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1996—2021年全国及22个省份烤烟的产量、播种面积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我国22个烤烟主产区域烤烟的生产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的生产集中度相对稳定,集中度排名最高的是云南省;具有较高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数据显示,湖南生产规模指数逐渐在上升;同时,我国规模比较优势较集中,多数集中在0.5~1.0之间;效率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0~0.5之间,排名最高的省份是山东;我国各省份的烤烟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波动幅度不大。根据全国及各省份的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数据把各个省份分为“三高省“”两高一低省“”一高两低省份“”三低省”四种类型,并根据四种类型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全国15个食用豆主产省份1999~2018年的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国食用豆种植向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聚集;云南、甘肃、重庆、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份的食用豆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全国食用豆种植省份的综合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综合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全国15个食用豆主产省份1999~2018年的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国食用豆种植向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聚集;云南、甘肃、重庆、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份的食用豆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全国食用豆种植省份的综合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综合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玉米生产县域尺度比较优势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至2006年湖南省115个县(区、市)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以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湖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GIS软件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湖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县(区、市)分别有40、96、54个.具有玉米生产优势的县(区、市)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及湘东北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5.
6.
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我国薯类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方法】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年间青海、贵州、重庆和浙江的薯类作物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上海、天津、吉林和西藏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贵州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结论】耕地灌溉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薯类作物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杰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22-224
研究南疆地区的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对南疆地区生产结构调整以及玉米产业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及2007—2017年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各地州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各地州的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情况及资源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分别以2011和2015年为界限缓慢增长,个别地区在近几年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和田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生产不具备综合比较优势,但巴州地区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正增长的地区;克州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方面具备资源禀赋,而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优势产业并非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我国对玉米不断增长的需求,按照自然资源禀赋、玉米生产条件及规模和市场需求,以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为优势区域.并根据玉米生产规模和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等指标,在三大优势区域内确定575个县(市、区、农场)作为今后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以200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及《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汇编》为依据,比较分析了河北、河南及山东3省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单产的变化特点,并进行了生产状况、综合比较优势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河北省玉米规模、效率及综合优势都较高;河北省玉米单位面积总成本投入最小,净收益居于河南、山东之间。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面积、优化生产结构、加大科技含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甜菜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研究甜菜30余年间的生产布局变化,旨在为甜菜产业进一步降本增效和糖料作物生产安全提供应对策略.[方法]以1985—2015年的甜菜全国、省域及县域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采用变化幅度、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和优势度等指标,研究了中国甜菜生产时空变化和区域优势.[结果]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中国甜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基于省域的中国甜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中国甜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及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结果]中国甜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为新疆、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和上海等11个省(市、区).东北和华中地区为中国甜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东、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地区近年来在瓜类生产中优先发展甜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中国各地区甜瓜生产仍需加强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甜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充分协调甜瓜生产,使其达到区域间和季节性平衡,提高甜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有序健康竞争.  相似文献   

13.
玉米根系活力及吸收面积的空间分布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分别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 TTC)还原法和甲基蓝吸附法测定玉米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 ,研究其 0~1 5 cm土层根系的水平分布和离主茎 0~ 2 0 cm范围土壤根系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TTC还原量在离主茎 0~ 2 0 cm的水平方向和离地面 0~ 45 cm的垂直方向上 ,随着离主茎距离的增加和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TTC还原强度在水平方向上与 TTC还原量的变化趋势类似 ,只是个别生育期 1 5~ 2 0 cm处回升 ;在垂直方向上与 TTC还原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加。同样范围内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变化趋势与 TTC还原量相同 ;而比吸收面积和比活跃吸收面积 ,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离主茎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生育期进程由变化不明显过度到深层高于浅层  相似文献   

14.
15.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面积占我国常年糖料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选建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甘蔗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反映我国的蚕桑产业分布特征,并且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与指标对我国蚕桑产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我国的蚕桑产业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和西南,并且呈现出向南、向西迅速发展的态势。江苏、浙江等传统优势区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虽然综合比较优势仍存在,但是需要通过加强技术、提高生态保护和增强资源利用率等措施来保持这一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段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79-13281
首先对我国省域1986~2005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以评价结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与普通计量经济模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域1986~2005年城乡互动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提高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龙新 《北京农业》2008,(9):22-23
<正>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日前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未来8年将重点培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天然橡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和出口水产品等16个优势品种,在全国划定58个优势区。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