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药结合防治蜜蜂白垩病李真银四川江津市农牧渔业局养蜂接待站蜜蜂白垩病是我国近年来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养蜂业的发展。因此,养蜂主管部门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非常重视。一、蜜蜂白垩病发生状况白垩病在国外流行情况:1901年瑞士的Odi...  相似文献   

2.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真菌病。1990年9月在我国浙江省发病后,形成规模流行,对养蜂业造成极大威胁。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特效的防治药物,我们从40多种抗真菌类中西药中筛选出复方中西药“白垩一试无82145”。经多家蜂场临床治疗对比试验,该药对蜜蜂白垩病治愈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白垩病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是1991年4月份在广西、四川部分地区,至该年的7月已扩散至十多个省、区。白垩病现已成为我国养蜂业的大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白垩病是由一种真菌——蜜蜂球囊菌感染引起的,发病的高峰期在每年的4月到9月的高温、高湿季节。白垩病引起蜜蜂幼虫大批死亡,并迅速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1996,(3):10-11
浙江地区防治蜜蜂白垩病的综合措施浙江省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组蜜蜂白垩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大陆首例白晋病发生在1990年9月浙江省缙云县三里蜂场。1991年起,迅速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蜂场,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我省防治白垩病...  相似文献   

5.
蜜蜂白垩幼虫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真菌病,近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蔓延流行,并已成为这些国家养蜂生产上的难题。我国以前一直未发现过这种病害,但最近我们收到由浙江、吉林等部分地区的病蜂样本,经检验已确诊为“白垩幼虫病”。  相似文献   

6.
蜜蜂白垩病的预防方法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高文义近年来,白垩病在我国流行甚广,危害极大,白垩病是由一种真菌(蜜蜂子囊球菌)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患病幼虫、死幼虫,以及被病菌污染的空气、水、蜜源、饲料、巢脾、各种蜂机具等途径传播。低温和潮湿是发病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以不受污染、天然纯绿色而闻名中外,因此,吸引了很多农业人员从事养蜂,截止到2002年末,延边地区饲养蜂群6.7万箱。自1992年部分蜂场发现白垩病,到1997年蜂群患病率高达40%,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轻则群势下降,重则蜜蜂丧失生产能力,甚至整群死亡,严重影响了养蜂生产的发展,为了掌握该病在延边地区的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白垩病发病规律进行调查,总结出防治白垩病的方法。1病原症状与诊断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是老熟幼虫或封盖幼虫死亡,…  相似文献   

8.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又名石灰质病,是密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曾在欧州广泛发生。近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南朝鲜等国蔓延流行,尤其是南朝鲜由于暴发了这种病害,导致全国蜂群急剧下降。蜜蜂白垩幼虫病已成为许多国家养蜂生产上  相似文献   

9.
蜜蜂白垩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纪立清近几年蜜蜂白垩病流行较广,不仅蔓延迅速,而且患病后很难根治。1991年以来,我们在长白山区对白垩病的发病环境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取了断子、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比较理想。一、...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白垩病在我国流行,开始几年的确给西方蜜蜂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随着对白垩病了解的逐步深入和各种防治措施的出现,人们似乎已不那么害怕白垩病,总认为有药治,蜂群  相似文献   

11.
石钢 《中国蜂业》2007,58(10):22-22
蜜蜂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目前白垩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选育抗病的优良蜂种;二是国外一般采取烧箱处理,我国养蜂人多采用药物治疗。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蜜蜂幼虫病有白垩病、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美洲幼虫腐臭病。它们是由真菌、病毒、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我国蜂群健康影响很大。蜂农一直以抗生素防治为主,由于抗生素造成蜂产品残留污染而禁止使用。目前仍没有找到一种防治幼虫病很好的药物和方法,现在我国蜜蜂幼虫  相似文献   

13.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Priss在1911首次发现的,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1981年在第28届国际养蜂大会上,正式命名为白垩病。该病1992年在我国爆发,逐渐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意大利蜂,成为影响我国蜂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该病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危害时有发生。就白垩病的病理与防治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以期引起大家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感染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幼虫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防治白垩病微生物筛选,是从土壤、腐烂果蔬、发酵蜂蜜、小曲和固体酵母中分离出28株酵母茵,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到5株酵母茵对蜂球囊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坚 《蜜蜂杂志》1998,(9):22-23
浙江地区,白垩病始发于1991年春,到次年夏秋时大暴发。其特点是:来势猛、传播快、危害大,几乎所有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的全场覆没。1白垩病传播快、危害大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由蜜蜂球囊菌所引起危害幼虫的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此病一旦...  相似文献   

16.
余林生 《中国蜂业》2010,61(1):29-29
蜜蜂幼虫病有白垩病、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美洲幼虫腐臭病.它们是由真菌、病毒、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我国蜂群健康影响很大.蜂农一直以抗生素防治为主,由于抗生素造成蜂产品残留污染而禁止使用.目前仍没有找到一种防治幼虫病很好的药物和方法,现在我国蜜蜂幼虫病的发生有所抬头.下面简要介绍不用抗生素药物防治幼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蜜蜂白垩病对养蜂业危害严重,目前,在我国有持续蔓延,趋于严重的情况。笔者对蜜蜂白垩病的防治进行浅析,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楠楠 《蜜蜂杂志》2010,30(1):12-13
<正>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西方蜜蜂的幼虫。该病最早由H.Priss博士1911年在德国汉诺威省一张患病巢脾上发现[1],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暴发流行,染病的蜂群轻者不能  相似文献   

19.
蜜蜂白垩病流行病学进展蜜蜂白垩病自1990年在我国首次发生蔓延以来,迄今已有5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们对其流行病学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现将其结果分述如下。一、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1.白垩病的发生与低温潮湿有关。由于蜂球囊菌需要在低温和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1,62(8)
蜜蜂白垩病自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暴发后,给我国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由此破产的蜂场不在少数。时至今日,在蜜蜂养殖中白垩病一直未有效控制,遇到合适的生长条件仍时有发生,我地有的蜂场白垩病长年零星发生。今年由于雨水来得早且多,高温潮湿,白垩病发生的蜂场增多,不抓紧防治迅速蔓延的可能性很大。在长期防治白垩病的过程中养蜂人或多或少积累了些经验,以防为主,防治并举,不要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