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芽变选育的9个红江橙无核(少核)选系的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的结果表明,K西1,D中1,K东2,H西1等7个选系存在较高频率的PM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异常配对和异常分离并进而导致花粉败育,这是导致它们无核(少核)的主要原因,因而具有较高的选育价值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以无核红江橙和普通有核红江橙为试验材料,对其花粉育性、成熟胚囊结构以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核红江橙花粉出现败育的现象,花粉的生活力和发芽率显著降低,花粉的畸形率显著升高,花粉育性属于低育型。(2)无核红江橙胚囊发育是正常的,具有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3)无核红江橙胚胎发育也出现败育的现象,授粉后4周胚体开始退化,授粉后6周胚乳出现退化,授粉后7周胚胎完全退化消失,最终形成无核果实。综合分析,花粉败育和胚胎败育是无核红江橙无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桂西南地区的部分果农从外省引种无核和少核红江橙品种,由于当地果农仍然按照普通红江橙的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导致现蕾开花少或者满树花开,到第二次生理落果时整株树的幼果基本落掉.4~6年生的橙树结果少甚至不结果,成为"风景树",给当地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 相似文献
6.
蔗根锯天牛是南方蔗区重要的多食性钻蛀害虫,近年发现该害虫在桂西南地区也为害红江橙树,造成红江橙整株死亡甚至毁因,给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蔗根锯天牛在桂西南地区两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幼虫蛀食根部,在鸭蛋状大小的泥巢内化蛹后羽化成虫.该成虫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现,具有趋光性,可利用其特性在灯下诱捕;并结合于6月上中旬在红江橙树的树盘内和树体主干50cm以下均匀喷施80%敌敌畏乳油200~3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1000倍液防治其初孵幼虫,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天然四倍体红江橙与其二倍体的植株形态学和基因组遗传组成进行了比较.天然四倍体红江橙植株表现出与二倍体明显不同的植株形态特征,尤其是:生长较缓慢,树冠较小,树高与干周为二倍体的0.89和0.83倍;春梢长度仅为二倍体的0.7倍,春梢成熟叶片叶形指数减小,为二倍体的0.87倍,叶片厚度增加明显,为二倍体的1.36倍、对天然红江橙四倍体基因组遗传组成的GISH与SSR分析显示,天然四倍体红江橙是由二倍体加倍而来的同源四倍体,但又与二倍体基因组的遗传组成存在DNA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无核椪柑--赣椪1号花粉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无核Peng柑“赣Peng1号”品种的花粉发芽率,花粉畸形率,花粉量,花粉粒的大小,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及花粉形态观察等试验,与普通有核Peng柑品种为对照,研究其花粉育性。研究表明,“赣Peng1号”花粉育性属中育型,其无核性状的成因并非由于花器发育不正常与雌雄配子不育所引起,可能因其胚早期败育或自交不亲和所致。 相似文献
9.
辐射诱育柑桔无核品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干种子选育出的7号无核甜橙(9个株系)和8号无核甜橙(5个株系)的花粉育性和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两品系PMC减数分裂终变期和中期Ⅰ有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后期到末期出现较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以及低频率的多极分裂、染色体断片和微核等异常现象。这一结果说明,辐射诱发的染色体联会消失和结构变异(倒位、易位)引起PMC减数分裂行为异常,致使两品系花粉高度不育,表现出无核性状。研究结果还表明,两品系的无核性状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MT为基本培养基,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红江橙和柠檬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胚轴、下胚轴、子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不同外植体在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和过程上有差别;红江橙上胚轴、下胚轴、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实验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T 2,4-D 1.00 mg/L 6-BA0.50 mg/L 蔗糖30 g/L、MT 2,4-D0.50 mg/L 6-BA0.50 mg/L 蔗糖40 g/L、MT 2,4-D 0.50mg/L 6-BA1.00 mg/L 蔗糖20 g/L,此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柠檬上胚轴、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实验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T 2,4-D1.00 mg/L 6-BA0.50 mg/L 蔗糖30 g/L、MT 2,4-D1.00 mg/L 6-BA2.00 mg/L 蔗糖20 g/L,此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55%、29%。 相似文献
11.
“南靖14号”无核椪柑,经过几年来的观察和细胞学、人工控制授粉等试验,初步认为是一个自交不亲和的变异。其无核性状表现较为稳定,果实形态端正,品质优良,产量亦较高,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伏令夏橙叶片缺铁黄化诊断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以叶绿素含量作伏令夏橙叶片缺铁黄化程度的诊断指标。正常春秋梢叶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大于73.5和139.5mg/100g·FW,中度黄化为20.0~32.3和42.0mg/100g·FW,重度黄化分别小于12.8和17.0mg/.100g·FW。以活性铁与N 和全Fe 的比作黄化因素诊断指标。以N、P、Fe、K 比值作矫正黄化措施诊断。 相似文献
13.
采前喷钙和IAA对锦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采前喷钙,可明显提高果皮、囊壁和果汁中钙的含量,加喷 IAA 后,由于激素的调控,进一步促进钙向果实内部运输,从而促进果实糖分累积,提高 Vc 含量,降低果酸含量.果实中还原糖、固/酸比和 Vc 含量分别与果皮、囊壁和果汁中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果酸含量则与果皮、囊壁中钙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簇毛麦染色体异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N-分带鉴定基础上,通过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I)的染色体配对分析对本室育成的5个普通小麦-簇毛麦异附加系进行细胞学稳定性分析。在被测的30个株系121单株中,2n=44,43和42的植株分别占77.7%,14.0%和3.3%。在进行染色体配对分析的15个二体异附加系植株中,有8株平均每个PMC的二价体数超过21.6个,单价体数低于0.5个,没有出现或仅在个别细胞中出现三价体或四价体,在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另有半数植株的二价体数虽然也超过21个,但全部是22个二价体的PMC频率相对较低,含有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的PMC频率相对较高,它们在细胞学上尚不稳定。为保特异附加系的稳定,必须经常进行细胞学稳定性鉴定。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华宁,矢尖蚧主要以未成熟雌虫越冬。2月中旬,当日平均气温达17℃时,越冬雌虫即开始产卵繁殖;11月间,当日平均气温降到16℃左右时,雌成虫停止产卵。雌成虫在田间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下旬及8月中旬出现四次产卵高峰,尤以第一卵峰最为显著。矢尖蚧寄生性天敌迄已发现有矢尖蚧蚜小蜂及花角蚜小蜂两种,以前者的寄生率较高。防治矢尖蚧一代若虫试验结果:优乐得,杀扑磷、喹硫磷、氧化乐果等杀虫剂的效果均好。并认为3月下旬至4月间是防治矢尖蚧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遍小麦的杂种后代中选出的10个优良小麦种质系,进行了细胞学和田间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在这10个小麦种质系中,其中有2个品系为单体异附加系,1个品系为双单体异附加系,2个品系为双体异附加系。有5个品系染色体数目与普通小麦相同,但具有偃麦草的某些特点,细胞学上具有异常行为,它们可能为新的次生六倍体小麦。这些小麦种质系中,有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有希望在生产上直接加以利用;有的虽然综合表现欠佳,但具有突出特点,可作为种质材料在育种上利用。 相似文献
17.
花都无核红橙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单价体,而产生二倍体水平的无核突变体。 相似文献
18.
喷施硼锌镁对提高锦橙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秦煊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1):40-45
锦橙叶面喷施硼酸、硫酸锌、硫酸镁溶液后,花粉发芽率提高,药粉管显著伸长,尤以喷镁的为最。还可提高座果率和果实产量、品质,其中,喷施硼酸的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产量,并便果实增大、着色好、降低总酸量、提高总糖量、增加糖酸比和固酸比。喷施硫酸锌,可增加果实叶蔗糖含量和增进果皮的光滑度。本文还对硼锌镁元素提高座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