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1991)吸虫常寄生于家鸭呼吸系统,危害严重。嗜气管吸虫(Tracheophilus spp)寄生于鸭的气管、支气管,平体属吸虫(Hyptiasmus spp)和噬眼属吸虫(Ophthalmaphagus spp)则多寄生在鸭的鼻腔、鼻泪管和眶下窦(Sinus infraorbitalis)等处,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分泌的毒素的影响,导致鸭营养不良、消瘦、羽毛失去光泽、呼吸困难、摇头、鸣叫痛苦、眼、鼻分泌物增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以及眼失明相行走困难,甚至因虫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死亡。国内贵州、浙江等地报道嗜气管吸虫病流行导致鸭群出现“软脚瘟”以及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我省鸭感染环肠科吸虫比较严重,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省家鸭寄生虫的调查资料,环肠科吸虫的感染率为2~66%,感染强度1~61。种类有舟形嗜气管吸虫、谢氏平体吸虫、四川平体吸虫和成都平体吸虫两新种,马氏噬眼吸虫和鼻居噬眼吸虫。本次试验是我们进行隐孢子虫病流行病调查时发现一群麻鸭患严重的环肠吸虫感染,故进行本次试验。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槽盘吸虫(Ogmocotyle 又名列叶吸虫)系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 又名槽盘属),因虫体腹面从头到尾中间凹陷,两边翘起,形似槽状,从而得名槽盘吸虫.Ogmocotyle属系1933年1月由Skrjabin 和SchuLz根据采自前苏联西伯利亚鹿包(Capreolus pygargi betfordi)体内的新种吸虫Ogmocotyle pygargi 创立的新属、新种;1933年5月 Yamaguti在日本鹿(Sikae nippon)体内发现了另一种新吸虫,定名为Cymbiforma Sikae 新属、新种;1942年Bhaleao在印度的黄牛、绵羊、山羊小肠内发现一新种吸虫,命名为Cymbiforma indica;1954年Price在美国小猫熊(Ailurus fulgens)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吸虫,定名为Ogmocotyle ailuri.  相似文献   

3.
环肠科吸虫寄生于鸟禽类的体腔、气囊、鼻腔和气管内,国内发现于家禽的种类分隶属与7个属中,其中以嗜气管属(Tracheophilus)的舟形嗜气管吸虫(T.cymbim)较为常见,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南昌南宁两地家禽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Dietz,1909)吸虫,计三亚科五属14种,其中林口亚科棘喙名(Echinoparyphium Dietz,1909)中的洪都棘喙吸虫E.hongduensis;南昌棘喙吸虫E.nanchangensis;赣江棘喙吸虫E.ganjiangensis3种和莫林属(Moliniella Hubner,1939)中的南宁莫林吸虫M.nanningensii系为新种。根据南宁莫林吸虫的特征,对莫林属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虫体特征系根据盐酸卡红染色标本测量(单位:毫米)、描述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家禽嗜眼吸虫病是由寄生在结膜囊内嗜眼科的某些吸虫所引起的家禽疾病,特征为发生结膜一角膜炎。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均有过鸡、鸭、鹅感染鸡嗜眼吸虫的报道,1983年徐锡藩、周同钦在江苏省清江浦的家鸭眼内发现过鸡嗜眼吸虫。1981年10月  相似文献   

6.
剖检福安市麻鸭30只,检得蠕虫11种,总感染率为73.3%。分别为:鸭两尖吸虫23%,楔形前殖吸虫23%,卷棘口吸虫7%,宫川棘口吸虫23%,接睾棘口吸虫3%,似难低颈吸虫3%,细背孔吸虫7%,舟形嗜气管吸虫3%,叉棘单睾绦虫13%,裂刺四棱线虫47%,鸭瓣口线虫20%。群落生态分析表明,优势种为裂刺四棱线虫。两两种间关系中,卷棘口吸虫分别与宫川棘口吸虫和鸭瓣口线虫呈正关联(P<0.05);接睾棘口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和似锥低颈吸虫之间呈负关联(P<0.05)。种群分布型中属随机分布的有卷棘口吸虫、接睾棘口吸虫和舟形嗜气管吸虫,其余8种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鸭嗜眼吸虫病的调查及驱虫效果的观察陈仁桃,杨广忠,陈仁余(江苏省盐城市郊龙岗镇兽医站)家禽嗜眼吸虫病是由寄生在结膜囊内嗜眼科的某些吸虫所引起,特征为发生结膜──角膜炎。近几年来,我市鸭群由于感染嗜眼吸虫而陆续发病,有的鸭群病情十分严重,仅在1993年...  相似文献   

8.
通过肉眼观察活虫体的形态和颜色,染色制作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外形、内部结构,测量虫体和器官结构大小和位置,显示江西光睾吸虫虫体条状,两侧几乎平行,纵轴两侧对称,体表光滑,头尾两端钝圆,尾部有短的尾突,体长7.314~12.342mm,平均10.194mm;两睾丸长椭圆形,无缺刻,后睾略大于前睾,有形状不规则的梅氏腺。该种吸虫与已报道的5种光睾属吸虫形态结构不符,鉴定为江西光睾吸虫新种(Psilorchis jiangx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9.
家禽嗜眼吸虫病是由寄生虫在结膜囊内嗜眼科的某些吸虫所引起的家禽疾病,特征为发生结膜——角膜炎。 近几年来,我市的鸭群由于感染嗜眼吸虫而陆续发病,有的鸭群病情十分严重,仅在1993年10月份诊治2560只鸭,均为鸭嗜眼吸虫病。大多数为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产蛋率明显下降,严重的由于双目失明难以进食而导  相似文献   

10.
<正>环肠科吸虫寄生于鸟禽类的体腔、气囊、鼻腔和气管内,国内发现于家禽的种类分隶属的7个属中,以嗜气管属(Tracheophilus)的舟形嗜气管吸虫(T.cymbim)较为常见,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报道~([1])。但本病在我省家禽中发生和报道尚属首次,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2017年4月,我省汉中市某县一蛋鸭养殖户饲养的2 600余只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麻鸭成鸭,出现以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  相似文献   

11.
1吸虫纲(Trematoda)(1)勒克膨背孔吸虫(N.lurk。。-1.且复殖目(Digenea)·s。)1.1.1后睾科(OPsthorchidae)(2)大卵圆背孔吸虫(川.mau。ins)1.1.1.1对体属(An;加inmis)(3)纤细背孔吸虫(N.attenuatus)(1)鸭对体吸虫(A.anatis)(4)舟形背孔吸虫(N.na加》r)1.1.1.2次睾属(Mwrchlk)1.1石环肠科(Cyclocoelidae)(卫)东方次翠吸虫(M.o。talls)1.1.5·1嗜气管属(Trampilus)l.l.1.3后睾属(O.如thorchis)()舟形嗜气管吸虫(T.pbZum)(1)似后睾吸虫(O.sin;ula。s)1.1.6前殖科(Prosthogoflimidae…  相似文献   

12.
家禽嗜眼吸虫病是由寄生在结膜囊内嗜眼科的某些吸虫所引起的家禽疾病,特征为  相似文献   

13.
水禽旱养有利于控制蠕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鸭来说,不少内寄生虫,尤其是吸虫,需要以一种甚至两种水生小动物作为它们的“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内完成其幼虫发育阶段后,才能进到作为“终末宿主”的鸭体内寄生,这些是属“间接发育型”生活史的寄生虫,如嗜眼吸虫、前殖吸虫、卷棘口吸  相似文献   

14.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 1911)的强壮原背吸虫[Prohyptiasmus robustus(Stossich,1902)Witenberg,1923]最早发现于苏联、西北利亚的潜鸭、豆雁、灰雁、家鸭内。1974—1977年我们在进行贵州省一些地区的畜禽寄生虫调查时,曾在四个县的禽体中采得一种大型吸虫标本,经研究鉴定为强壮原背吸虫。此属在我国是新记录。形态:体大、扁平、肌质、叶状,前端稍尖细,后端钝圆,新鲜标本暗红色,肠支黑褐  相似文献   

15.
山羊槽盘吸虫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槽盘吸虫(Ogmocotyle)属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又名槽盘属)],寄生于山羊、绵羊、牛以及大熊猫、小熊猫、鹿、羚牛、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小肠内。首由Skrjabin和Schulz于1933年在前苏联发现并命名的新属新种,后相继在印度、日本、美国发现。在我国分布于陕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安徽、广西等七个省区。甘肃该  相似文献   

16.
羊阔盘吸虫 ( Eurytrema ovis Tubangui,1 92 5 )也称绵羊阔盘吸虫。是 1 92 5年由 Tubangui首次报道的 ,以后相继也有人发现 ,并收集到有些寄生虫名录中。还有学者编入了著作和教学参考书中 ,将羊阔盘吸虫作为阔盘属 ( Eurytrema )独立虫种进行描述 ,列虫体分类检索表供大家查阅。虫体寄生部位有的报道寄生绵羊直肠周围脂肪内 ,也有的报道寄生胰脏胰管中 ;但由于人们在大量的绵羊阔盘属吸虫剖检收集虫体实践中很少见到 ,以及发现虫种学者报道寄生宿主数量不多 ,收集虫体标本少 ,虫体形态描述很不完整和发育史各阶段长期空白等情况 ,使人…  相似文献   

17.
山羊的槽盘吸虫(Ogmocotylesikae和Ogmocotyleindica)系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又名槽盘属)。本属共四种虫:(1)1933年由Skrjabin和Schulz根据采自前苏联西伯利亚狍体内的新吸虫创立的OgmocotylePvgargi新属新种;(2)同年Yamaguti在日本鹿体内发现一新种,定名为Cymbiformasikae(同种异名Ogmocotylesikae);(3)Bhaleao1942年在印度的牛、绵羊、山羊体内发现一新吸虫,命名为Cymbiformaindica(同种异名Ogmocotyleindica);(4)1954年Price在美国的小猫熊体内发现一新吸虫,定名为Og…  相似文献   

18.
林麝寄生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是珍贵的药用动物,为国家的重要动物资源。关于林麝寄生虫的研究,国内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1960年至1981年,我们曾在西藏的昌都地区八宿县和四川省阿坝河的马尔康、红原、黑水等县、先后解剖林麝15只,共发现内外寄生虫16种,其中2种为新种,分属于6纲13科14属。兹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吸虫纲 Trematoda 1.双腔科 Dicrocoelidae (1) 矛形双腔吸虫 Dicrocoeliumlanceatus 发现地方:红原县。感染率:62.50%(5/8)。寄生虫数;2—145条。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1981年到1983年对本地区的鸡、鸭、鹅寄生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查到5纲19科26属38种,总感染率为99.1%。主要的虫种有鹅裂口线虫、卷棘口吸虫、膜壳科绦虫和鸡嗜眼吸虫等。其中鹅裂口线虫的感染率高达96.4%,最大感染强度达2283条。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病,我们用国产丙氧咪唑和丙硫笨咪唑作了驱除鹅裂口线虫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嗜眼吸虫病俗称眼吸虫病,是由多种嗜眼吸虫寄生于鹅及其他家禽的眼结膜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常见于成年鹅,主要特征为眼结膜、瞬膜水肿、发炎、流泪,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而导致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死亡。在养鹅地区本病的感染率很高,是一种危害鹅的常见吸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