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学玲 《长江蔬菜》2013,(18):63-64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葡萄糖和蔗糖对莲籽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均可使莲籽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To)、糊化峰值温度(Tp)、糊化终止温度(Tc)和糊化热焓值(△H)升高,其上升幅度与糖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喜才 《中国蔬菜》2006,(B10):50-53
对从国内外收集引进的382份马铃薯资源进行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筛选出40份高淀粉含量种质资源。通过对其抗病性、耐贮性的进一步鉴定,结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得到5份高抗马铃薯晚疫病、耐贮性强、高淀粉含量、芽眼浅的优异马铃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淀粉组分(直链/支链淀粉比AM/AP)影响淀粉特性以及决定其在食品和其他工业上的应用。AM/AP的测定对其合理利用以及选育特异淀粉组分的专用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96孔板双波长法对马铃薯不同AM/AP比率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当测试样品AM/AP比率超过制作标准曲线的AM/AP比率(33.3%)时,测试结果明显高估直链淀粉含量。基于96孔板的碘染分析,建立了马铃薯AM/AP比率和最大吸收峰下波长的标准曲线:y=601.88x0.0215,R2=0.9999。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和应用范围。利用该方法测试了198个马铃薯品种(系)以及高直链淀粉组分的转基因块茎,明确了收集的马铃薯品种(系)的直链淀粉组成范围为17.4%~33.3%。新建立的马铃薯淀粉组分测试方法为高效准确筛选遗传育种材料以及改良淀粉组分株系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4.
玉米作为制作淀粉的主要原材料,在各种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仅仅是将玉米作为原材料而衍生出来的工艺作品就能够达到一千余种.因此,需要针对高淀粉玉米品种进行合理的选育,并且还要分析其中的特性,为淀粉的制造提供重要的保障.本文简要探究了玉米淀粉综合加工利用现状,高淀粉玉米的概念以及类型,高淀粉玉米品种选育的研究现状以及高淀粉玉米品种选育目标与策略,为提高玉米的产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东农308 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农308 是利用新型栽培种质资源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98 d(天)左右;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6.8%,淀粉17.2%,粗蛋白2.23%,还原糖0.26%,VC 132 mg·kg-1;中抗马铃薯轻花叶病毒病(PVX),抗马铃薯重花叶病毒病(PVY)、晚疫病,田间有轻微晚疫病发生;适宜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东北一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汁水和薯渣等,这些副产物中有机物含量较高,且COD(化学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均超标,无法直接排放,作为废弃物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为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用途、加工过程中副产物的来源,并对目前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的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将目前我国保存的673份马铃薯品种(系)按熟期分为早熟(生育日数105天以内)和晚熟(生育日数大于105天)两组,分别对其淀粉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弄清了我国及国外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水平和不同来源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差异,并筛选出18%以上高淀粉优质资源50份,其中早熟的5份,晚熟的45份  相似文献   

8.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0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薯10号是由以庄薯3号为母本,郑薯1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优选而成的高淀粉新品种。从播种至块茎成熟126 d(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扁圆形、皮色黄、薯肉黄色、芽眼浅。单株块茎数4.9个,平均单薯质量132 g,大中薯率89.8 %。甘肃的天水、临夏、定西、平凉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胡秋舲  卢瑶 《蔬菜》2012,(4):61-63
研究马铃薯与玉米7种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病情指数以及作物抗性、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玉米)套双(马铃薯)与四(玉米)套二(马铃薯)这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马铃薯抗性表现为抗病(R),且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及产值也较高;其余4种多样性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垦薯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产、抗病、高淀粉为育种目标,选用俄罗斯引进的马铃薯品系гибрид82作母本、俄罗斯品种Журавинка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法育出高产、抗病、高淀粉品种垦薯2号。为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干物质含量25.71%~29.51%,淀粉含量19.71%~23.51%,VC含量49.3mg·kg~(-1),还原糖含量0.07%。平均产量为34338kg·hm~(-2),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克新12号,高抗PVX,抗PVY,适宜黑龙江省各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1.
超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陇薯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薯8号以油炸加工型品种大西洋为母本,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杂交创新材料L9705-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从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6d(天)左右。薯块椭圆形,皮肉淡黄,薯皮粗糙,芽眼较浅,大中薯率一般80%以上。平均干物质含量31.59%,淀粉含量22.91%~27.34%,粗蛋白2.96%,VC133.2mg·kg-1,还原糖0.24%。每667m2产量1800kg左右,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  相似文献   

13.
以魁芋类的‘槟榔芋’和多子芋类的‘香沙芋’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技术比较研究了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中淀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槟榔芋’母芋淀粉的平均粒径大于子芋,‘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颗粒外部有序度均高于其子芋。在加热过程中,两种芋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膨胀势在75℃后产生显著变化,在95℃时母芋淀粉的膨胀势大于子芋。和子芋淀粉相比,‘槟榔芋’母芋淀粉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而‘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淀粉的最终水解程度均大于其子芋。以上结果表明,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形态、组成和理化性质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将为芋淀粉在食品和非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15.
 从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鳞茎中分离纯化淀粉磷酸化酶(Starch Phosphorylase,SP)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选用30% ~ 60%硫酸铵分级沉淀,SP 纯化倍数为14.78,回收率为23%,纯化的SP 亚基分子量约62.5 kD;SP 的最适反应体系缓冲液为pH 5.0 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最适反应温度为30 ℃,且体系中不适合加入酚类抑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SP 不耐强酸,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活性稳定,pH < 5 时活性较弱;在合成方向上,SP 对葡萄糖–1–磷酸(G-1-P)的Km值为2.84 mmol · L-1;1 mmol · L-1 Mg2+、Ca2+对SP 活性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K+、Zn2+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离子在高浓度(> 10 mmol · L-1)下抑制SP 活性,但Na+随着浓度的升高,对SP 活性的促进作用增强;10 mmol · L-1 的抗坏血酸可将SP 活性提高30%。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19,(12):41-44
为了解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100、150、200、250g·株~(-1)的5个处理5次重复的田间试验,收获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施用量为200 g·株~(-1)为宜,与对照相比,马铃薯产量提高了38.5%,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13.5%、21.4%和30.5%,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7.6%、15.4%、34.3%、79.3%,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吸光值)、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分别增加77.8%、21.7%、10.7%、82.3%。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玉米淀粉生物降解薄膜是替代传统聚乙烯果蔬包装薄膜的不二之选,而其中PBAT与玉米淀粉的配比对薄膜性能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制备了不同配比(100∶0、90∶10、80∶20、70∶30、60∶40)的PBAT/玉米淀粉薄膜,研究了不同配比对复合薄膜力学、热学等...  相似文献   

18.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下滴灌模式种植,研究了19个马铃薯品种(系)淀粉积累期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干物质主要通过叶片合成并在块茎积累,块茎干物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70%;19个品种中,陇薯9号和中薯18号干物质总量最高,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901、LY08104-12和庄薯3号干物质总量和块茎干物质分配比率均较高;另外,19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秆干物质含量差异较大,L0527-4、陇薯8号、陇薯9号茎秆干物质含量很高,基本达到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同时,这3个品种的块茎干物质分配率较低,均在60%以下,说明干物质从叶片向块茎运输时,茎秆截留也是块茎干物质积累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对马铃薯枯萎病菌具有优良拮抗效果,并对马铃薯植株具有促生作用的双重功能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方法测定分离筛选得到的菌株L19发酵产物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PCR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脂肽类抗生素和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研究了其对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拮抗试验共分离得到25株生防菌株,其中菌株L19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经形态学及gyrB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光学显微观察发现,L19发酵液致使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扭曲、黏连、膨大和泡状化等畸形,菌丝丧失穿透力,并且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增加,其孢子萌发率降低。L19含有sfp、ituA、fenB、bacD、mycB等脂肽合成基因;可产生12种挥发性化合物,芳香族含量所占比例为47.42%,其次为醇类和酮类,其中2–乙基甲苯为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比20.91%;具有产生纤维素酶的能力。盆栽试验表明,不同浓度L19发酵液可增加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指数,其中5×10  相似文献   

20.
以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比2∶2为基础,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海拔950m)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窝距、马铃薯品种、马铃薯小行距及带宽的不同配置下套种作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在光胁迫时叶片内抗性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套作处理促进了马铃薯株高及茎粗的增长;株高主要受品种和窝距因素影响,其次为带宽因素;茎粗则主要由品种决定,‘渝马铃薯1号’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茎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马铃薯的主茎数仅由品种决定而不受田间配置影响;叶面积系数受窝距和带宽因素影响,且上位叶叶面积系数明显大于下位叶,占全株比例为64.59%~83.69%。2.马铃薯随着窝距的增加,单株叶片、茎和茎叶干重增加,但随着带宽的增加反而降低;叶干重先于茎干重达到峰值;在块茎中的干物质积累呈现前慢后快的趋势,在不同品种中茎、叶、块茎的积累差异较大。3.影响群体复合产量的因素为窝距>品种>马铃薯小行距>带宽。以处理5和处理6最为接近,折粮复合产量分别为797.62kg/667m2、788.94kg/667m2。处理5为‘渝马铃薯1号’+窝距25cm+马铃薯小行距30cm+带宽180cm,其马铃薯密度2963株/667m2;处理6为‘鄂马铃薯5号’+窝距25cm+马铃薯小行距50cm+带宽160cm,其马铃薯密度3334株/667m2。试验中套作各处理的LER(土地当量比)介于1.32~1.51,套作优势明显。4.不同叶位间马铃薯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上位叶大于下位叶,胞间CO2浓度则为下位叶大于上位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上位叶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套作促进了下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增加,处理6净光合速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5.套作促进了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增加,降低了MDA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