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开心 《茶业通报》2007,29(1):29-30
茶树起源之说虽然众多,但对国内茶学界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本刊发表这篇文章,旨在对这一学说,进一步研究,讨论我国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以丰富中国茶学研究宝库。在临沧市凤庆县境内的香竹箐,生长着一株栽培型的古老茶树.这株茶树高10.6m围粗5.82m据有关专家考察推断,这株栽培型古老茶树的年龄已经不下3000a因此,被人们尊敬的称为世界茶王之母。既然是世界茶王之母,当然一切茶树都应该发源于此。说这样的话,未免有些霸气,但根据近年茶叶研究专家在临沧境内的考察发现,说茶树起源在临沧也不是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饶有情趣的国外茶俗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形成了饶有情趣的饮茶风俗:泰国人喝冰茶,喝茶时总要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加人一些冰块。喝茶时只盛半杯,很容易散热,喝后使人倍感清凉。埃及人喝甜茶。...  相似文献   

3.
正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制茶和饮茶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茶俗语",这些涉及茶俗文化信息的民间用语,主要以茶俗成语和茶俗谚语的语言形式体现。它们是民族语文的宝贵财富,也是茶文化传承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制茶饮茶风俗,揭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透过这些"茶俗语",不仅可以了解茶与风  相似文献   

4.
贵州作为产茶大省,有其独特的茶史文化和茶俗,但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以至于茶史文化传播不足。再者,加上文字记载少,更是难以提取和推广。为便于了解贵州茶史文化和茶食茶俗,文章从气候和茶树生长条件方面简述了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从汉魏六朝至近代论述了贵州茶史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从各民族的茶中,如干劲汤、罐罐茶、擂面茶、姑菁茶、打油茶以及坡柳"孃孃茶"等概述了贵州民族代表性茶食俗。  相似文献   

5.
昌宁县种子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昌宁县隶属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市东南部,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东邻临沧市凤庆县,西接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南与临沧市永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大理州永平县、漾濞县、魏山县毗邻,全县土地面积3888km2,耕地面积2.80万hm2,是保山市粮食、烤烟、甘蔗、茶叶、核桃主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全县年用“两杂”种子32万kg左右,推广面积稳定在1.3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饮茶与佛教     
饮茶与佛教赵蒯芳(安徽省九华山科技办公室)"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茶之历史远溯于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时期。如今,茶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饮料,也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大享受,也成了人们文化艺术的一种品赏,并形成了茶礼、茶德、茶俗、茶道,及...  相似文献   

7.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七十高龄仍与一片叶子相亲相爱,不改初衷的杨老爷子,他把一生献给了茶,为了呈现一片叶子从形到神的完美而不懈追求。——题记杨中原,凤庆县大寺乡岔河村人氏,一生以茶为业。14岁进入制茶行业,青年时曾拜滇红茶厂老厂长、著名茶师杨仕宏为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于凤庆境内多个茶所从事茶叶制作,熟悉各茶  相似文献   

9.
梅玉芹 《种子世界》2013,(12):19-19
1一起种子纠纷的原委 2013年9月,云南省凤庆县农业局受理了一起水稻种子纠纷案件,经凤庆县农业局申请,市农业局委派市种子管理站、市农技推广站、市植保站、凤庆县农技推广站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凤庆县农业局申请上报的关于营盘镇丰优香占、宜香725等水稻品种减产问题进行田问现场鉴定。  相似文献   

10.
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铜山公社麻岭生产队,这里丛山峻岭,适宜兴茶,盛产竹木柴炭茶。全队山场面积8251亩,141.5亩茶园。这里居住40户人家161人全靠竹木茶营生。过去重粮轻茶,自1970年以来茶叶产量徘徊在七千斤上下,1980年交售给国家只有2845斤,均价担茶141.55元。面对茶叶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该队于80年夏茶后,采用茶园分户管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我们三人联合调查和访问了浙江省清德县三合公社的新兴、三合、上杨和下杨等四个大队,所到之处沉浸在爱茶、喝茶和赞茶之中……。这里共有七百二十七户家庭,居住着三千七百四十三个人口。他(她)们背靠大遮山(海拔461.9米)山脉面临发源于东天日山水流的东苕溪中游。  相似文献   

12.
汪曾棋的泡茶之痛,那是在受了其家乡的茶道文化俗风陶染之下,才始养成的。昔日高邮镇上的大小茶馆比比皆是,远远驾乎酒店之上。许是受了扬州市井茶道俗风的影响罢,高邮镇上历来也都有上茶馆去“喝早茶”的习惯,而且无不用烫干丝或煮干丝来作佐茶的小吃。汪曾棋从小也常跟祖父上茶馆去“喝早茶。”汪曾棋的泡茶馆之癣,当初就是在此种故园茶风的陶染之下而养成的。无怪乎后来他在离多数十载之后,依然不能忘却佐茶干丝之美味,一再赞叹说:“喝热茶,佐干丝,一绝”也!不过在汪曾棋来说,泡茶馆“泡”得最上痛,也是叫他最难忘怀的,则…  相似文献   

13.
临沧是一座茶城,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和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茶叶面积和产量位列全省第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在凤庆,树龄高达3200年。1937年,滇红茶在凤庆茶厂试制成功,远销海内外,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同时被誉为天下普洱第一仓。滇,是云南的简称。滇红,是云南生产的红茶。为什么说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呢?带着  相似文献   

14.
稂艳玲 《贵州茶叶》2007,35(2):27-29
茶与酒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茶与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内凼及精神,揭示了酒与茶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5.
赖建辉 《茶业通报》2013,(3):120-121
1茶籽油的定名和主要生理功能 1.1茶籽油的定名在100多种山茶科植物中有78种生长在我国,但以南方各省和中东部为多。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榨油食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是山茶科植物的故乡,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国油,但现时主要用于榨油食用的山茶科植物种籽多为油茶、山茶、茶(饮料茶)和茶梅等,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还有“豫省闽粤皆食茶油,而不知为栲树子油,俗呼茶油实非茶子之油也。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的记载。栲树就是白蜡树,其皮入药后称“秦皮”,为与此种“茶油”相区别,我们将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提取的油脂统称为“茶籽油”,更确切地应称为“中华茶籽油”。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的礼宾之茶,那是很有讲究的。他把中国茶道所固有的礼尚精神和清尚精神,运用得非常娴熟而恰到好处;并在与外宾的娓娓茗叙中,流露出了他那亦庄亦谐,豁达大度的谈吐之风,不时更有精警之语并哲思之论问灼其中,在在表现出了那种不卑不亢,仪态亲切的君子风范。当年他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之茶,即如是也。这天晚间茶宴上,用来款待尼克松的是茉莉花茶。谁都知道,美国人本是嗜喝咖啡的,不象英国人那么陶情于茶,更不习惯于纯粹的清饮之茶。不过尼克松却并不完全如此,虽说他不怎么精于茶道,可是对于中国式的清饮之茶,…  相似文献   

17.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4,26(1):48-48
“祁红茶文化”是祁红茶在中外传播过程中随历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沉淀。其文化沉积蕴藏量之大,科技含量水平之高,在国内外知名度之盛,在产品文化中确为罕见。笔者曾参加“祁红茶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围绕“祁红茶文化”发掘与研究,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现整理成文,为今后进一步发掘、保存“祁红茶文化”,提供参考。1祁红茶文化之内容与发掘方式祁红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又不是单纯的文化,其与方方面面皆有相关。可归纳为“茶政、茶事、茶俗、茶道、茶学、茶工艺、茶诗文、茶书画、茶歌舞、茶博物”等等发掘方式根据目的不同而有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俗语 ,叫做“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茶叶作为订婚时的礼品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比较流行的。细究其原委。一是因茶叶为生活中必备物品 ,一对青年结为伴侣 ,组织新家庭 ,自然少不得茶叶了。二是在某些少数民族中 ,茶叶也是珍贵的物品 ,珍贵的婚姻人生仅有一次 ,莫过用茶订婚再好不过了。蒙古族、回族、满族、哈萨克族、东乡族 ,男方向女方提供的礼品中都有茶叶 ,回族称订婚为“定茶” ,“吃喜茶” ,满族称“大茶”。拉祜族订婚时必须带茶 ,因为该族习惯认为 ,没有茶礼的婚姻不能算数的。由此可见 ,茶在少数民族订婚时的主要作…  相似文献   

19.
早先,洞庭东山人朱正元在碧螺峰的石壁缝里,采了几株野茶,发现香味惊人,于是培育后发展为家茶。康熙某年春,“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采茶姑娘采摘碧螺峰的野茶时,一时竹箩装不下,只得放入怀中,不想鲜叶在怀中经热气蒸熏,发出阵阵清香,姑娘们惊呼“吓煞人香”。从此,采时不用竹箩装,而将其放入怀中,并将此茶叶叫做”吓煞人香”。康熙品饮时,觉其香气扑鼻,汤色嫩绿鲜艳,滋味醇厚,龙心一悦,当即指为贡品,但觉其名字不雅,遂曰:“此茶品质优良,来历不凡,但名字不雅。依朕之见,此茶出自碧螺峰,茶色绿如碧,茶形曲似螺,…  相似文献   

20.
漫谈茶品质     
何莲 《贵州茶叶》2008,36(1):25-26
人们之所以喜爱茶,因茶品质之高贵也。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矣”。可见茶为嘉木,具有强而有力的药理功能。以茶为饮,最适宜于品行端正俭朴之人。茶性使人修身养性,品茶能静,品茶养德。静可长寿,德可延年。茶导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