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株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舟山双峰盐场的盐田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孔雀石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p. JJ-1)。研究孔雀石绿的浓度、脱色pH、氯化钠浓度及氧气对染料脱色的影响,并对脱色产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HPLC分析和GC-MS分析,以揭示孔雀石绿的降解产物。脱色反应条件初步研究表明,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p. JJ-1在4 h内对200 mg·L-1孔雀石绿脱色率可高达95%;该菌在低浓度孔雀石绿(50 mg·L-1)时能够在1 h内快速脱色;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该菌的脱色率基本保持一致;在15%NaCl,200mg·L-1孔雀石绿条件下,5 h后的脱色率为94%;该菌脱色的适宜p H 7~10,培养时间4 h,脱色率达到95%。孔雀石绿的主要降解产物为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2.
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了重组细菌漆酶Cot A催化靛蓝胭脂红脱色的条件。经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脱色条件的主要因素为p H、温度和染料质量浓度。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通过三元二次数学模型进行回归拟合,预测了靛蓝胭脂红染料最佳脱色条件为:p H=8.6,温度60℃,染料质量浓度41.5 mg·L~(-1),染料在最优方案条件下45 min内的脱色率实际检测值为91.40%,与预测值的误差仅为0.86%。以上结果显示,Cot A漆酶在靛蓝胭脂红脱色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脱色产物进行液相质谱分析,检测到m/z=216.07[M-Na]~-的脱色产物,推测该降解产物为4-氨基-3-羧基苯磺酸钠,证明Cot A漆酶催化靛蓝胭脂红降解。  相似文献   

3.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孔雀石绿脱色菌群EK,研究了该脱色菌群在不同染料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对孔雀石绿染料的脱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脱色菌群EK对外界条件无严格要求,适应范围广。但在pH为8.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条件下对染料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孔雀石绿的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400 mg/L。此外,通过对脱色前后体系分光光度的测定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可高达99.3%。  相似文献   

4.
用前期筛选出的嗜热复合菌系对天蓝、刚果红、甲基橙、酸性大红、苋菜红等5种偶氮染料进行脱色转化,探究了其对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脱色转化能力。研究发现,嗜热复合菌系对拥有一个偶氮键且分子量较小的甲基橙和苋菜红展现出良好的脱色效果,在测试浓度范围内(200~1 000 mg/L)几乎不受染料浓度的影响,其脱色率始终维持在99%以上,而其它分子量较大的、含有2个偶氮键的染料(酸性大红、刚果红以及甲基橙)则随着染料浓度的提高,其脱色率则逐渐下降。此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嗜热复合菌系对不同偶氮染料的脱色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前9 h的培养过程中,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的甲基橙、苋菜红以及酸性大红的脱色率可达到95%以上的较高水平,而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刚果红和天蓝的脱色率经过13 h的培养其最高脱色率仅可达到84%和73%左右的较低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嗜热复合菌系对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与染料的浓度、分子量、偶氮键的数目以及染料结构的复杂性有关。染料浓度越高、分子量越大、偶氮键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复合菌系对染料的转化脱色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5.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苯胺蓝高效脱色菌群EL。利用16S rDNA对该菌群的菌种组成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研究了苯胺蓝的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该菌群生长及对苯胺蓝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EL菌群由3种菌组成,EL1归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EL2归属于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EL3(有毒威克斯菌)与Weeksella virosa的亲缘关系很近。菌群EL对培养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pH值为6.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24 h条件下对苯胺蓝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苯胺蓝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 400 mg·L-1,脱色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6.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苯胺蓝高效脱色菌群EL。利用16S rDNA对该菌群的菌种组成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研究了苯胺蓝的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该菌群生长及对苯胺蓝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EL菌群由3种菌组成,EL1归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EL2归属于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EL3(有毒威克斯菌)与Weeksella virosa的亲缘关系很近。菌群EL对培养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pH值为6.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24 h条件下对苯胺蓝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苯胺蓝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 400 mg·L-1,脱色率可达83.5%。  相似文献   

7.
通过浓度梯度驯化,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颜料红23高效脱色菌ZW 4,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好氧菌株为原壁菌(Prototheca sp.)。研究脱色菌ZW 4好氧条件、120 r/min对颜料红23最适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菌株最适宜的脱色条件为酵母粉浓度为1.0%、接种量为5%、p H值为7.5、温度为35℃、盐度小于2%,在此条件下,将浓度为100 mg/L的颜料红23溶液好氧培养18 h,脱色率接近90%。对ZW 4降解产物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发现,菌株脱色机制主要为生物降解脱色;经毒性试验表明,脱色后的颜料红23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板分离培养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分析的方法,筛选鉴定集约栽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土壤中染料降解真菌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研究其染料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分离频次最高的真菌种类为木霉菌属Trichoderma,对5 株接种到苯胺蓝平板上能形成明显水解圈的真菌分离物,测试它们对偶氮和三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能力。综合脱色效果较好的菌株为P7-2-3和P12-2-4,ITS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观察表明菌株分别是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接种不超过500.0 mg·L-1质量浓度结晶紫染料液体发酵脱色均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但染料质量浓度为300.0 mg·L-1和400.0 mg·L-1时分别对2菌株的脱色能力产生明显抑制,降解染料质量与菌丝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图4表2参3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猴头菌CB1木质素降解酶系统对4种染料脱色降解的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猴头菌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及4种染料不同浓度的脱色率。[结果]猴头菌可同时产生Mn P和Laccase,但不产生Li P。随着Mn2+的浓度变化,Mn2+对Mn P的酶活性起到诱导/限制作用;猴头菌在72 h对不同浓度的茜素红和中性红染料的脱色率分别为100.00%和68.75%,而5 mg/L浓度的刚果红在24 h的最大脱色率为74.61%,5 mg/L结晶紫在72 h的最大脱色率为66.86%。[结论]猴头菌的胞外酶液对不同浓度的茜素红和中性红染料表现为易脱色底物,刚果红次之,结晶紫最难被脱色降解。  相似文献   

10.
从印染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嗜热的高效偶氮染料脱色菌YB322,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发现该菌株与Aneurinibacillus thermoaerophilus极为相似,同源性高达10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碳源(10 g/L)、氮源(5 g/L)、pH、培养温度以及不同染料浓度和不同结构的偶氮染料下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H为6.5、温度为55℃,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混合物为氮源时其脱色效果最佳,48 h内脱色率达到了92.87%。研究还发现菌株对直接黑G染料有着较强的耐受能力,在染料浓度高达500 mg/L下脱色良好,脱色率可达68.11%。此外,该菌株对多种不同结构的偶氮染料(甲基橙、苋菜红、刚果红、直接黑G、直接黑38)亦可表现出良好的脱色降解性能,其脱色率分别可达95.65%、97.99%、94.29%、92.87%、63.9%,展现出了一定的偶氮染料脱色广谱性,该研究对偶氮染料废水的生物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印楝素。3-羟基印楝素处理后24、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中体积质量(media antifeedant concentration,AFC50)分别为14.10和35.82mg.L-1。在3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65.93%;在5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05%;在3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79.34%;在5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79.81%;在2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重下降率为89.06%;在1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重下降率为51.89%。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锰过氧化物酶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用分光光度法对酶活性检测的丙二酸钠缓冲溶液的pH进行了优化筛选,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优化后的酶液对达旦黄、孔雀石绿、中性红、刚果红、曲利本蓝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菌株酶液对偶氮类的达旦黄、三苯基甲烷类的孔雀绿和杂环类的中性红都有显著的脱色效果,在1 h时脱色率分别为达94.41%、91.43%和90.00%,在16 h时脱色率分别为98.36%、100%和96.47%。酶液对双偶氮的刚果红和曲利本蓝也有不错的脱色效果,在16 h的脱色率分别为96.76%和89.39%。对三苯基甲烷类的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相对较弱,在16 h的脱色率为67.31%。最终结果表明,菌株TN02A7-Lg-mnp2的酶液对多种染料都有很强的脱色能力,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精油互叶白千层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精油含量的互叶白千层优良单株(H21、H35、H38)为试验材料,通过茎段离体培养,开展不同单株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3个单株在诱导培养基MS+1.0mg·L-16-BA+0.05mg·L-1NAA上均取得较高的诱导率,但单株间诱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H21、H35、H38在最佳增殖培养基(B1+1.5mg·L-16-BA+0.01mg·L-1NAA)上增殖培养40d,其增殖倍率分别为4.1、5.3、5.6,有效芽苗率高达90%以上;H21、H35、H38在培养基1/2B1+0.5mg·L-1ABT+0.5mg·L-1NAA诱导生根,生根率分别为65%、96%、9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1ABT+0.5mg·L-1NAA;以纯黄心土为移栽基质,炼苗30d,3个无性系平均移栽成活率高达84.8%。  相似文献   

14.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皖南山区危害蓝莓的一种重要害虫。采用药膜接触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黑腹果蝇成虫的生物活性。供试药剂以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最高,溴氰虫酰胺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活性次之。乙基多杀菌素以15 mg·L~(-1)处理后24 h和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8%和100.0%,处理后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6.90和1.74 mg·L~(-1)。溴氰虫酰胺以40 mg·L~(-1)处理后72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7%。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按厂家推荐剂量处理后72 h对黑腹果蝇也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可作为防治蓝莓园黑腹果蝇的理想杀虫剂加以交替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未成熟胚、种子发芽的下胚轴、子叶以及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杉木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对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最佳的培养基为MS+2,4-D 2 mg·L~(-1)+6-BA 1 mg·L~(-1)+KT 1 mg·L~(-1),诱导率为92.7%;对子叶、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最佳的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2 mg·L~(-1)+TDZ 0.01 mg·L~(-1),诱导率分别为97.4%和95.2%;对组培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的培养基为MS+2,4-D 1 mg·L~(-1)+NAA 2 mg·L~(-1)+TDZ 0.01 mg·L~(-1),诱导率为86.7%;MS+6-BA 0.5 mg·L~(-1)+KT 1.5 mg·L~(-1)是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芽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0%。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其再生芽率最高(65%),单个质地均匀的愈伤组织其再生芽数可达6个;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质地形态有较大影响,1/2MS培养基诱导出愈伤组织质地较疏松,MS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地均匀且表面可见颗粒状细胞团,DCR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地较密。  相似文献   

16.
新疆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建立新疆百合鳞片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新疆百合鳞片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处理30 s后0.1%HgCl_2浸泡15 min;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1 mg·L~(-1)6-BA+1 mg·L~(-1)NAA;不同部位鳞片诱导率为内层中层外层、中部下部上部。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05 mg·L~(-1)NAA,增殖系数达3.46;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NAA+0.2 mg·L~(-1)IBA,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enton氧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条件及历程。[方法]利用Fenton氧化工艺,分析3种不同初始浓度的活性艳红X-3B废水的降解条件,同时利用GC-MS对其降解产物及历程进行研究。[结果]当H2O2∶Fe2+(摩尔比)=3.1时,COD去除效果最好,随着Fe2+投加量的增加,废水会变成铁红色,同时沉淀物增加;对于COD分别为200、400和800 mg/L的废水,H2O2投加量分别为0.5、1.0、3.5 ml,废水的初始pH为4~5时,COD的去除率最高。Fenton氧化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大部分的降解都发生在初始的5 min之内。[结论]Fenton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降解难降解染料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费菜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费菜的嫩茎进行了无性系建立和快速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MS+BA0.5 mg·L-1+2,4-D1.2 mg·L-1是诱导嫩茎形成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 MS+NH4H2PO450 mg·L-1+AgNO31.0 mg·L-1+BA1.0 mg·L-1+NAA0.1mg·L-1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NH4H2PO450 mg.L-1+AgNO31.0 mg.L-1+BA1.0 mg·L-1+NAA0.1mg·L-1+GA31.0 mg·L-1是费菜不定芽继代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以1/2 MS+NAA0.1 mg·L-1+IAA0.3 mg·L-1为生根培养基,变温、自然光是费菜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条件;试管苗扦插成活率为94.5%,移植成活的试管苗株型大而整齐、根系发达,当年可正常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温度、矿质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汉松和五针松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罗汉松来说,其花粉的萌发和生长最适温度是30℃,最适矿质元素浓度分别是Mn 5 mg.L-1、Ca 20 mg.L-1、B 15mg.L-1、Zn 10 mg.L-1、Mo 1 mg.L-1,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分别是GA36 mg.L-1、2,4-D6 mg.L-1;对于五针松来说,其花粉萌发和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矿质元素浓度度分别是Mn 15 mg.L-1、Ca 15 mg.L-1、B15mg.L-1、Zn 10 mg.L-1、Mo 1 mg.L-1;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分别是GA312 mg.L-1、2,4-D 6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