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喀斯特峡谷和山地地貌典型缺水山区为例,基于气候极度干旱条件,在弄清区域水资源赋存特征和降雨时序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干旱情景下供需平衡情况。结果显示:一般干旱情景下,喀斯特峡谷区靠水窖(池)储水能满足饮水需求,喀斯特山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和储存水量也达到饮水需求量,但由于利用效率低,缺水现状成为常态。气候极端干旱情况下,峡谷区地表水干枯,极度缺水时间超过2个月;山地环境地表水量大幅度减少,可用水量不足需水量50%,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根据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及人居格局特点,采用"集中引水,分散供水"方式,从花江示范区6km外引入流量稳定的地下水,经多级分流向南岸整个区域自流供水,解决3 850人和435头牲畜饮水安全;通过从朝营流域外5km引入稳定水供给上游使用,从而将上游水源腾出来调入中下游区域,并与当地水资源工程结合起来利用,采用多级收集洼地泉点、堵截-地下河提水方式,集中向洼地周边供水,使流域3 449人和3 446头牲畜饮水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深度滴灌对植株膜伤害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干旱和2/3土层灌水处理叶片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植株受旱;2/3土层供水、1/3土层供水和表层供水叶片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较自然干旱低,植株生长较好;同一处理灌水根区域的根系抗氧化酶活性较低。适宜苹果幼苗生长的灌水处理为表层供水和1/3土层供水。  相似文献   

3.
水库作为重要的蓄水和供水工程,对城乡供水安全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干旱时期,水库可能由于前期蓄水不足满足不了后期的用水需求,这就需要及早作出预警,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本文以永康市的杨溪水库为研究对象,界定了黄色、橙色、红色供水预警等级,采用长系列(1965-2009)逆时序逐日调节计算得出历年逐日水库所需蓄水量成果,并对45年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杨溪水库黄色、橙色、红色三条预警线及各预警线的浮动上限。本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干旱期水库供水运行管理工作,使区域的经济社会不因缺水产生过度影响,确保区域平稳有序度过不同程度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干旱是限制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灌区的干旱防治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在节水、减灾方面的作用,以淠史杭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划分水资源配置子单元和设置调蓄节点,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基于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改进算法求解,构建区域General Water Allocation and Simulation Model(GWAS)模型;以2022年为现状基准年,与2023规划年组合,分为连续干旱与不连续干旱两大类,基于灌区水资源“应急干旱三次平衡”调控思想,分析灌区水资源在不同干旱情景下缺水的基础上,展开水资源抗旱配置研究,推演分析不同抗旱方案下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干旱年中,灌区2023规划年在情景Ⅰ(P=90%)、情景Ⅱ(P=80%)来水频率下,各乡镇配置单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区域总缺水率分别为35.1%、20.8%;不连续干旱年中,2023规划年在情景Ⅲ(P=50%)来水频率下,模型基准配置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区域各乡镇水量需求,区域总缺水率为5.9%。经不同抗旱方案尾部泵站补水、调整作...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福祉。利用山东省2005-2015年数据,将山东省分为3个区域从供水模式、取水水源和水源水质等角度分析农村集中供水的区域性特征。结果显示: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主要以单村供水为主,鲁西北、鲁西南黄泛平原区以联村供水模式为主;山东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大部分取用地下水水源,但实际取用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相差不大;供水工程取水水源水质普遍良好,少数供水工程水源水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氟、苦咸、铁锰超标等由地质环境引发的水质问题,且呈一定的区域分布。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区域供水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指出我国区域供水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欠缺,并且区域供水规划未对供水安全保障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下的应急供水加以考虑。还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宏观规划层面对区域供水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引洮供水工程是造福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的一项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引洮供水一期陇西县配套工程建成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陇西县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该工程整体效益暂未充分发挥,与设计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引洮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群众的用水方式转变较慢.分析了影响引洮供水一期陇西县配套工程效益发挥的原因,提出了下阶段提高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宁夏干旱寒冷地区特殊气候条件,针对宁东供水工程大口径PCCP管运行5年出现的爆裂问题,从管道表现出的砂浆保护层空鼓、裂缝和预应力钢丝锈蚀三方面入手,进行了生产工艺、运行环境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分析,提出了PCCP管和宁东供水工程输水管道改进与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工程上常常从现有水电站的引水隧洞或压力管道取水,兼顾发电与供水的需求。本文以南水水库供水工程为例,针对兼有发电、供水特征的输水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其在发电、供水以及发电+供水三种运行工况时,恒定流计算初始参数的调整方法和发电与供水两系统在非恒定流过渡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探索兼有发电、供水特征的输水系统过渡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思路与方法,为类似发电供水工程输水系统过渡过程的分析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典型地区及实际工程的现场调研,对干旱缺水地区解决农村供水的工程模式、运行管理经验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文中给出了实例及应用效果,使得这些应对措施对其他类似地区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阜新市阜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1年降水量、土壤墒情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干旱灾情及人工增雨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阜新市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降水量分布及其与干旱相关性、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及其对缓解农业干旱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开展人工增雨有效措施,旨在为阜新市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水资源总量、有效缓解农业干旱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季节性干旱成因及抗旱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三年在我国南方传统丰水地区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已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季节性干旱进行分析探讨,以利于更好地应对干旱及防灾减灾。分析了季节性干旱的成因及特点,对抗旱对策进行了思考。气候变化异常引起的降雨少、温度高是造成季节性干旱的主要原因,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加剧了干旱的危害。今后在继续发挥已有水利设施抗旱作用的同时,必须狠抓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有水可用;严格水资源管理分配,实现用水合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信息扩散风险分析模型计算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水资源干旱风险率,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程度等方法对北部湾经济区6市水资源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1953—2010年崇左市和防城港市干旱风险率呈上升趋势;南宁市、玉林市、北海市和钦州市干旱风险率呈下降趋势。②1980年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的的干旱风险以上升为主。③南宁市、崇左市的多年平均干旱风险率比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城市大。④除了崇左市,其他5市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均有上升趋势,会增加北部湾经济区的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君 《节水灌溉》2007,(2):18-21
分析了湖南省水资源利用的3个区域性特征: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问题严重;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整体偏弱;节水护水意识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低.在此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区域特色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4个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了湖南省14个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得分高低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在空间结构上看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周高中低的态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和效率整体偏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利用压力、利用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朝阳地区干旱特征分析及抗旱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历史上素有“十年九旱”之称,降水量少而集中,所以干旱是制约朝阳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本文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的实测资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方法分析朝阳干旱特征,证明:根据降水资料来判断朝阳地区干旱特征是比较准确的。并提出若干抗旱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集水节灌农业、大力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合理利用水资源。此外,本研究为朝阳地区干旱研究及其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010年冬至2011年春的区域干旱为背景,基于面上调查和典型调查,通过分析认为,开春以来数月干旱少雨,使油菜、小麦和棉花以及露地蔬菜等旱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平原湖区小麦普遍增产、个别地方略有减产,油菜则普遍减产,受干旱影响最大的是早稻和水产养殖。根据2011年3月以来旱情发展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抗旱应急的水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传统的农业干旱监测主要是基于气象和水文数据,虽然能提供监测点上较为精确的干旱监测结果,但是在监测面上的农业干旱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目前在轨的卫星传感器感测的电磁波段涵盖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等波段,为区域尺度农业干旱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充分利用卫星遥...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m3,人均占有量和耕地亩均占有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频发、作物生育期内水量分布不均等因素加剧了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严重影响了旱作区作物种植面积的发展和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分析了机械化暗式注水灌溉技术、中耕补水技术、喷滴灌技术等抗旱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效果,根据玉米调亏水分灌溉指标、作物受旱生态表现及土壤干旱状况分级,提出了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了干旱带来的损失,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石文科 《湖南农机》2012,(5):101-102,104
旱灾在新邵县境内具有频率高、时间长、面积广、危害大的特点,笔者拟通过对全县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对干旱成因的分析,探讨新邵县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整体规划设想:到2016年底,更新改造机埠663座,新建机埠436座,使全县新增提水量169593.6km3/a,新增灌溉面积38.06万亩,农业生产、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牲畜饮水以及生态环境不因旱灾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干旱分区及农业旱灾风险区划的方法,并在云南省开展了应用研究。选取流域地貌特征指数、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和75%保证率年降雨量负距平百分率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进行干旱自然分区进行了研究;将干旱分区成果作为旱灾风险区划指标之一,综合考虑旱灾风险危险性、脆弱性及易损性因素建立了旱灾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结果进行了云南农业旱灾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滇东北是干旱易发区,滇西南是干旱轻发区或少发区;滇东北属于旱灾高风险区,滇西北属于旱灾低风险区。分区成果与云南省的历史干旱情况基本符合,表明基于主成分的干旱自然分区和基于构成要素的旱灾风险区划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