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0~2004年,玉米大斑病在忻州滹沱河流域的6个县(市、区)有4年大流行。其中2004年发病面积9万hm2,因病害减产约49500t。根据多年系统观察,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和作物茬口、品种抗病性、气象条件、耕作管理等密切相关。控制该病害,必须在选育抗病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秋深耕、轮作倒茬、增施农家肥、做好病情测报、适时喷药控制田间中心病株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粮豆总面积的25—30%(个别社队达40—50%),对粮食生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玉米面积的逐渐扩大,推行间混种和易于感病品种(多为杂交种)的应用,玉米大斑病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一般减产1—2成,严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颗粒不收。 在化学防治方面,《全国玉米大斑病研究协作组》通过多年来大量的杀菌剂新品种鉴定工作,肯定了“北方地区在发病盛期前10天(发病株率100%,病叶率30%)全面喷洒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ppm药液一次,一般可达60%的防治效果;如果连续喷2—3次即可基本控制病情”。这一结果为国内目前化学防治的最佳效果。国外如美、加、苏等国的药剂防治,除仍用退菌特、代森锰等药剂外,也无多大突破。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玉米植株高大(施药阶段株高已达2米)、面积广、施药器械功效低等因素,施药亦难全面实施。为寻求省工高效的施药方式,鉴于国内曾用硫磺烟剂防治小麦锈病和应用杀菌烟剂防治水稻瘟病研究工作的启发下,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应用杀菌烟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玉米大斑病在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冷凉玉米种植区都可发生,流行年份常常造成大面积减产,有时还会加重玉米根腐、茎腐等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从Passerini 1876年在意大利发现该病以来,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然而,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革,玉米品种的更换以及病原菌群体的变异,玉米大斑病仍是生产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害。因此,有必要了解对该病研究的新进展、新内容和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玉米大斑病在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冷凉玉米种植区都可发生,流行年份常常造成大面积减产,有时还会加重玉米根腐、茎腐等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对忻定盆地2011—2012年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种植结构、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精耕细作、做好预测预报、药剂防治工作提前和强化统防统治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山西省忻定盆地玉米大斑病近20年来的发生为害情况、发生规律,根据原平、定襄两个测报站(点)的系统观察和气象资料,提出用6月和7月降水量、6月和7月平均气温、病株始见期等5个因子来预测预报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7.
黑麦草新病害大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麦草宿根再生力强,鲜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我国南方十分重要的禾本科牧草。大斑病是贵州黑麦草人工草场上的新病害,感病植株叶片大量枯死。此病在黔南等温湿地区,终年都可发生,但以初夏和晚秋较常见。几年来,作者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14年玉米大斑病在山西太谷县发生流行概况,分析了流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选用抗(耐)病性强的品种、减少菌源、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推广二次拌种、适时开展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沈阳地区‘香悦’葡萄褐斑病流行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认为葡萄褐斑病发生和流行与生育期、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经过对比分析, Logisti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沈阳地区‘香悦’葡萄褐斑病病情指数增长情况。经Logistic模型推导, 该病指数增长期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逻辑斯蒂期时间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 衰退期时间为9月中旬以后, 其中指数增长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该病指数增长期积温为0~994.2 ℃; 逻辑斯蒂期积温为994.2~3 159.2 ℃; 指数增长期累积湿度为0~3 344.03%, 逻辑斯蒂期累积湿度为3 344.03%~10 439.1%。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夏秋大斑病在京郊玉米上突然暴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为找到发病原因并为今后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我们对大斑病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现介绍如下。1 发生情况与危害京郊玉米栽培制度以麦后平播方式为主,1992年达230万亩,其中紧凑型品种占160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紧凑型品种甚至超500公斤。大斑病已多年没有流行,这次突然暴发成灾,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据  相似文献   

11.
对忻州滹沱河流域6个县(市、区)30年来玉米大斑病为害程度及发生规律的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趋势、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结合7月中下旬的天气预报和玉米抗(感)病品种的播种面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病株在田间的始见期、病害初期的发展速度及其他耕作管理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在7月中旬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发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玉米植株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灌根方式构建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玉米植株叶绿素、氮含量以及株高进行测定,评价球孢白僵菌对玉米的促生作用;通过人工接种玉米大斑病,探究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性作用;采用球孢白僵菌菌落计数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玉米植株受到玉米大斑病菌胁迫时,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率为68.18%,定殖后能够对植株生长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能显著降低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接种玉米大斑病第21d发病率降低46.67%。在玉米叶片受到大斑病菌侵染时,能够从根际土壤“招募”球孢白僵菌,使球孢白僵菌在叶片聚集,进而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虫生真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为虫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定殖研究以及诱导抗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原平市玉米大斑病多年的发生为害情况,分析玉米大斑病的症状、侵染循环和发病原因,提出选用抗病品种、改善栽培环境、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喷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甜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区大面积种植甜玉米是近5a才发展起来的,1999年种植面积约2000hm2。1998年以来玉米大斑病逐年加重,1999年夏季甜玉米的发病面积达1000hm2,广州地区多个甜玉米种植点均有发病,其中白云区4个种植面积较大的镇(良田、龙归、钟落潭、太和镇),均属严重发病。严重发病的田块每公顷鲜苞产量仅3750kg,减产50%以上。以往资料表明,玉米大斑病在南方较少发生严重为害。为此,我们对该病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初步认为,品种感病及耕作制是发病的主导因子。调查情况如下:1发病特点  1)发病早。春植甜玉米(育苗,2月底至3月初移植),在3月…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河南、河北两省多年多点对玉米小斑病流行进程的观察记载,共积累20个年次的病情系统调查资料,结合相应的气象数据,按照本病的流行规律,设计8个供选因子,用北京大学DJS-18型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运算,分别推导出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30天中期预测式和从7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60天长期预测式。
所谓测报时间范围内相应时期的气象因素,在中期预报中为7月份的总雨量、总雨日、日平均温度等,在长期预报中为7、8两个月的上述气象因素。
两个预报式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8125和0.6843,经用建立模型以外的多个实际病情对所得方程式进行检验,证明预测式有较高的可靠度。
长期预报式可用做流行强度的趋势性预报,中期预报式可供确定防治适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示范方法 小区防治试验,采用人工接菌(常规接菌量)。小速面积20.2平方米,播种100穴,重复三次。种子用高感丝黑穗病的自交系旅28和中感丝黑穗病的丹玉九号。 播种前一天处理种子,方法是按种子重量的10%称取玉米面浆糊(水面比为1∶10),然后将称好的药量加入浆糊中充分搅拌均匀,再将种子倒入药浆糊中拌匀,阴干后播种。出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大斑病的发生损失调查报告王洪英,魏联善,徐增兰(江苏新沂市植保站,221400)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我市发生危害逐年加重,1993年在夏玉米上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31.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9.3%,其中近一半的面积发病严重。8月15日前后...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施氮肥、磷肥、灌水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给防治提供依据,特设此试验。 一、试验方法 供试品种是当地感病的望红×塔22C单交种。试验地是棕色森林土,前茬高粱。播种前土壤碱解氮25ppm,有效磷20ppm。苗期、拔节期、抽雄前期、抽雄期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19%、20.6%、22%。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主要病毒是芜菁花叶病毒的油菜毒系和芜菁毒系)的越夏寄主,根据11年来的观察特别是1956—1958年间的实地调查结果,主要是小白菜、菜心和西洋菜。在野生植物中曾发现过2株蔊菜和1株荠菜自然感病,说明野生植物不是本病的重要毒源。室内试验结果证明,此病的自然传染媒介为萝卜蚜、桃蚜和普通红蜘蛛。黄条跳(虫甲)、斜纹夜盗蛾和菜粉蝶都不是本病的虫媒,病株的种子不会传病,中国菟丝子也不会传递本病。在带有未腐熟的病菜残体的土里进行直播,长出来的菜苗没有发病的;但是把菜苗移植在这样的土里,会有极小量的植株感病。根据1956年7月至1958年6月,每十日田间调查一次结果:萝卜蚜是广州地区最重要的传病媒介,桃蚜每年只在3—4月间略有发生,作用不大。根据这24个月的田间发病率,萝卜蚜(有翅蚜及无翅蚜)的虫口密度和气候情况,我们认为本地区本病的发生及流行程度主要受降水量和降水天数所影响,并认为可以从降水情况来预测约30日后的病害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20.
玉米南方型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调查和试验的方法,着重研究了玉米南方型锈病病菌多堆柄锈菌夏孢子发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感病性和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并探讨了控制该病为害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