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核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核桃褐斑病发病侵染规律及原因分析,采取林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用化肥,及时清洁园地的林业综合措施以及化学药剂防治,可有效地控制核桃褐斑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对湘南、湘中北、湘西等湖南省猕猴桃代表性产区进行褐斑病病情调查,并采集病叶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调查区猕猴桃褐斑病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76.75%和54.13%,平均病情指数为26.31;最严重的果园病叶率达到95.00%,病情指数达51.83。在各果园,“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病情均很严重。同一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水平的果园,其病情有极大的差别;一般化管理的“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59.00%、27.62,粗放式管理的分别为76.00%、33.47,精细化管理的分别为4.00%、2.67。同一地区不同的栽培品种之间病情也存在差异;长沙园区“红阳”和“翠玉”猕猴桃褐斑病的病叶率分别为65.60%和40.00%,病情指数分别为30.37和17.53;凤凰园区“红阳”和“米良1号”猕猴桃的病叶率分别为95.00%和20.00%,病情指数分别为51.83和14.91。根据科赫式法则以及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湖南省代表性猕猴桃产区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和叶点霉菌。 相似文献
3.
大叶黄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CercosporadestructivaRav.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缓慢。对营养要求不严格,但在PMA、PSA上生长最好,在琼胶培养基上也有一定生长量。在蒸馏水和不同营养液中分生孢子萌发率均较高,但萌发状态不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药剂中,以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黄杨褐斑病Cercospora destructiva Rav.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低于5℃或高于38℃匀不能生长;偏酸环境有利于其生长,pH4.5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100%最利于萌发,pH值适应萌发范围较广,萌发率最高为pH4.0。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PDA,PMA,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蒸馏水中孢子萌发率亦达90.4%;光照条 相似文献
5.
《山东林业科技》2021,51(3)
为了探讨杨梅褐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控技术,在黄山市屯溪区占川杨梅园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月初,病菌借助风、雨水传播,主要侵染杨梅春梢萌发的新叶,该时期为病害侵染的高峰期。7-8月高温干旱,病菌进入潜育期。9-10月病害症状明显,病叶枯死脱落,杨梅春梢的叶片发病较重,夏稍叶片发病较轻。该病害1年发生1次,无再侵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杨梅褐斑病害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所差异,其中定期施肥并清除枯枝落叶+1:2:200的波尔多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对病害的相对防效达到90.71%,防治效果最好。对杨梅褐斑病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该病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陕西洛南核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试验研究表明,根据该病发病规律,在抓好林业防治的基础上,采用林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桑叶褐斑病病原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培养、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温度等6种条件下培养6天后,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菌丝颜色和菌落形态,分析了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成分、 pH值、温度、光照都对菌丝的生长有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燕麦片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为9~10,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氮源为尿素,菌丝在55℃水浴10 min后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0.
11.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可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