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金寨县栗茶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月,露地茶园(对照)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在13∶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有遮荫的茶园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遮荫情况下,气温、土壤温度均低于露地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温度越低;而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均高于对照纯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湿度越大。在郁闭度0.3的林下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探索在胶园内利用橡胶树作为茶树的荫蔽树,构成一种高效(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群体结构的可行性,于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相继在黎明农场七分场一、五队,大渡岗茶场关坪橡胶队和我所六队布置了胶茶间作试验。经试验初步表明:胶茶间作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 一、试验概括(我所第六生产队的试验地)  相似文献   

3.
林茶间作能显著抑制林区杂草的生长和积累,达到山林防火目的。林茶间作使野生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减少致病性蜱虫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可改善林区生态环境.减少茶树冻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典型选样调查测定,分析马尾松、大头茶常绿针阔混交林的森林特征、种群结构、林分结构、生物量结构及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该混交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前一阶段的过渡性森林类型,在干扰状态下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2.复层、异龄现象是该混交林的主要特征。建群种充分利用了林地空间营养面积,发挥了林地的生产潜力。叶面积指数达6.86~8.83,林分木材蓄积量达160~222m~3/ha,林分总生物量达114~163t/h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达105~154t/ha。光照充足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可达2.5t/ha,对庇护地表起到了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而调节林冠密度,可控制或促进草本层生物量的增长。3.此种混交林改善了森林立地的蓄水功能和贮水方式。林地土壤最大贮水量达2645~4100t/ha,降水贮存量达565~1256t/ha,林地枯枝落叶层饱和持水量达4589~8702kg/ha。该类型达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可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各类工程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银茶复合经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基础,能形成合理而稳定的群体结构。复合经营与纯茶园相比,可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光能利用;炎热季节在树冠下能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能增加耕作层含水量,提高抗旱能力;增加枯枝落叶,提高土壤肥力等,使银杏和茶叶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栽培柴胡,研究其在寒冷林区适宜的立地条件。结果证明,栽培柴胡应选择郁闭度0.2以下疏林地、全光下林间空地为宜,以全光下林间空地为最佳,鲜品产量可达239.1-395.3g/m^2。  相似文献   

7.
安吉白茶(Camelliasinensis(Linn.)cv.anjibaicha)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珍稀茶种之一,茶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6.29%,几乎是普通绿茶的2~3倍[1],并具有特殊浓郁的香味,因此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它原产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海拔800m左右的湿润山区,仅保存有一株母树,经本所与浙江省安吉县林科所等单位合作,通过全光照嫩枝扦插和组织培养,解决了造林材料问题,又在浙西北低山平地试种获得了成功,开始有规模地扩大种植。在安吉白茶种植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早春易受冻害,春末夏初的白叶期易受日灼伤害,这与安吉白茶引种地和原产地的生境存在较…  相似文献   

8.
在银杏幼林间种蚕豆作物,有利于银杏的良好生长,抑制早期黄化病的出现,还可以促进银杏落叶分解,降低链格孢菌存活数量及其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从而减少叶枯病的初次侵染源,减轻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9.
油茶-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油茶-茶复合模式的生理生态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油茶-茶复合模式和纯茶模式内茶树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差异情况,并对茶树光合特性与生态因子进行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纯茶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即午休现象较为明显,而复合模式的为单峰曲线;从整体上看,纯茶模式内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复合模式;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纯茶呈单峰曲线,而复合模式的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的基本相反,纯茶和复合模式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都有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空气相对湿度及空气温度,而油茶-茶复合模式的茶树还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收方法对板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张曰盈,姚玉章,王宪德,苏公明,石爱民(泰安市郊区林业局)童申和(泰安市农业开发办公室)赵之峰,陈学贵(山东省林业厅经济林站)长期以来,泰安地区采收板栗一直采用竹杆打栗苞法且不成熟就采收,不仅严重影响栗实产量和质量,而且...  相似文献   

11.
12.
无性系、立地、郁闭度对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无性系、立地、林分郁闭度等因子对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性系、坡向、郁闭度对杉木种子园产量有显著影响,对种子质量也有影响。杉木种子园宜选择阳坡、半阳坡,采用优质高产无性系建园;抓好密度和郁闭度管理,林分郁闭度以小于0.6为宜。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林分郁闭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杉木林郁闭度对在其林下套种的南方红豆杉的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都有显著影响。郁闭度为0.45~0.55时,南方红豆杉造林成活率最高,幼树长势也最好。  相似文献   

14.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张洁  刘桂华 《经济林研究》2005,23(3):1-4,27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通过对两种类型茶园内春茶期、夏茶期的光照强度变化、气温日变化、大气湿度日变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强度日均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为板栗茶树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当板栗进入结果期后,少量金龟子的存在(危害程度30%以下)对板栗当年产量和单果重并不产生显著影响,一般不需对其进行药物防治;当金龟子危害程度超过30%时,可采取相应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方法,而建园当年和幼龄期板栗,金龟子危害会严重影响板栗早期丰产树冠的形成,应及时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防治茶梢蛾的农药,选用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茶梢蛾幼虫的毒杀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用筛选出的20%乐果乳油、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和3%阿维.氟铃脲乳油这3种毒力较强的农药进行了林间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74%~84%的杀虫效果;而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以注干施药法进行防治的杀虫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银杏-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银杏茶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层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养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料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 a生板栗林为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开展了不同肥料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肥,施肥后板栗的百粒重显著增加,且随着肥料用量增加,其百粒重呈现递增趋势,最大达到1 452 g,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单株产量也在肥料用量最大时达到最大,为9.95 kg左右,但该处理与肥料用量次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肥料用量下,板栗还原糖含量为3%~5%,蛋白质含量为6%~8%,淀粉含量为24%~26%。虽然各施肥处理间,板栗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肥料用量最高时,板栗蛋白质含相对较高,而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表明增加肥料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板栗品质。  相似文献   

19.
茶树修剪时期和程度对早市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就不同修剪时期和不同修剪深度对早市茶的品质影响作出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期对茶多酚和氨基酸影响不显著,对可溶性糖影响较显著,而对水浸出物和叶绿素影响极显著;其中,以10月份轻修剪茶叶品质成分含量最高,早春2月份次之。在不同修剪程度方面,除了对氨基酸影响不显著外,对其它几种内质均极显著;茶叶主要内含成分的含量为未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从品质成分分析看,采摘茶园春茶前不修剪或10月份修剪有利于名优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豫南地区栗实象甲(CurculiodavidiFairmaire)幼虫在不同条件下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明其适宜分布环境,提出栗园建设措施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