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茶园机械采摘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云南茶园机采适应性,田间应用单人采茶机,以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对4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机采与手采的功效和成本。结果表明,应用NV60H型单人采茶机采摘,油耗量较低,机采鲜叶完整芽叶率达64.8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茶树冠面上标准芽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鲜叶的标准芽叶达66.75%~72.73%,此时期可作为机采适期。茶园中应用机械采摘比手工采摘的工效可提高10.42倍,采摘成本节省84.25%。  相似文献   

2.
摘要:通过对青峰等7个茶树品种的芽叶特征、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组成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峰和垂绿适宜机采。春茶新梢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机采新梢最下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关系密切,参试品种中最下叶20°左右的着生角度其机采芽叶完整率显著高于15°以下着生角度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5.
名优茶机采鲜叶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滚筛机(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MCF自制名优茶鲜叶分级机),平面圆筛机(浙茶精766)、风选机(FX450型)等不同茶叶分级机械对相同机采鲜叶原料进行分级,鲜叶原料在不同筛孔、风力条件下,按芽叶大小、轻重归类,实现大小芽叶分离,测定经分级后得到的各类芽叶机械组成,比较分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用机器采摘的茶青机械组成中标准芽叶的比例(质量分数,下同)为23.54%,粗老芽叶的比例为43.33%,其他碎片的比例达到33.13%。该鲜叶不能作为名优茶生产。经滚筛机分级,在相同分级区段内,MCF分级机分级获得的标准芽叶比率较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高19%,且各筛孔下得到的原料等级界限清楚。利用不同筛孔分层设置的平面圆筛机分级原料,各层级中均有标准芽叶和其他芽叶混杂的情况,不能较好地分离出鲜叶中的标准芽叶。风选机分级能较好地清除机采鲜叶内其他碎片,但标准芽叶和粗老芽叶分离效果不明显;MCF和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提高。机采鲜叶先经MCF分级,再风选处理,标准芽叶比例提高了16%,其他碎片比例下降了23%,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标准芽叶和其他碎片混杂。然而先风选再MCF组合分级,分级效果不理想;但是调整自制分级机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等级差异明显的芽叶。综上,利用滚筛、平面圆筛、风选等方法可以使机采鲜叶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按大小归类,不同方法分级差异大,其中滚筛分级是3种分级方法中可获得相对整齐、标准芽叶较多的分级方法,利用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分级机(MCF)与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云南大叶种茶树机采技术推广进程,开展与云南大叶种机采鲜叶相配套的清洁化连续化加工烘青绿茶研究,制定了相应清洁化生产线的配套加工技术参数,为实现云南大叶种绿茶从采摘到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云抗10号茶园机采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76-1278
采用茶树物候期、鱼叶展期和田间机采试验的方法,应用单人采茶机对云抗10号茶园的机采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芽叶(一芽一二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机采鲜叶质量较高,适合作为云抗10号茶园的开采适期;试验条件下,云抗10号茶园一年可机采8次,其中,春、夏、秋季各采2,4,2次,间隔期分别为30,18,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判定,春季鱼叶展后15 d左右,夏、秋季鱼叶展后9 d左右为机采适期。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类似龙井茶的绿茶,通过比较不同摊放程度对其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3 h的芽叶(含水量在70%左右,减重率在15%~25%)对其品质特征的形成最为适宜,其品质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润;香气鲜嫩馥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翠绿明亮、叶底细嫩显芽。  相似文献   

9.
在云大茶园推广机采中,采取逐次叶层留蓄的主要技术措施,能确保茶园叶层厚度,增加叶面积指数,维持茶树长势,在配合一般机采茶园的其他管理技术措施下,云大茶园推广机采可以获取稳产、增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密植茶园随树龄增加,易出现覆盖度过大,蓬面叶层变薄,育芽能力降低等缺点.对15年生(18万株/ha)密植茶园重修剪表明,剪前树高103cm,树幅160cm,叶层厚10cm,覆盖度100%,每公顷产2487kg。春茶末期分别按离地50cm、65cm 进行重剪.剪后第一年,产量下降42.8%,第二年恢复至99.8~104.8%;一芽二、三叶比例提高18%~30%;正常芽叶比例达50%;百芽重提高1.8%~10%。离地50cm 修剪,表现为芽重优势,而留桩65cm 则表现芽数优势。修剪当年,前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下茶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优质芽叶的百分比上升,3倍施肥比对照的优质芽叶数量百分比提高了55.45%;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机采比手采后优质芽叶的百分比提高。[结论]在贵州福鼎茶园,夏秋季使用机械采摘,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充分利用了茶青原料,能提高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叶面追肥对机采茶园夏秋季茶叶生长、机采效果和品质影响情况,为茶园夏秋季机采提供配套技术方法。【方法】对台茶12号茶园夏茶和秋茶进行机采前追肥处理,通过喷施3种新型叶面有机肥,调查分析各处理茶树新梢生长状态、机采产量、机采效果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在春茶季后采取叶面追肥,可以使茶树新梢密度提高44.3%~76.4%,优化芽叶机械组成以利于机采操作,机采产量提高75.7%~54.0%,其中以高氮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高钾有机肥对改善茶青生化成分含量组成和制绿茶品质效果较好。秋茶采取叶面追肥,可以使机采产量提高14.4%~26.0%,但对茶青机采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有条件的茶园,可以在春茶手采结束后进行夏茶机采前叶面追肥,从而提升夏茶机采产量和效果,同时提升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扁形优质绿茶机采机制技术,开展扁形优质茶机械化采摘、机采叶分级、优化扁形茶加工工艺和基于色选技术的优质茶精制等试验,使其达到企业产品标准。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提高采茶平面的机采技术,在机采叶分级、分段加工过程中应用生产型分级机,结合优化扁形茶传统工艺和基于色选技术的机采优质茶精制,可显著提高品质,扁形优质绿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黔湄303为材料,按不同采摘标准,方式,年生育周期和日周期分别制备鲜叶蒸青样,测定了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芽叶部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2)标准采摘有利于茶叶自然品质的提高;(3)年生育周期内一芽二叶不同轮次部分化学成分变化是有序的;(4)不同季节日周期内芽叶部分化学成分有序地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一芽一叶及其以上嫩度的特等茶青的采摘效果,针对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单人采荼机在不同试验茶园中进行了以特等茶青为采摘目标的机采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行茶园的基础上,特等茶青下树率可以高达34.40%,其中独芽下树率为9.09%,一芽一叶初展下树率为7.28%,一芽一叶开展下树率为18.03%,充分说明结合机采特等茶青新型加工工艺技术,利用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特等茶青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9—2004年,我站研究总结了核桃双嫩枝芽接育苗技术,即嫩枝嫩砧露地嫁接技术。采用接穗母树重剪、新梢摘心、分次采穗嫁接、分次剪砧去叶、连续抹芽等措施,核桃的嫁接成活率在96%以上。目前,该项技术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共培育嫁接苗90多万株。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云大茶园推广机采中,采取逐次叶层留蓄的主要技术措施,能确保茶园叶层厚度,增加叶面积指数,维持茶树长势,在配合一般机采茶园的其他管理技术措施下,云大苛园推广机采用可以获取稳产,增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经两年研究,本文分析了云南大叶茶品种不同芽叶组成以及不同部位的芽、叶中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闽东茶园的经营现状,围绕提高茶叶品质与效益提出闽东茶园应加强人工生态园建设、规范肥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认识,加快手采茶园的机采改造和机采茶园的培育,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机采;建立以名茶为主,先名后炒,适当发展碎绿茶、卷曲茶等多茶类制作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