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证明:主副群饲养法,是一种主副结合、以副保主、应变灵活、省工方便,实现强群高产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和体会谈点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永谦 《中国蜂业》2005,56(8):12-13
一、辅助蜂群的提出 在养蜂实践中,有些情况,比如,主要蜜源花期来得早,蜂群繁殖时间短,在采蜜时蜂群达不到标准;有时蜂群强弱不均衡,弱群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按时投入生产,常常采取强弱群搭配,强群采蜜、弱群繁殖的方法.这样的方法称之为主副群饲养法,其中的弱群就叫辅助群.主副群的比例因蜂群的具体情况而定,1:1、2:1、3:1等等.主副群的饲养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养蜂方法,如果全场蜂群的群势都比较强,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刺槐是我省的一个主要蜜源,花期短、流蜜多,定地饲养的蜂群要尽最大努力及时夺取刺槐蜜的丰收。但是刺槐花期正处春夏之交,气温多变,时常刮风阴雨。定地饲养的群势刚恢复,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同时还应做好下列工作:整理群势组织采蜜群和调整蜂巢,及时加脾,把老巢脾加在边脾上供贮蜜。使各个采蜜群约有8成蜂,蜂路要比繁殖时宽。在刺槐花刚开放时,把事先并列排放的主副群分开,副群搬走放在另一边,让副群的工作蜂投入主群,增加主群的采集能力。  相似文献   

4.
饲养强壮蜂群是多分峰、多采蜜的基础。近三年来,一我们采用主副群蜂王调换产卵的方法,在培养强群和控制自然分蜂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作法是这样的:30框卧式蜂箱早春,在一只卧式蜂箱里养3群峰。在油菜开花中期,蜂群发展到充满蜂箱的时候,提出1群,另放在1只卧  相似文献   

5.
正意蜂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副群饲养。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获得高产服务。将多王群作为蜂场生产的副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荆条是北京郊区的主要蜜源,7月1日至20日是盛花期,整个花期长达40多天,流蜜比较稳定,群产一般在30公斤以上,好的年景能达到100公斤以上。外地养蜂者,要在6月20日之前将蜂群运到场地,进场安置停妥后立即着手组织生产群。群势不够强壮的,应合并些蜂群,并搭配好主、副群,以利于边采蜜边兼顾繁殖。定地饲养的蜂群,春天开箱时,只要有2足框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临床自然感染病例的解剖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为迅速确诊副猪嗜血杆菌病,从而正确而有效地治疗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科学用药的综合防制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猪群转为正常饲养。  相似文献   

8.
翻开所有的养蜂科技书刊,几乎都强调强群分蜂、强群取蜜、强群越冬、长年饲养强群、及时合并弱群等饲养管理技术.笔者在养蜂实践中观察,强群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某些时候对养蜂生产是不利的,主要归纳有以下2点. 1 强群在流蜜期常有分蜂情绪,导致蜂蜜减产 从理论上来讲,群势越强,产量越高,可我在实践中发现并非如此.有些强群按产量来计不比中等群高,甚至不如中等群.其主要原因就是强群产生"分蜂热",导致产量锐减.笔者蜂场在2010年曾做一试验:按照某养蜂书介绍采用主副群饲养法,到了山乌桕流蜜初期,将主群两旁的副群移走,使主群成为一个采蜜强群.该群群势有中标框11框,巢门外到了夜晚形成一块"蜂帘",蜜蜂扇风之声昼夜不息.不到3天,该群出现分蜂,但并未结团,在蜂场周围飞行一段时间后,又陆续回到箱中.我提脾检查,没有发现王台.后来,我查阅了龚凫羌、宁守容二位先生合著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2版)才知,这就是"假分蜂".其实,该群蜂王是当年新王,为了降温通风,还把活动巢门全部打开,箱盖留缝,可是还是产生了分蜂情绪,过了几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分蜂了(取蜜之后发生的),分蜂团也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9.
肇东市村级防疫员工作报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东市畜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为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主副换位”的发展思路,刺激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畜牧业发展无论是饲养总量还是饲养规模都大幅度提高,随着饲养数量的增加,畜禽各种  相似文献   

10.
<正>1.主副互补把一些没有能力繁殖的蜂群或特意储备的产卵蜂群利用起来,在这些蜂箱里加入产卵脾让蜂王产卵,产满卵后提出来再让哺育群培育,等幼脾封盖后再提出来加强弱群,也可以留在原群增强本群的群势,采用主副互补的办法发展蜂群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这样既能发挥强壮蜂群的哺育力来哺育幼虫,又能促使副群的蜂王多产卵,繁殖、哺育两不误,有望早日培育出强壮的蜂群投入到生产中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保育猪群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环境等措施,保障猪群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蜜蜂采藜芦花中毒,提高椴树蜜产量,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调整群势,增加内勤工作量,减少外勤采集蜂的出勤率。将原群分出1~2群(利用备用王或处女王),放在原箱两侧,原箱为主群,分出群为副群,主副群的子脾群势约2∶1,如果群势不强也可只分出一个副群,这样处理后的蜂群还有预  相似文献   

13.
50春夏之交季节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对策春夏之交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如果饲养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过高,猪群易患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和混合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如诊治不当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特将猪群呼吸道疾病防控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存在。近年来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我国养猪业也高速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饲养管理水平相对滞后,饲养环境相对复杂多变,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使得本病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些中蜂群,性情比较凶暴,开箱检查时很容易螫人.在我饲养管理中发现,中蜂群怕吹风,检查凶暴群时,先从铁纱副盖上向巢内吹气,然后橇动副盖抖去上面蜜蜂.因工蜂受惊后就会振翅,互相招引,这时便不会再螫人.当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使得副猪嗜血杆菌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或革拉瑟氏病,该病由某些强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2015年8月,通海县杨广  相似文献   

17.
蜂群的合理摆放,是我们管理蜂群重要手段之一。往往由于蜂群摆放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蜂群繁殖速度和蜂产品产量的提高,也给蜂群管理带来麻烦。究竟怎样摆放蜂群好?这要根据本地区气候、蜜源、蜂种等实际情况而定。就拿我们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保护区”来说吧,这里气候寒冷,蜂群越冬期长,繁殖和采蜜期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取老王群同新王群为一组双群摆放,因为这有利于主副群搭配饲养,在采蜜期可以组成不易产生“分蜂热”的强大采蜜群。由于蜜蜂有很强的记巢性和群界,蜂群摆放应在蜂群出室1周内进行。当蜂群出室排泄后,要抓紧时间调整…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市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和高密度的饲养应用,特别是某些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流感等的流行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下降,为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9.
<正>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1发病情况山东省临沂河东区郑旺村杨某饲养场140余头猪,其中育肥猪53头,架子猪40头,其余为仔猪。因畜主采用的是泔水+饲料饲养方式,养殖也不太完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水平比较差。在今年7月中旬,猪群突然发病,食欲减退或废绝,发烧,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0~11月,建宁县某生猪养殖户饲养的猪群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经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措施,疫情较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