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新疆5个地区8个奶牛场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101株β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随机选64株用小鼠进行毒力测定,同时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分别以3个随机引物进行基因相关性分析,建立种系进化树。结果表明,55%的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毒力(可致小鼠2/3死亡),且在乌鲁木齐、奎屯和伊犁地区占据优势。基因相关性分析表明,当相对基因相关性为0.35时,被检测菌株主要分布于6个进化群,86.5%的菌株分布在A、B、C和E4个进化群。其中,50%菌株属于A群,13.5%属于B群,5.8%属于C群,17.3%属于E群。从地区分布可见,乌鲁木齐、伊犁和奎屯地区分离的菌株分别有69.6%、61.1%和71.4%分布在A群;昌吉3个牛场48%、24%的分离菌株分布在B群和C群;库尔勒牛场35.7%、57.1%的分离菌株分布在A群和E群。26株对小鼠具有致死性的菌株分布在A群,这些菌株占致死小鼠菌株的74.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对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新疆临床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并测定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1 068份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1.6%,其中A群(占58.8%)分布较多,其次是B1群(占16.1%)和D群(占13.7%)及B2群(占11.3%)。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多黏菌素B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6.6%和75.8%;多重耐药株中以3~7耐药株较多,最多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药敏表型与基因型基本一致。在分离株中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为irp2(29.8%),其次是ast A(21.7%)、iuc D(14.5%)、afa8E(9.6%)、ehx A(7.2%)、saa(5.6%)和tsh(1.6%),其中毒力基因Irp2在A群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其他种群,而在A群中出现3种以上的毒力基因组合则少于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防治大肠杆菌性奶牛乳房炎,笔者应用细菌分离纯化技术及PCR技术,对杭州市237份奶样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后,采用K-B法测定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Ⅰ、Ⅱ型整合酶及整合的耐药基因。结果从237份乳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98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恩诺沙星,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7%、85.7%和51.0%,多重耐药严重;其中,携带Ⅰ、Ⅱ型整合酶的菌株分别占59.2%(58/98)和4.1%(4/98);整合的耐药基因有Aad A、Aad B、APH、Dfr A以及glt B。研究结果为杭州地区开展奶牛乳房炎治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20,(3):73-77
从信阳市部分规模化鸭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料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phoA基因检测,分离得到19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种系发育分群、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系统发育分子分群结果显示,19株分离菌中10株(52.63%)属于B2群,7株(36.84%)属于D群,1株(5.26%)属于B1群,1株(5.26%)属于A群。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菌株9株(47.38%),中致病性菌株7株(36.84%),低致病性菌株3株(15.78%)。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ompT、iroN、hlyF、iutA和Iss五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89.47%;fimC、marA和irp2基因检出率为63.16%;fyuA基因检出率为42.11%。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奶牛产业的蓬勃发展,乳房炎已经成为制约该产业的瓶颈之一。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5个奶牛养殖场采集了1 000头荷斯坦奶牛共计3 991份奶样,对临床型和非临床型(隐性)乳房炎分别通过临床症状和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18.20%,亚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36.50%,总阳性率54.70%,总阳性乳区率54.72%。从阳性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在不同类型乳房炎中的分布情况不同,临床型中链球菌属最多(54.37%),亚临床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48.56%)。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凉州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佳药物应为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及时准确鉴定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试验对规模化牛场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从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PCR扩增、动物回归试验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在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疑似为无乳链球菌(GBS),PCR扩增及基因比对与GBS的同源性高达97%~98%,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可引起动物乳房炎。说明分离的菌株为GBS。  相似文献   

7.
利用16S rRNA保守序列对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建立引物随机多态性扩增(RAPD)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RAPD结果显示这35株菌均可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在1~8条带之间,产物大小在350~4 500bp之间.菌株分为6个基因型,Ⅳ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不同牛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有明显差异,这与牛场的环境和病原菌在牛场间流行传播情况有关.研究结果为地区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新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者针对临床及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进行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比较2种类型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差异.无菌法采集奶样,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从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多重PCR方法扩增nuc基因和mecA基因以确证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一步用PCR方法检测SA的各种毒素基因(SEs、ETs、TSST 1和PVL基因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对SA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PFGE分析,最后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9.3%(23/119)的临床乳房炎奶样和14.8%(26/176)的亚临床乳房炎奶样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分别从中分离鉴定出43株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临床乳房炎分离株中有5株为mecA基因阳性.临床乳房炎奶牛奶样中检测到SA的SEA、SEB、SED、SEJ和PVL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8%(1株)、11.5%(3株)、19.2%(5株)、7.7%(2株)和31.2%(10株);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仅检测到SA的SEA和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3株)和84.1%(37株).表明临床与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SA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不一样,SEs可能是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PVL可能是亚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69株SA使用Sma Ⅰ酶切分型后,可分为7个大簇、50个基因型,来源相同的SA分型后大部分位于同一簇内.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检测到MRSA菌株,PVL基因在亚临床乳房炎中的检出率为临床乳房炎的2.7倍.PFGE方法能较好的区分临床乳房炎和亚临床乳房炎的SA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疆北疆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流行规律,本研究采用Sma Ⅰ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的方法对43株分离自新疆6个规模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子分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能被PFGE法分型,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A、B、C、D和E 5个基因型.A型株(22株,51.2%)有13个亚型,相似度在81.8%~96.8%之间,在5个奶牛场均分离到,是主要的流行株;B型(25.6%)、C型(14.0%)、D型(7.0%)各型别内菌株间的相似度为100%,E型仅有1株.不同地区主要流行株有差别:乌鲁木齐主要流行A型菌株,昌吉以A型和B型菌株为主,而奎屯主要流行C型和B型.有2个奶牛场流行株只有1个基因型,也有2种基因型(3个牛场)或3种基因型(1个牛场)同时存在,但以1种为优势株.这些结果提示,不同地区主要流行株有差别,多数奶牛场以1种流行株感染为主,不同牛场可能流行相同的菌株,在较大地域范围内某些流行株具有侵染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