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影响遍及世界,特别是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等。而日本在中国古典园林与本土文化相复合、变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从一般手法和特殊手法两方面来论述中日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一般手法主要包括意境、空间和材料三方面。而特殊的手法主要是指园林风水及禁忌方面的手法。  相似文献   

3.
按隶属关系来分,日本园林也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社园林。但是,在日本园林界,很少有私家园林和寺社园林的称法,而是把私家园林中的武家园林(有时称大名园林)  相似文献   

4.
<正>风景园林设计师沈悦汲取过中国园林的精华,担纲过日本知名的风景园林设计项目,他眼中的日本园林到底如何实现自然与社会的融合?留白和冥想是日本造园师的精神遗产,在园林项目中如何体现?讲究慢而认真的日本园林匠人精神哪里值得学习?本刊记者独家对话风景园林设计师沈悦,从园林项目开始揭开日本园林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日本访学期间,实地调研了日本的大阪、神户、京都、东京等主要城市的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结合日本园林文献研究,梳理总结了日本园林的特点,为中国园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日造园艺术的沧海遗珠——琉球识名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识名园是历史上琉球王国的王家御苑,同时具有中国、日本、琉球3个国家的文化色彩,对东亚地区造园史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以琉球王国历史文化、中琉与日琉交往情况以及琉球园林发展历程为背景,解析了中日琉3国文化在选址布局、建筑、水景、植物、石作等景观要素上的具体体现。识名园布局受日本大名庭园影响,但造景手法和景观样式则有中国风格,石灰岩与热带植物则构成了琉球园林特色。同时识名园也存在空间单一、结构松散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中国园林、人、自然三者关系的前提下 ,从心理艺术、数量类型、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量化关系等方面比较了古今园林的差异 ,提出了中国园林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最佳中介面 ,并且在现代园林中加强了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在今后园林发展中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汇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从1983年在慕尼黑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由广州市园林局承办的中国园(名为芳华园)获得最高荣誉——大金质奖章后,我国园林多次在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金奖。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举行,这是我国一件大事。在博览会上我国各省和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室外建造一块代表本地的园林,为此,我国园林界的大部分精英已集中在了昆明。不少人在问,为什么园艺博览会成了园林竞赛的场所?园艺和园林有什么关系? 在西方,多数学者认为园林起源于园艺,或园艺是园林的重要起源之一,或园艺与园林是同一事物的分化。因此,西方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园林和园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园林并融合本土的文化、民族特性自成一体,发展成为极具日本风格的园林。阐述了日本园林的历史脉络,探讨了日本园林对国内园林设计的借鉴作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典建筑与园林付凡日本园林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十分珍爱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这种优良的民族传统使他们在生活居所和周围环境之间达成一种和谐。日本建筑与自然世界之间的这种和谐的空间关系,还应回溯到平安时代(794—1185...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典园林是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自然山水园,是在中国古典园林及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造园特点与精神内涵。本文力求从布局方式、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日本古典园林的特点,并阐述当代城市景观及园林营造可以借鉴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的特点和很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可以作为中西方造园艺术风格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私家园林都有其独特性。山东作为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不论造园水平、文化内涵还是地域风貌都有其鲜明特色,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私家园林建造的兴盛时期,留下大量的可供考证史迹文献,然而大量传统的山东园林现今都已经荒废,少数幸存的私家园林被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声誉所掩,山东地区私家园林渐渐销声在历史的长河,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对明清时期山东私家园林进行分析,总结其造园要素、选址布局等特点,挖掘造园艺术上的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石水特色和植物特色,为保护山东私家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对山东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艳红 《中国林业》2014,(10):56-57
《世界园林:文化与传统》是解读世界各国园林文化的一本著作。书中写道:大部分欧洲人在得知中国古典园林中犬牙交错的假山的作用和意义后仍不能欣赏这种美。东方的园林家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欧洲和美国同行要整理草坪。我国的一个学者曾说过:“只有牛才对草感兴趣,草对人类的智力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样,甚少欧洲人能够感受到日本禅宗园林中沙捞和砾石所蕴涵的巨大审美乐趣。为了让人们能更乱智慧地欣赏他国之园林,作者罗利·斯图尔特探f究了各国园林形成的历史和所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叶文化是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赏对象是以枫属(Acer)为代表的秋色叶植物,在千年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复杂内涵的植物文化,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文中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从红叶文化的源起、发展及其对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红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唐宋文化的流入息息相关,植根于日本的自然观、民俗信仰和文学艺术,最终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红叶文化从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深刻影响了日本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标准,使得日本园林更富有韵味和生命力。基于此,梳理出日本红叶文化持续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在不同时期园林设计中的发展情况,为我国红叶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权凤 《绿色科技》2015,(4):98-99
指出了最初日本园林是以中国园林为范本发展起来 ,随后结合该国的文化、地域、审美心理、风俗习惯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枯山水庭园景观.从指导现代庭园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能对中国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禅宗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美学意境为切入点,逐层分析日本传统园林的艺术理念、空间布局、理山叠水、植物配置;结合日本传统枯山水庭院的具体实例,试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日本园林的独特造园手法及其艺术成就。对比不同国家的园林艺术并借鉴其优点,希望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今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泉 《绿色大世界》2013,(4):105-106
指出了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建设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是当前园林设计人员的新课题。对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及其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十分崇尚自然美,把它作为判断园林水平的依据。造园者最爱听的评价是“宛若自然”,最担心的评价是人工化、匠气。“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古训也沿用至今。但仔细分析古今中外的园林佳作,在自然美中哪里都有人工美的存在。且不说园林建筑完全是人工建造,就是园林构成的其他重要元素如地形、山水,乃至来自自然的花木哪样不是经过人工思忖、选择、构建的呢? 所以说,自然美与人工化不是绝对的矛盾体,而应该是相互糅合的统一体。有位园林专家说得好“中国园林是人工中的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的人工”,中日两国园林的侧重点明显不一。下面以日本爱知世博会中的日本园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浅谈园林艺术的叠山理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是以山水园的特色而著称。它是在山水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园景立意、构思和功能要求,因山就水布置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使之互相协调地,构成符合自然规律的环境空间,以回归自然,并展现高於自然的艺术境界。山石和水体在园林中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恰好说明了造园中山与水的相互依赖关系。一、假山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西方园林重雕塑,中国园林嗜假山。每当我们游览中国园林,总会被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峰所吸引。无论是哪个省份,几乎凡有园林,必有山石。可见假山叠石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从而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艺术形象,确是中国园林一大创造。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山大川,这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崖、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再加上恰当的植物配置,增添了园林的山野趣味,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园林又有“城市山林”的别称。这与山水画的“咫尺山林”的理论相同,以艺术再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既然是以艺术再现,那么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