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最初主要是从音乐的和谐转换而来的,它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儒家所说的"和谐"是以宇宙的和谐为逻辑起点,以个体的道德自律为心理前提,以礼乐制度的建立为维系手段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只是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基础上的一种道德理想,它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所谓和谐社会的建构,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和道德教化是不够的,只有先从改善民生、健全民主与法制入手才是根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在古代的祭祀文化的语境下产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传承和规范祭祀文化为已任。他们从修德配天、神人分治的宗教信仰出发,特别注重祭礼作为治人之道的社会作用,尤其是祭祀的政治文化整合功能和普遍的道德教化功能。同时,他们认为祭祀也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交往、集体团聚的功能。他们将祭礼的核心规范为"敬",从而将祭祀的根本目的从传统的禳灾祛病、求福避祸转换为培养人们的诚信忠敬意识,并且主张用情智统一的态度去祭祀已故亲人,构筑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传统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道家都注重形、神兼养的整体养生思想,主张动静结合、节制嗜欲、修养道德以养生。但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又存在异同,儒家重养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道家重养生是为了保全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养生重在修养道德,道家养生重在顺应自然;道家养生偏静,儒家偏动;儒家养生重在怡养情志,道家养生主张保精守气。  相似文献   

4.
金更兴 《甘肃农业》2006,(7):179-18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散见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和主张中,这一系列的和谐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构建争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今天“和谐”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这无不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薪火相传有着莫大的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政通人和”、“民本和谐”、“争为贵”思想,闪烁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新,对当代中国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传统和谐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21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终极追求。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倡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则提倡美在和谐。而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才具有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真正含义,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发展观,或者说是一种指导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牵涉到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农业环境政策、农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在中国的农业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可持续农业的探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无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共享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思想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提供了基本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中国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提供了根本方法,是我们解决今天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不断深化研究并加以应用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在环境危机日益威胁到人类生死存亡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儒家大同理想与小康图景地分析,对儒家民本思想以及儒家和为贵价值观地阐释,说明了儒家行政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管理思想与图书馆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管理思想重视伦理道德,讲究人际关系,以人为本。本文试着将这种管理模式用于图书馆管理中,相信会给图书馆发展带来良机。  相似文献   

12.
魏晋思想的解放受到先秦诸子的沾溉,作为思想表达载体的论体文自然受到先秦诸子的影响。论体文源于诸子,其基本的说理品格是由诸子规定的。论体文的诸多问题都与诸子文本或思想有关,儒、道、名、法诸家对论体文的渗透影响造成了论体文广博富赡、透彻明快、玄远高致等不同风格,从论体文设置对话问答的表达形式以及经验、逻辑并重的论证方式我们也可以发现诸子影响的痕迹。通过诸子与论体文二者关系的考察,对魏晋文章的兴起与学术关系也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以《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治学思想为主线,结合近现代学者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诠释与发展.提出其给当代学人的治学启示主要有:(1)博学、审问、慎思是培养当代学人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有力借鉴;(2)明辨、笃行是成就当代学人政知与力行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3)学风、文风、德行是衡量当代学人治学真伪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一切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终极理解,动态性是和谐的本质特征。高校管理者必须认清矛盾运动的本质,正确把握动态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在动态和谐观指导下,抓住主要矛盾,综合运用各种力量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积极构建由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支撑的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理念。本文从"和谐"的基本内涵入手,解析了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理念,其中的关键是要切实把和谐理念渗透到法律制定、法律适用中去。  相似文献   

16.
出土先秦简帛文献记有的农业资料是先秦农业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结合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搜集整理出土先秦简帛文献所记的牛的资料,具体分析其中疑难文字的形音义,逐一探讨“tong”“戠牛”“jing”“”等不同称法的牛,阐释总结牛的社会功用,以期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先秦农业史和先秦农业科技史等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要求跨国企业必须面对不同国度的文化背景。建立内外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协调各种文化主体的关系,化解企业内外部的文化冲突,努力实现企业的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无讼"思想是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理想,为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儒家探讨并总结了一些有效途径。尽管"无讼"思想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理性看待儒家的"无讼"思想,用批判的精神扬弃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