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翻蔓为手提蔓:不少农民习惯为甘薯翻蔓,用木棍将甘薯茎蔓挑起,使劲摔打,以免扎根。在甘薯生长过程中一般翻蔓2~3次,茎蔓损伤量大,多数会造成减产10%~20%。改为手提蔓,不伤茎叶,不翻转,既保证了茎叶正常生长,又防止了茎节生长不定根,  相似文献   

2.
<正>甘薯翻蔓会导致严重减产在我国甘薯种植区,历史上就有翻蔓的习惯。国内外的科研部门,早就有甘薯翻蔓减产的定论:翻蔓一般减  相似文献   

3.
陈洁 《农林科学实验》2014,(2):28-28,33
研究翻蔓与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徐薯18提蔓2、1次,产量分别为40125.0、38125.0 kg/hm2,分别比未翻蔓处理增产4125.0、2125.0 kg/hm2,增幅达到11.5%、5.9%。翻蔓因使叶片分布结构被破坏,导致产量比未翻蔓处理下降。  相似文献   

4.
翻藤(蔓)是甘薯栽培管理上遗留下来的习惯,即每当高温雨季、茎叶徒长时,常采用翻蔓借以控秧促薯。有人认为,翻蔓能防止茎节上生不定根或结小薯,减少养分消耗,以利养分向块根运输等。大量试验证明,甘薯翻蔓可导致减产,翻蔓次数越多,减产越严重,一般可减产10-20%。翻蔓减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脱毒甘薯翻蔓、提蔓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甘薯秧翻蔓、提蔓的栽培技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翻蔓造成大幅度减产,提蔓能拉断腰根,使养分集中于主根,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1.翻蔓减产的原因 1.1翻蔓损伤茎叶,减少了同化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一次,一般每667米2损伤茎叶10~20千克,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更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环.  相似文献   

7.
在甘薯生长期,人们在雨后都有翻蔓的习惯,认为翻蔓有抑制茎叶生长,减少茎叶所消耗的养料,促使茎叶的养份向块根输送,防止蔓节生长纤维根和结小薯,影响块根膨大,曝晒垄土,调节土壤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殊不知翻蔓是甘薯减产徒劳无益的措施。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甘薯翻蔓是我国各地群众的传統經驗,近年来根据有关农业科学研究机关的研究結果认为,翻蔓不仅沒有好处,甚至还要引起减产,因此,提出了不翻蔓的主张。 三年来,由于业务上的关系,都从事于甘薯大面积生产实践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甘薯翻蔓問题,进行了一些试驗,在大  相似文献   

9.
大量试验和实践结果表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生产和环境条件下,翻蔓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翻蔓是一项劳而无功的减产措施,因此不提倡采用。为避免茎叶受损伤,提高产量,应改原来的翻蔓为提蔓。提蔓在封垄后茎叶盛长期间进行1次-2次。提蔓时应适量减少茎叶损伤。对水肥供应充足,植株生长旺盛,长蔓品种进行打顶摘心。能控制主茎长度和长势,促进侧芽萌发,并有利于块根膨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1.翻蔓减产的原因 1.1翻蔓损伤茎叶,减少了同化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一次,一般每667米2损伤茎叶10~20千克,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更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环.  相似文献   

11.
<正>1防减产即不翻蔓、不捋叶。因翻蔓常损伤茎叶,减少同化器官,打乱了叶片的正常分布状态,削弱光合性能,打乱植株养分正常分配方向,损伤了茎蔓上的不定根,降低了对水分、养分吸收能力,可引起减产10%~40%。捋叶时间越早、次数越多减产越重,在甘薯生长期间,除饲料田外,  相似文献   

12.
翻蔓是甘薯生产上习用的田間管理措施,据說能防止蔓节生根,抑制茎叶徒长,改变甘薯块根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块根的增长,被认为是甘薯栽培上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我国各地种植甘薯几无不翻蔓者,翻蔓的方法多种多样,翻蔓的年代也相当久远。据一百多年前的古书《双谿物产疏》(一八一九年)中記載:“蔓須隔日一翻,否則根多而实小”。由于翻蔓已成为甘薯栽培上的习慣,且有較久的历史,因此提出甘薯不宜翻蔓就很难为人接受了。事实上早在三百多年前的古农书中已有不翻蔓栽培甘薯的記載。明朝  相似文献   

13.
翻蔓损伤茎叶 减少了同化器官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1次,一般每667m^2损伤茎叶10-20kg,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抗旱剂在几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8~1999年在水稻、旱稻、甘薯、花生等作物上进行FA旱地龙抗旱剂喷施试验,结果:不同喷施次数处理均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喷施3次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好,一般增产6.7%~10.6%,增收7.3%~30.8%  相似文献   

15.
<正> 种植红薯的农户,只有掌握以下4点操作技巧,就可以使红薯达到增产的目的。 (一)改翻蔓为手提蔓 过去不少农民习惯为红薯翻蔓,用木棍将红薯茎蔓挑起,使劲摔打,以免扎根。在红薯生长过程中,一般翻蔓2~3次,茎蔓损伤量大,减产20%以下。改为手提蔓,可增产10%  相似文献   

16.
宿县地区群众常在山芋生长期間,用棍棒挑摔方法进行翻蔓,以防止蔓节生根。根据我所近几年来的試驗,証明这种方式是会减产的。1962年試驗,不翻不提蔓的山芋亩产三千零七十九点七斤,而翻蔓二次的亩产二千三百一十七点一斤,减产24.8%;翻蔓次数多,减产也狽,五次的亩产只有一千九百九十一斤,减产达35.4%。因为采用这种方式翻蔓,使蔓叶翻轉、重叠和过多的損伤,翻蔓二至五次的每株枯黄叶数高达八十片以上,断茎数也有零点三至二点六条;而不翻不提蔓的每株枯黄叶数只近三十片,且无断茎。  相似文献   

17.
1.甘薯翻秧易损伤或折断茎叶,破坏甘薯的正常生长。2.翻秧会削弱叶片的光合效能。翻蔓后,由于叶片翻转,重叠茎叶相互缠绕受到损伤,使光合效能降低,呼吸强度提高。3.翻蔓会损伤茎蔓顶端,促使腋芽发育形成新枝,使养分输向茎叶的多,而输向块根的少。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田间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施肥和栽培方式相同的条件下,探索脱毒红薯藤蔓移栽大田后不同生育时期摘心、提蔓、翻蔓等7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脱毒红薯主藤长到12叶节时摘主心、保留主藤8个叶节,第1次侧枝枝藤长到17叶节摘心、保留侧枝15个叶节的处理产量最高.提蔓与翻蔓2种管理方式比较,提蔓管理较翻蔓管理更为科学合理.说明,在脱毒红薯的栽培管理上适时摘心和适时提蔓是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薯采用氮磷钾肥料平衡施肥3414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运用计算机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模拟出甘薯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码值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方程,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求得甘薯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氮肥168.4Kg/hm^2N,其N:P2O5:K20=1:0.26:1.45,甘薯最高产量为33555.5kg/hm^2;甘薯最佳利润施肥量为氮肥170.7kg/hm^2N,N:P2O5:K2O=1:0.21:1.26,其最佳利润为38509.4元/hmm^2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土壤供应量分别为39.45Kg/hm^2、20.29Kg/hm^2和61.99kg/hm^2,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19.65%、30.50%和239%,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4.35%、16.24%和49.04%。  相似文献   

20.
1.改翻蔓为提蔓。红薯茎叶封垄后,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茎节上常常长出大量的不定根,甚至结成小薯,消耗了大量养分。过去普遍采用翻蔓的方法,除去茎节上的不定根,但翻蔓会造成茎叶损伤,导致减产。因此,必须改翻蔓为提蔓。具体方法是:在封垄后每隔 15~ 20天,将主蔓和分枝轻提离地面 9~ 10厘米再放回原处,这样既可避免翻蔓损伤大量茎叶,又能解决不定根和小蔓消耗养分的问题。提蔓应根据品种、苗情灵活掌握。丛生、短蔓品种或地上部生长较差、田间通风透光良好、茎蔓不定根少的,宜少提蔓;土壤肥沃,遇高温多湿田间郁闭时,宜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