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皂素对油菜幼苗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茶皂素对白菜型油菜东京绿(Brassica rapa L.)幼苗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0mg&;#8226;L-1的茶皂素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油菜幼苗的根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100mg&;#8226;L-1的茶皂素浓度范围内,油菜幼苗的株高表现出与根长相同的趋势,但在茶皂素200mg&;#8226;L-1时株高显著降低;油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于20mg&;#8226;L-1时低于对照,随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仅在浓度为50mg&;#8226;L-1和100mg&;#8226;L-1时高于对照;油菜叶片中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统计分析发现,浓度范围在5~200mg&;#8226;L-1的茶皂素对油菜幼苗叶片的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200mg&;#8226;L-1显著抑制株高。结果说明了培养液中低于200mg&;#8226;L-1的茶皂素除降低幼苗株高外,对油菜的苗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高频率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912品系带柄子叶为外植体,不同浓度6-BA与NAA激素组合的分化培养基诱导芽苗的分化,开展提高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再生频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甘蓝型油菜912品系带柄子叶在不同激素及浓度的6-BA与NAA组合中的再生频率、分化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无菌苗苗龄、诱导分化前2,4-D的预培养以及添加AgNO3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912品系带柄子叶在诱导分化前经过1.0mg/L 2,4-D的MS培养基中预培养3d,在最适培养基MS0 6-BA 4.0mg/L NAA 0.02mg/L 3.5mg/L AgNO3中,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植株再生频率,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分别为70%和269.5%,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912品系的高频率再生植株体系.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BAC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一对染色体,携带有恢复基因;以该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以CopyControl&;#8482; pCC1BAC&;#8482; (Hind Ⅲ Cloning-Ready) Vector为载体,构建了其基因组的BAC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该文库含有69,12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达110kb,相当于甘蓝型油菜单倍体基因组大小的6.336倍。随机挑选3个大于100kb的克隆进行稳定性继代实验,经100代后插入的DNA片段仍然稳定存在。该材料BAC文库的建成,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等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 2n=20, 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 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兰杂交后的QD子房在MS、1/2MS、MS+0.2 mg/L 6-BA三种培养基中得胚率依次为15.5%、8.9%和4.4%,共获得24个杂种胚,而在MS+1.5mg/L 6-BA+0.25mg/L NAA分化培养基上角果内未发现成熟胚。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后加倍率最高(59.4%~86.4%)。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受试材料全部为真杂种,并且没有出现新增带和缺失带。人工甘蓝型油菜在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较高,达到5.48g~7.45g,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4号和中双4号。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5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分离得到游离原生质体,以改良KM8p原生质体培养基作液体浅层暗培养。结果表明,低温(15℃)暗处理培养无菌苗的下胚轴原生质体活力达92.1%,培养7d后的细菌分裂频率达26.2%。分化培养基附加5mg/L 6-BA,再生频率可达17.6%。利用这一培养体系,5个油菜品种均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油菜尤其直播油菜苗期容易遭受低温胁迫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提高油菜抗寒性对发展油菜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选用6-BA和PP333为材料,在网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6-BA和PP333浓度可以提高油菜幼苗单株重,降低离体叶片电导率和游离氨基酸的渗出率。随6-BA和PP333浓度升高,叶片中SOD、CAT和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当6-BA和PP333浓度均为50 mg•L-1 时,叶片中抗氧化物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达到最大值。一定浓度的6-BA和PP333可提高叶片膜系统保护酶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改善根系活力,从而增强油菜的抗寒性,其生产较适宜的浓度均为50 mg•L-1 左右。  相似文献   

7.
外源抗坏血酸对油菜种子在海水胁迫下萌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种植抗盐耐海水植物是合理利用和开发海涂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了不同浓度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对30%海水胁迫下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状况以及某些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0%海水明显抑制了油菜的生长;而在海水中添加外源抗坏血酸可明显改善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且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都有所增加,并可维持较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见外源AsA能够有效缓解海水对油菜幼苗的毒害,且20mg&;#8226;L-1浓度下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属间远缘杂交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研究中,观察到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杂交结实率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00 mmol&;#8226;L-1 NaCl处理(10 d)下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1000 mg&;#8226;L-1)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对麻疯树南油1号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PP333浸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降低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其中600 mg&;#8226;L-1 PP333浸种处理效果最好。可见,多效唑浸种能促进盐胁迫下麻疯树南油1号幼苗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的非气孔限制,改善光合作用,减缓盐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欧洲野生甘蓝遗传背景,以栽培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作对比,对引进的7个生态地理群体共80份野生甘蓝材料进行了核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利用10对特异性SSR引物分析叶绿体基因组多样性,获得8个差异性标记,将参试94份材料划分为3类,即甘蓝(含栽培和野生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包括6种单倍型,其中野生甘蓝2个,甘蓝型油菜3个,白菜型油菜1个。利用6对SRAP引物对核基因组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75个多态性标记;聚类及遗传结构分析表明7个野生甘蓝群体中,F、D、G三个群体聚为独立的亚类,E群体大部分单株归于G亚类。其它3个群体A、B、C则相互混杂在一起。野生甘蓝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 指数(I)分别为0.301 3和0.461 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野生甘蓝以群体内变异为主,占80%;群体间变异仅占20%。结果显示引进的野生甘蓝群体核质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2.
甘蓝与芸薹属5个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菜(AABB,2n=36)、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甘蓝型油菜(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甘蓝、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不能区分A、C基因组。黑芥染色体上只有零星的弱小信号,埃塞俄比亚芥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18个明显的信号,可以区分出C、B基因组;芥菜型油菜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B基因组。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蓝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小,而甘蓝与黑芥的亲缘关系较远,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前者高;甘蓝与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的亲缘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几项技术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田种植的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合适时期、加倍方法、再生苗的继代与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初花期前后2周左右,游离小孢子经过含有50mg/L或75mg/L秋水仙碱的NLN-16培养基直接处理48h效果最好,其产胚率和加倍效率均显著高于未加秋水仙碱的对照.在固体B5培养基中加入4.5mg/L多效唑并补充液体B5-3培养基,再生苗可不需继代.在固体B5培养基或者补充养分的液体B5-3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0.5mg/L NAA 0.1mg/L 6-BA,直接移栽到大田的再生苗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对组成芸薹属3个基本种和3个复合种的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SDS-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种子贮藏蛋白具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6个种共有24条亚基带,并各自具有特征蛋白谱带。利用贮藏蛋白亚基条带的信息,分析了种间的蛋白相似度,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为两类:Ⅰ类为白菜型油菜、甘蓝与甘蓝型油菜;Ⅱ类为黑芥、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  相似文献   

15.
播娘蒿与甘蓝型油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播娘蒿叶片和甘蓝型油菜子叶为材料提取原生质体.采用PEG-高pH、高钙附加DMSO融合方法,液体浅层静置培养,研究影响播娘蒿与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4%纤维素酶 0.5%离析酶 5mmol/L MES酶解10b可获得高产率播娘蒿原生质体,1%纤维素酶 0.2%离析酶 3mmol/LMES酶解14h可获得高产率油菜原生质体;30%PEG 0.3mol/L葡萄糖 50mmoL/L CaCl2·2H2O 15%DMSO可获得10%的融合率;改良B5培养基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最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4.0mg/L 6-BA 0.3mg/LNAA 5.0mg/L AgNO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0.1mg/LIBA 0.1mg/L NAA.  相似文献   

16.
NBS-LRR(nucleotide binding site and leucine rich repeat)是庞大且复杂的基因家族,对植物的抗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甘蓝型油菜NBS-LRR基因家族,合理开发利用基因资源,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及相关物种的NBS-LRR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家族鉴定、系统进化分析、保守基序、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以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等。以拟南芥为参考,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463个NBS-LRR基因家族成员,根据结构域将其分成TIR-NBS-LRR 和CC-NBS-LRR 两类,再分别细分为4 和8 个亚组。19 条染色体均有NBS-LRR基因,其中ChrC09上分布最多,达到53个;NBS-LRR基因以基因簇形式存在居多,可推测抗病基因NBSLRR发生了大规模片段复制。分析5个物种(甘蓝、白菜、甘蓝型油菜、水稻和拟南芥)的NBS-LRR家族基因密码子 偏好性,结果发现,甘蓝型油菜抗病基因有效密码子数范围与甘蓝(B. oleracea L.)更加相近。然后进一步对甘蓝型油菜和白菜(B. rapa L.)与甘蓝的共线直系同源关系进行偏好性分析,并获得相同发现,推测甘蓝型油菜可能和甘蓝在抗病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好上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测定反式维生素K1的含量,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菜薹反式维生素K1高灵敏检测技术。样品经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后,用C30反相色谱柱,以甲醇 (含0.025%甲酸+2.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 S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20 min内可实现顺反异构体色谱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反式维生素K1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该方法检出限为0.29 μg/kg,定量限为0.95 μg/kg。回收率为87.5%~117.6%,精密度(RSD)在0.72% ~9.59%之间。利用该方法对油菜薹和反式维生素K1含量高的3种蔬菜进行分析,发现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为340.08 μg/100g,高于小白菜(B. rapa spp. chinensis,260.93 μg/100g)、西兰花(B. oleracea var. Italic Planch, 167.65 μg/100g)和结球甘蓝(B. oleracea var. capitata,151.11 μg/100g)。本文建立的蔬菜中反式维生素K1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同时比较发现油菜薹是一种富含维生素K1的蔬菜。   相似文献   

18.
以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与埃塞俄比亚芥进行了正反杂交。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的种间可交配性很低,但在反映可交配性强弱的各个性状上,基因型间的差异显著。甘蓝型油菜作母本时,受精频率和结角率都较反交为低,在获得杂种种子和杂种植株上明显优于反交。约2/3的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低生活力杂种种子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能萌发形成植株,反交的萌发率几乎为零。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的F_1植株能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与埃塞俄比亚芥回交不亲和。由于种间杂种F_1植株群体中常出现大量的母型植株,且获得的真杂种种子出苗率又很低,因此提出以F_1杂种植株数为基准的可交配指数来衡量种间可交配性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