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未来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可能是草类和微生物两类。日本拥有先进的发酵技术。这为大量培养曲菌、酵母和细菌等微生物及生产微生物蛋白质饲料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经用作饲料的菌体蛋白有啤酒酵母等。二十多年前,曾以石油所含成分——n-链烷属烃为原料培养酵母。这种被称为“石油酵母”的菌体蛋白饲料营养价值较高。但人们因其培养原料是石油成分的n-链烷属烃,总担心含有石油的某些有害挥发性物质,会残留在畜产食品中而损害人类的健康。有关石油酵母的安全性问题,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广泛研究。迄今还没有发现任何迹象可  相似文献   

2.
<正> 草地约占世界陆地的1/5,而草地主要成分是禾本科草类,其中大部分可供畜禽和鱼食用,由此可见,禾本科牧草在饲用作物中的地位是重要的。黑麦草是禾本科重要牧草之一,既可青饲、青贮、晒制干草,也可直接放牧,深受群众欢迎。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相比,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较低,因此,增加其蛋白质含量,提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分解成小肽、氨基酸和氨,而产氨过多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因此,只有弄清瘤胃微生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才能为今后减少蛋白质浪费,提高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蛋白质饲料问题上,利用某些原料生产蛋白质产品的微生物工业有很大的潜力。例如从制糖、制酒和制造饲料酵母后的副产品糟渣里,可生产出高质量的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苏联乌克兰酿造工业研究所已研究出生产微生物蛋白的新技术。这种微生物蛋白为棕红色粉末,有饲料酵母特有的气味,无毒。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是动物的必需养分,也是喂给奶牛的费用最高的养分。蛋白质被奶牛采食以后,在瘤胃中降解为较小的成分,如肽、氨基酸和氨。肽和氨基酸在小肠中可被吸收,被母牛直接用于生长和泌乳,瘤胃微生物将氨用于微生物生长和蛋白质合成(Van Soest,1994)。微生物所需氮(N)的数量由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数量所决定。如果喂给的日粮蛋白质超过微生物的需要,那么氨就会在肝中转化为尿素,排泄到尿中。饲喂更多的能量,就会增加微生物对N的需要,促进过量氨的利用(Van Soest,1994)。蛋白质和能量,或更确切地说是瘤胃降解蛋白质和快速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的适…  相似文献   

6.
N-羟甲基-DL-蛋氨酸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主要表现在瘤胃微生物对降解蛋白质 (RDP)的需要和十二指肠对饲料蛋白质需要两个部分。微生物蛋白质可满足反刍动物对蛋白质需要的 30 %~ 40 % ,其余则由非降解蛋白质 (UDP) (又称过瘤胃蛋白质 )来满足。众所周知 ,蛋白质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关于反刍动物利用氨基酸的研究 ,最初只是从瘤胃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来考虑 ,但对于高产反刍动物 (如高产奶牛 ) ,仅靠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菌体蛋白质 ,尚不能满足其对蛋白质的需要。由于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发酵降解功能 ,如果在饲料中直接添加未经保护的氨基酸 ,则在瘤…  相似文献   

7.
三、生理学方面的测量结果 1.用青贮草和新鲜牧草进行试验: 在评定反刍动物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时,应当知道消化道不同部位N的代谢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前胃中可降解N的数量、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以及瘤胃中可利用的能量。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主要是根据生  相似文献   

8.
胆碱对瘤胃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玉米秸为基础日粮 ,应用体外发酵产气法研究胆碱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饲料降解率、瘤胃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⑴胆碱可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促进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 ,提高微生物蛋白质产量 (P 0 0 5 )。⑵胆碱对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和利用并无显著影响 (P 0 0 5 )。⑶培养 2 4小时后 ,胆碱并不能提高瘤胃液中总氮和氨态氮浓度 (P 0 0 5 )。⑷胆碱可刺激原虫生长 (P 0 0 5 )。⑸胆碱对瘤胃液pH值的影响不大(P 0 0 5 )。⑹胆碱对瘤胃液的挥发性脂肪酸及乙、丙、丁酸浓度 ,乙 /丙比例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是 :胆碱可刺激瘤胃微生物生长 ,促进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应添加胆碱 ,但添加时应考虑到动物日粮组成及动物缺乏情况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微生物蛋白质饲料促进仔猪生长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日龄、体重相近原则,选用发育正常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仔猪80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0%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组、20%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组和30%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组。饲喂28 d,结果显示,10%、20%和30%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2%、12.5%、16.1%。各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组的饲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30%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组最高。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微生物蛋白质饲料能显著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含水量高、自带菌多,容易腐败变质,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饲料不仅可解决马铃薯渣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可以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文章就微生物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菌种选择、生产方式、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前景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黎吉星  綦群高 《草业科学》1999,16(3):55-61,67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环式开发草类资源生产蛋白质的工艺,并采用双复锭工厂化立体生态工艺技术,优化组合光、热、水、气、料、场、时、序八个生态因子,调整复加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吃”、“用”和生产、加工顺序,缩短生长、生产及加工周期,加快节奏,提高效率,以加速大生态系统中碳物质的有效大循环和能量的集中定向流动,促进整个生态农业的发展,缓解食物造丰的人口压力,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各种蛋白质的氮含量比较恒定,平均值为16%。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CO2、糖以及ATP作为碳链和能量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机体40%~80%的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可提供氮源的物质有: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过瘤胃氨基酸、非蛋白氮等。为了有效利用饲料蛋白质和菌体蛋白,必须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本文主要介绍了氮素营养的种类及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奶牛舔食“舔砖”试验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蛋白质,奶牛可增加产奶量,肉牛可增加产肉量。尿素氮如全部能被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廉价尿素就可替代部分有机物蛋白质,1kg尿素相当于2.8kg蛋白质或相当于7kg豆饼中所含的蛋白质,可大大...  相似文献   

14.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家畜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其厌氧发酵合成的微生物蛋白可以为动物提供蛋白质需要量的 40 %~ 60 % (Church,1988)。小肠可利用的蛋白主要来自于微生物蛋白 (Orskov and Fraser,19 73) ,因此了解影响瘤胃微生物产量的调控因素对于研究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技术有重要的意义。1 营养调控能量、蛋白质、进食水平、青贮饲料等都是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营养因素 (韩兴泰 ,1993;袁森泉 ,1998;陈友慷 ,199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肽、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方面。1.1 维生素反刍动物自身可以合成 B族维生素 ,能够满…  相似文献   

15.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16.
Mcdon.  P  陈才兴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6):34-36
一、单细胞蛋白质近年来,人们对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单细胞微生物,如酵母和细菌生长很快,在巨型工业发酵罐里,3-4小时内可增加一倍。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来源广泛,如谷物、甜菜、甘蔗及其副产品,树木和植物的水解产物,食品工业的废料。细菌和假单胞菌可在甲醇、乙醇、链烷、乙醛及有机酸等非常规的培养基中生长。相同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在不同的培养基中所产生的物质差异很大。与酵母相比,细菌的蛋白质含量和含硫氨基酸浓度较高,但赖氨酸含量较低。单细胞蛋白质中核酸含量很高,其范围酵母为50~120克/千克干物质,细菌为80~160克/千  相似文献   

17.
1青饲料 青饲料主要由新鲜的野青草、栽培牧草和天然农作物的茎叶蔓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豆科植物的蛋白质含量约占3%~4%,草类约占1.5%~3.0%。这类饲料含有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种类丰富,粗纤维较少,适合奶牛食用,且拥有很高的有机物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体内尿素氮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消化道内产生的氨除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经消化道上皮吸收入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尿素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用来合成蛋白质的非蛋白氮源,反刍动物可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其蛋白质的需要。研究报道,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环式开发草类资源生产蛋白质食物的工艺,并采用双复链工厂化立体生态工艺技术,优化组合光、热、水、气、料、场、时、序八个生态因子,调整复加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吃”、“用”和生产、加工顺序,缩短生长、生产及加工周期,加快节奏,提高效率,以加速大生态系统中碳物质的有效大循环和能量的集中定向流动,促进整个生态农业的发展,缓解食物紧缺造成的人口压力,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般奶牛每天采食时间约六小时,而反刍时间为七~八小时。牛能把吃进营养分较差的草料,依靠反刍的作用、及瘤胃内微生物的消化作用,把草料消化变成大量低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等高级营养物质;又由于瘤胃内饲料发酵产热,每天还可提供约G000~12000大卡热能,为牛体所需热能的60~80%。所以,瘤胃内的消化产物是合成血糖、各种低级脂肪酸与氨基酸、蛋白质、奶糖、以及维持体温恒温等等的源泉。据报导,一头泌乳母牛,每天在瘤胃内能产生约180克微生物蛋白质,而微生物蛋白质到真胃和小肠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