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先秦儒家、道家都注重形、神兼养的整体养生思想,主张动静结合、节制嗜欲、修养道德以养生。但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又存在异同,儒家重养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道家重养生是为了保全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养生重在修养道德,道家养生重在顺应自然;道家养生偏静,儒家偏动;儒家养生重在怡养情志,道家养生主张保精守气。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思想从社会个体入手,层层展开,由个体推及社会直至国家,终极目标在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目前我国社会资本下降,导致重重社会危机,挖掘儒家伦理思想中深刻的理论资源,对于我们消弭这种危机,实现社会“善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和谐林业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现代林业1.1"天人合一"与"和谐林业"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先秦各学说,特别是儒家学说。即天与人、自然应是合一的。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必须共生共荣,和谐共处。因此,所谓和谐林业,就是在"天人合一"人文理念及生态文明全面普及和深入人心的前提下,通过科技与制度创新,实现营林集约高效、资源丰富;产业资源节约,生产清洁;森林健康、生态优良的现代林业。1.2和谐林业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林业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仁内义外"是告子的学说,因而不为儒家研究者所重视.从郭店楚简可以看出,"仁内义外"是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结合楚简与文献,我们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仁义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从内外相分到内外合一,再到内外相分的反复过程.孔子已有了"仁内义外"的思想,从子思至孟子,仁义之间的内外关系完全消融,二者皆根于心.荀子面对战国末期的社会现实,又强调礼义的外在规范性,回到了传统儒家"仁内义外"的思路上.  相似文献   

5.
<正>1和谐林业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现代林业1.1"天人合一"与"和谐林业"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先秦各学说,特别是儒家学说。即天与人、自然应是合一的。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必须共生共荣,和谐共处。因此,所谓和谐林业,就是在"天人合一"人文理念及生态文明全面普及和深入人心的前提下,通过科技与制度创新,实现营林集约高效、资源丰富;产业资源节约,生产清洁;森林健康、生态优良的现代林业[2-4]。1.2和谐林业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林业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247-248
先秦儒家将社会秩序的实现作为实现自身理念社会价值的重要目标,儒家学者为了实现这种社会目标,设定了和合的概念,将和合文化的概念作为实现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在强调诸侯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实现各个诸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稳定,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先秦儒家希望恢复的是周代的各种礼仪文化,以礼仪制度作为联系社会各个结构的纽带,诸侯之间、个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通过这种礼仪观念来维系相互关系的稳定,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荀子提出的君民"舟水"关系说,它是以人民作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通过对先秦民本思想的阐述可知,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同时也是传统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除此之外,民本思想还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瘐思想源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之下,现代治理中府民关系的重塑可以在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在民有、民享基础上实现共治。从而推进实质民主向实质与程序民主共同发展转变,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新型府民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教育存在人格教育的盲区,解决这个问题,需借鉴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君子理想人格的人,强调为学的主体性,重视教师修养的模范作用,这与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具有共性。儒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表现为:注重以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强调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尊重和发挥学生为学的主体性;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看,周公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敬天保民"的德政思想;孟子的"天民合一"观是儒家仁政思想和民本论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仁政思想和民本论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带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不免成为专制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农业,在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先秦儒家思想者以一以贯之的朴素思维关注中国百姓梦寐以求土地之本及本固邦宁之元。因而,本文试图从儒家朴素的"农本"整体性农业思维、"顺天应时"一体性认知观、"精耕细作"实用性行为准则三方面辨析先秦儒家农业思想,以期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帮助社会成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出发,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相同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公共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公共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主体。公共关系以其丰富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以其具有的传播信息、沟通理解、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和危机的功能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即促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正合力,纠正阻止社会向前发展的反合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通过构建由政民合力机制、全民合力机制、区域合力机制、内外合力机制等组成的合力机制体系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积极构建由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支撑的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理念。本文从"和谐"的基本内涵入手,解析了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理念,其中的关键是要切实把和谐理念渗透到法律制定、法律适用中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辨证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根本要求,内在超越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的自我价值的要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发展是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宁夏南部山区的大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立足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以期推进宁夏南部山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选择鲜为人知的神秘原始的独龙族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和少数民族文化学原理,探讨独龙族及其农耕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独龙族的祖先,充分利用独龙族文化系统中有利于自然保护的积极因素,构建独龙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提高自然保护成效,促进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断蔓延,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今天,研究这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对人类社会改造进而过渡到生态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保护全国独有的民族景观文化具有突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民主义的论述中,为了实现理想社会,孙中山提倡社会成员互助,国家社会主义,利用外来的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其和谐思想对当今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