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和功能区划对其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在全面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使用的布局方法和功能分区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区依据,在总结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法研究进展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科学划分与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连山天鹅湖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的基本特点和生态旅游发展概况,对连山天鹅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并对连山天鹅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布局结构、景观分区和环境容量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4.
黄山市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生态农业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山市境内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立足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基本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评价方法对黄山市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述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特殊性,针对自然保护区开发面临的问题,提出分区开发和分区保护,以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有利物种长期生存繁衍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法中没有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特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保护区分区模型。为此,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珍稀物种的分布,提出基于网络流的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型,划分出一个连续和紧实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同时考虑保护区保护效益最大化。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5 969个候选单元,以珍稀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选出方格的最优组合作为自然保护区规划结果,并结合原保护区提出保护区优化方案。模型规划核心区和缓冲区具有连续性和紧实性,且核心区被缓冲区所包围,其中,核心区选中491个候选单元,其生境总适宜值远高于原保护区;结合原保护区进行优化,以原保护区为中心,向正东方向拓展,核心区候选单元数拓展至614个,缓冲区候选单元数为184个。研究设计了新的功能分区整数规划模型,结合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提出新的优化建议,由原保护区向正东方向拓展,覆盖珍稀水生动物的集中区域,有效保护珍稀水生动物及其生境,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区域1995年功能分区及存在的问题,以及2015年功能分区调整的意义与不足。提出了对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的思路,建议将有野生大鲵栖息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调整到核心区外围,将可以通过生态恢复进行大鲵种群恢复的区域划分为实验区,将主城区、集镇等人口密集区域或农田毗邻河段划出保护区,为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之下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以及自然遗迹进行保护的区域。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约,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于生态平衡和稀缺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的观念认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省百草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加强百草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寻求环境保护的各种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对于四川省地区的环境发展以及生态的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定位、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旨在为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的景观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显示了人类的理智、宽容和成熟.在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应通过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及生态管理等工作方法,有效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森林功能区划作为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从整体上发挥森林的多功能特性。以江西省崇义县为研究对象,依据崇义县二类调查资料,采用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分析各乡镇林种并根据已划分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系分布等对研究地进行功能区划的方法,对崇义县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将崇义县划分为水土保持区、自然保护区、木材生产区、森林风景旅游区以及河岸区域5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的经营分别以每个功能区期望达到的理想状况、为了达到或维持理想状况而应执行或满足的标准两部分进行介绍。为我国县域森林功能区划及功能区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宜成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1):3258-3268
传统的自然保护区设计方法是打分法和Gap分析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靠性不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保护区设计领域的应用也为人熟悉。关注近年来快速发展而国内使用不多的两种方法——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主要用来从一组备选地块中选择一部分组成自然保护区,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用启发式算法或最优化算法求解。启发式算法具有速度快、灵活等优点,但解通常不是最优的,不能保证稀缺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优化算法运算效率低,变量较多比如数百时就可能遇到计算困难,但解是最优的。预计两种算法都将继续发展。计算机模拟主要用于保护区评价、功能区划分、预测特定环境比如空间特征和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等,多用启发式算法,与其它软件结合把结果以图画显示出来。两种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模拟均要求保护区设计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讨论了两种方法面临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至少包括:1)基础数据依然需要完善;2)一些新的因素比如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模型中考虑并与其它因素结合;3)气候变化预景下模拟参数如何评估和调整;4)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5)方法的实际应用需要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建立交流机制;6)多领域专家和相关利益方应有机会参与保护区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妙峰山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运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妙峰山风景区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 ,主要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森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分异性规律 ,提出了在风景名胜区中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并制定了妙峰山风景区保护小区的规划方案 .功能区划分为严格自然保护小区、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小区、景观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植物繁殖自然保护小区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为其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湿热岩溶山区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湿热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尺度和背景因素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区划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从而确定区划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岩溶山区县级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等级体系以两个等级为宜,可取行政村级边界作为划分边界;划分指标筛选重点考虑湿热岩溶山区特殊的背景因素,遵照发生历史一致性原则,使用主导标志法,自上而下划分.广西大新县可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功能区,下含10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同时,基于地形起伏度,核算各区人口承载力,并结合各区特征,提出各区发展方向.[结论]研究建立的湿热岩溶山区县级小尺度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相应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套侧重水鸟保护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和会议讨论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共分为目标层1项、系统层5项、准则层11项和指标层26项.将获取资料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与原则归为3个类型(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每个类型内的自然保护区再结合自身湿地主体进一步划分为4个小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实例分析了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沼泽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类型中的以河流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并依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发展地位,总体规划和改建变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