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适期播种保全苗 夏播大豆的生育期一般为100d左右。播种时间应掌握宜早不宜晚,最迟不得晚于6月20日。幼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种,不可缺苗断垄,并防止田鼠和野兔危害。不论条播和穴播,每亩保苗1万~1.2万株,肥田稀些,薄田密些。  相似文献   

2.
一、施足底肥。晚播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10~15天,比适时播种小麦迟20多天,缩短了麦苗冬前的生长时间,加上消耗种子养分,致使幼苗生长瘦弱。因此,晚播小麦要早发壮苗,必须施足  相似文献   

3.
一、播种期的确定大豆要获得高产,保苗很关键,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对保全苗是十分必要的。在大豆种植面积较少的地区,不少农户不重视大豆生产,播种期忽早忽晚,造成大豆既不高产也不稳产。大豆播种期太早,容易受低温冷害使种子腐烂,而缺苗断条;播种过晚,容易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品种地神22通过不同时期的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2013年气候条件下,地神22的最佳播期为6月13日,产量水平为2 702.38 kg/hm2,此时播种产量最高;播种过早,产量三要素不能协调发挥达最佳水平,播种过晚,后期生长较快,顶部节间质地较软,结荚偏少,且容易倒伏;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播种越晚倒伏加重,单株有效荚数、粒数减少,产量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5.
杨芳 《农技服务》1995,(7):18-18
<正> 秋大豆播种期间正值干旱季节,绝大多数年份高温少雨干旱,给缺水地区秋大豆播种增加了困难。即使播下去了,亦往往因无水浇灌而不能发芽长苗,或者推迟播种,耽误了季节、造成减产。劈桩播种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北部第4积温带,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动态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正常播期,最后导致产是下降;早播由于地温低,有粉种现象,保苗率降低较大,特别是对寒性较差的品种影响更大,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低珩正常播期,大豆产量亦比正确播种明显低。从试验结果看出在本区以5月7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1.8%,比晚播高8.0%。  相似文献   

7.
李文阳  时侠清  徐建军  张涛  冯百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88-1488,1549
[目的]探明种子催芽处理对晚播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晚播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方法]选用安农0305,设置2个晚播时期,并设浸种催芽播种处理与干籽播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小麦苗期特性、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催芽处理小麦单株叶片数、叶片干重、根数和根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2个播期处理趋势一致。在小麦籽粒不同灌浆阶段,种子催芽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催芽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1(播期为11月27日)处理较对照增产34.9%,S2(播期为12月11日)处理较对照增产32%。[结论]种子催芽处理有利于促进小麦苗期叶片、根系生长,提高旗叶光合生产能力和延长旗叶功能期,进而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新品种合农6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处理对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对大豆的生长都不及正常播期,早播由于地温低,前期营养生长受抑制,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二者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与正常播期的株高差距不大,平均来看,早播略高于晚播和正常播期,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正常播期;在佳木斯地区5月8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4.3%,比晚播高16.7%.  相似文献   

9.
月内主要农事节气为清明和谷雨,是春播作物播种和小麦拔节期管理的重要时期,主要气象灾害为春旱和晚霜冻。  相似文献   

10.
正栽培季节红梗叶菾菜,又名牛皮菜、厚皮菜,为2年生蔬菜。分为春秋两季栽培,以秋季栽培为主。在山东省南部、江苏北部地区,从8月上旬-10月份均可播种,早播的当年可以采收,晚播的以春季采收为主。春播的于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以采收幼苗为主。此外,夏季也可于6月播种,但由于气温高,应采用遮阳网栽培,8-9月上市。一般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11月,采收期为11月-翌年5月。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2010年春天做了一项试验,在自家院子分别用带壳花生种子和剥壳花生种子播种,在同样管理条件下,虽说带壳种子比剥壳种子晚出苗4天,但中后期长势更好,到收获时节,带壳种子不仅收花生多,且籽粒饱满。2011年,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播种前把带壳种子放进30℃的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与同一品种的剥壳花生种子同时播种,在施肥、浇水等管理相同的情况下,结果带壳种子早出  相似文献   

12.
唐庆春  杜宇 《农业展望》2013,9(7):13-15
受春季降水多、积雪厚、回暖晚的不利气象条件影响,2013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延后1周以上。由于种植效益低,农民种豆积极性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面积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在大豆市场方面,黑龙江省农民忙于春耕生产,加工企业多数停产,大豆市场购销停滞,大豆价格平稳回落。展望后市,进口大豆将供给充足,后期国内大豆价格震荡回落;国际大豆价格将呈现震荡走低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09~2010年黑河大豆综合试验站开展了不同熟期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明确不同来源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以筛选适合当地救灾补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晚播生育日数比早播缩短,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早播,最后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 1.精细整地,适时早描。黄豆是直根系深根作物,播种前土地应深翻细整,使其呈良好播种状态,确保出苗扎根快、苗子生长整齐健壮、促进根瘤菌早形成增强固氮能力。黄豆生育期短,适时早播能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春播以“春分”至“清明”播种为宜;夏播以“立夏”至“小满”播种为宜;秋播“立秋”前播种为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民习惯于小麦收获后,将土地耙一遍或耪一遍(有的不耙下耪),随即以耧直播或点种夏季作物(包括大豆、夏玉米、晚谷子,晚甘藷)。种植夏季作物不进行耕地的原因:第一是夏收夏种的时期,是一个紧张的季节,"麦熟一晌,(?)老一时"反映了小麦的成熟是急剧的,也表示了夏收的紧强迫切。"豆子不让头耧",说明麦收以后,播种大豆,越早越好。晚玉米、晚毅,因为生育期短。若再实行耕地,多费时间,恐怕播种过晚,成熟延迟,而遭晚秋冷凉气候的侵袭。其次,一般农民认为烈日酷暑温度高,土坏水分保存较差;若再施行耕地,土壤水分级过洲耕,损失较快,而播种闲难。山东省劳模王朝佑,在历城县学习了技术以后,根据自己过去处理麦茬地的经验(过去的麦茬地、收获小麦以后,曾以耘锄耘过的地,长的苗子特别好),1952年在自己两块玉米地里进行耕地,获得了丰产(较当地增产77%)。县劳模路洪午在麦收后的碱地上,进行耕地后,播种大豆。在2.47亩的土地上,共收大豆531斤。亩产215斤,比不耕的增产56斤,较当地的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夺取大豆高产,各地探索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下列方法操作简易而有效,值得一试. 1.春种覆膜.春季播种后覆膜,可使苗期缩短,花期加长,一般可使大豆提前10余天开花,增产明显.春种覆膜,宜稀勿稠,以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7500株为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豆优良育种材料1012、0498提供参考。[方法]以多根瘤大豆品系0498和高产大豆品系1012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苗期的生育特性。[结果]在苗期,1012的株高增长比0498快,叶色值始终比0498高,单株地上部干重比0498高,单株地上部干重的增加量也比0498大,播种后30 d Rubisco含量比0498多27.5%;0498的根瘤数远比1012多,且增幅大;2个供试材料的气孔导度相差不明显。10:00~12:00时2个大豆品系的Fv/m都较大,1012的Fv/m始终比0498大。[结论]1012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0498具有较强的固氮潜力。  相似文献   

18.
播种时间偏晚的夏玉米,在品种选用、种植技术等方面要做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挖掘增产增收潜力。1.选用适宜品种。可以选用中早熟耐密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等,适当加大密度,以密补晚,并适当晚收。2.科学施肥。(1)种肥:玉米幼苗期初生根较少,吸收养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大豆种植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这里春季播种时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低温和快速升温交替发生,气温往往不稳定。年际间降水不均匀,属干旱居多,加之霜冻、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大豆播种及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为此,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大豆春播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鲁豆6号、豆交59号、临338、潍1689和鲁豆4号等品种较耐病,播种时沟施钾肥、农家肥和用增产菌拌种防病增产效果显著,适期晚播可减轻病情,用种子量0.3%的多磷混剂、速克灵、利克菌、多菌灵、双效磷、克菌丹和福美双等药剂拌种有一定防病作用。采用种植耐病品种,用农家肥作基肥和药剂处理种子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病指66.7~77.8%,增加产量30.3~1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