 及5460S 等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杂交组合,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明显的平均杂种优势与超亲优势,并且都有一定比例的竞争优势组合;安农S-1可作杂交早稻不育系利用;衡农S-1与5460S 只能用作晚稻不育系;W6154S 则主要用作晚稻不育系;结实率及千粒重是影响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两系杂交稻测交组合鉴定及不育系与父本品种选育中,应注意结实率及千粒重的改良;并提出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应以选育广亲和光(温)敏不育系途径为主,此外两系杂交稻选育还应注意亲缘隔离.  相似文献   

8.
何道来  钟能焕 《农技服务》2013,(11):1150-1150
介绍了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的制种过程,说明杂交水稻不能自家留种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选用水稻广亲和系CA529、光敏不育系W6154s和W6184s三份材料,用2.0mM的NaN_3对其成熟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了种胚离体培养及其再生植株R1、R2代性状。结果表明:NaN_3处理具有提高出愈率、出苗率及愈伤组织日增重量的效应;每毫克愈伤组织的日增量与出苗率呈一定的正相关;NaN_3对再生植株R1、R2代的株高有矮化效应;在CA529中获得3个株叶型优良、抗倒伏早衰的变异株系;在W6184s和W6154s的处理和培养对照(CK2)中获得3个育性表现优于亲本的株系。表明诱变与组培相结合的技术对作物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对籼粳杂交稻的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通过降低日增高,减缓株高生长;施药后第2周的降高效应最大,以后逐渐下降;多效唑浓度越大,药效期越长。各处理主要通过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植株高度。浓度越大,降高效应越大,以400-800ppm 的降高效果较好。多效唑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早显A”是笔者用远缘杂交法选育的一个新不育系,经1990—1992年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显A”的早抽穗特性受一对呈不完全显性的基因控制,这与“珍汕93A”等当家不育系不同。用“早显A”与优良迟熟恢复系组配的F_1代杂种,将早熟性与丰产性融为一体,对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花药培养在亚种间杂优利用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水稻广亲和材料间,广亲和与籼、粳品种间,以及广亲和与籼型恢复系间的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用花粉植株(HO)与雄性不育系测交,通过考察测交种的农艺性状、结实率与产量,同时筛选出亚种间强优协组合及其父本。该方法可在两年四季完成一个育种周期,是水稻亚种间杂种利用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湘香二A中雄性可育株为父本材料,与D90A杂交、回交,通过排除微效恢复基因和微效温敏不育基因,转育成具有D型不育胞质的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该不育系的垩白粒率较珍汕97A低18倍,垩白面积小75倍;稻米香味浓;配制的杂交种亦表现外观和食味品质好。目前,川香28A已配制出一批优质高产组合。香优1号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优质杂交稻区域试验;川香28B作为优质种质用于保持系米质改良的育种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大穗型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通过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结果在头季取得较生产上主推组合增产10%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熟期较其在本地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早成熟3—4天,为再生稻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产量2700kg/hm2,高的可达3000kg/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取得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从事大穗品种中稻-再生稻生产,深入挖掘其生产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对杂交小麦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回顾了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历程 ,重温了其育种经验 ,分析了杂交小麦研究落后于杂交水稻的原因。作者指出 ,对于T型、AL型和Q型杂交小麦 ,应首先解决不育系种子严重皱缩和发芽率低的缺陷 ,其次应降低恢复系的株高 ;对于K型杂交小麦 ,应着重解决易恢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宿根稻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1962—63年在马里共和国利用稻宿根苗进行生产栽培试验结果。供试品种:冈比亚卡和“督克风兰”。宿根稻初试产量即分别达到3168公斤/公顷,3492公斤/顷,已显著超过当地一般水稻单产水平,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土地资源,发展水稻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查明了稻宿根苗萌发自基最高分蘖节至地表下分蘖之间的节上休眠等,其生态生理发育阶段近似种子胚芽;宿根苗比种子苗根系强大、叶色浓绿、长势旺、分蘖力分蘖势强、成穗率高、穗大穗匀。文章讨论了宿根稻与再生稻的异同性及宿根苗经济性状的优异表现对水稻科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应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双胚苗(Rice Twins)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双胚苗为隐性性状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并存在若干修饰基因,使双胚苗率表现数量遗传特征;不同双胚苗品系遗传基础不同;水稻双胚苗同水稻的无融合生殖育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再生特性生理基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两个具有不同再生力的水稻品种及其组配的杂交种和一个基本无再生力的杂交稻为材料,采用砂基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再生特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再生能力与其叶片光合强度及根系活力有密切关系,再生稻品种正季各生育时期光合强度及根系活力均大于无再生力的对照种,至成熟时仍维持一定水平。同时,再生稻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分配也明显优于对照。文中就上述结果对再生稻形成的生理基础、再生特性的早期预测也明显稻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广西杂交稻产量、米质及抗性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1262-1264
以2000~2005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的部分杂交稻组合为依据,从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杂交稻选育的概况,指出当前广西杂交水稻在产量、抗性、米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提出野生稻优异种质是今后杂交水稻突破性育种的必需种质,应加强对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工作,并充分利用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选育适合广西生态条件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丰富广西杂交稻类型,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产、品质和抗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12的组合特性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是:冈优12具有叶片宽大直立,功能期长,分蘖力中上,成穗率较高,大穗中粒,经济指数高等特性;其库容量大,源流不协调;结实率与产量存在显著相关,着粒数(在163粒以上)与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高产技术途径是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减少不实颖花数,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