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袋制种已推广多年了,但大多是制三级种,在制三级种前还得用玻璃瓶制二级种,周期太长。为了缩短制种周期,笔者经多次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用母种直接接入塑料袋制三级种的新法,现介绍如下。 为使母种转接后有强的生命力,除菌株要选择外,培养基也应改进。笔者是在PDA中加新鲜麸皮50g,高梁30g,VB_12片,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用21×200mm试管分装,高压灭菌,接种培养。袋装培养基以棉子壳为主料,添加麸皮、玉米面各5%,磷酸二氢钾、明矾各0.3%。料拌好后堆积发酵、装袋(20×40cm),常压灭菌后隔夜取山搬入按种室,喷消毒剂,当料温降至30℃时在袋两端各接入红枣大小的母种,用绳扎口。次日用消毒缝衣针在菌种周围扎孔,当菌丝封面后再扎一次。在室温25~28℃下培养,如料温升高要随时降温。一般18~20天菌丝可长满料。由于袋透气性比瓶好,故菌丝洁白、粗壮,接种栽培后萌发快,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3.
栽培食用菌时,培养料往往要堆制发酵。在夏天,气温比较高料堆易升温;而在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料温迟迟不会升高,有时使栽培户心急如焚。笔者通过以下诀窍,缩短了发酵升温时间。现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①堆制大堆生料后,在堆上均匀分布3~5处加开水,每处加一大铝壶,过24小时后,加开水处料温可达50℃左右。②堆制大堆生料后,在料堆上均匀分布挖3~5处小坑(坑大小视料堆大小而定)。在小坑内埋上上次已发酵或已升温的带有温度的栽培料,过24小时后,料堆整体温度可达40~50℃。以上两种升温方法,采用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4.
用发酵料栽培金针菇,它集熟料和生料两种栽培方法的优点,不仅操作简便,还能促进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有利于金针菇菌丝的吸收利用。笔者自1991年开始用棉子壳料试验,成功率在95%以上,生物效率达80%~99%。 (一)季节选择 秋季气温降至25℃时开始栽培。 (二)制备培养料 选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先曝晒2天,按棉子壳97%、石灰2%,磷肥1%配料,另加0.1%甲醛拌料。含水量为70%,做成1.5m宽的长条形堆,覆农膜进行发酵。当堆温达40C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复堆后堆温达60~7℃时每天翻一次堆连续7  相似文献   

5.
王川才 《食用菌》1992,(1):29-29
平菇栽培中,常会碰到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加以排除与防止,以期获得高产,据笔者多年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播种后料发酵为害及防除①发生条件:9、10月播种温度高,或生料栽培堆制发酵时散热未尽便上床播种,特别是料层过厚(12~15cm以上),最易发生.②症状:播种后头几天,整个料面菌丝生长旺盛、粗壮、浓白,随即有的床面菌丝突然消失,消失处无任何杂菌,而且消失点不断扩大,培养料发热,拌有浓烈刺鼻的酸、馊及霉、酒混合味,料发粘.其原因是由于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有害气体及酒精等有毒物质毒害和抑制了菌丝生长.③处理办法:立即打开发酵处的盖膜,将料  相似文献   

6.
食菌康(SJK)在香菇生料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生料栽培,结合堆料发酵使用食菌康拌料的方法栽培香菇,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栽培,菌丝生长浓密,洁白,生长速度快,污染少,菇形好,产量较高,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凤尾菇菌丝生长快,抗杂菌能力强等特点,用生料制作凤尾菇栽培种,可以减少灭菌工序,具有省工、发菌快等优点。我们做了如下试验,介绍于后供参考: 一、料材和方法凤尾菇系我所选育,编号018327。配料:棉子壳98%,石灰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以常规装瓶灭菌为对照。制作方法:料配好后拌匀,加水至正常含水量,再将发满菌丝的原种(玉米粒种)掏出,拌在料中,每百斤料需原种20~30瓶。然后装袋,袋长33cm,宽17cm,每袋干  相似文献   

8.
培养料处理方式对平菇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料栽培平菇菌丝细弱、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较差 ;熟料栽培菌丝粗壮洁白、污染率低、产量高、品质好 ;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的污染率低、菌丝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平均值介于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之间 ,但有的品种菌丝生长和产量均理想 ,表现出对发酵料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些书刊介绍棉籽壳不经灭菌生料制种,且方式多样。据笔者试用,这种方法效果不稳定,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容易污染杂菌,而采用棉籽壳发酵料制平菇栽培种,通过反复试验,其质量与熟料种无异。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配料发酵:棉籽壳50公斤,生石灰粉1公斤,50%多菌灵100克,尿素100克,水75公斤左右,拌匀后堆成高0.8米左右的圆锥形,稍拍实,顶部插入一支温度计,覆膜进行发酵。约经48小时,料内温度可达60℃以上,此时进行翻堆,复堆后经36—48小时,料温再次达60℃,棉籽壳呈棕红色,上长有大量白色菌丝,有股香味时,发酵即可结束。  相似文献   

10.
用生料制平菇凤尾菇菌种,具有工序简单,操作方便,降低成本,不需要灭菌消毒,发菌快,成活率高达95%以上,出菇早、产量高等优点。制作方法:选用新鲜干燥、无霉烂,并经太阳晒1~2天后的棉籽壳,进行堆制发酵。在堆制时,每百斤棉籽壳加多菌灵2两、石膏2斤、石灰粉1斤、水160~180斤左右,拌匀后堆制成圆锥形,上面盖好塑料  相似文献   

11.
平菇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新技术,系采用堆制发酵的方法,控制在适宜温度下,在一定时间内诱发85~90%的杂菌孢子萌发为容易杀死的营养生长体,然后给以热蒸气2小时就能达到灭菌效果,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适用于新鲜棉籽壳或初期污染料和陈旧结块的棉籽壳的灭菌,栽培时料内勿需再加多菌灵,在开放接种时亦不会发生污染。经灭菌处理的栽培料,质地腐熟软化,平菇菌丝生长快,健壮洁白,产量明显提高。此项新技术由河北省正定县棉花良种公司和河北  相似文献   

12.
竹荪栽培目前一般是采用煮料法和生料法,前者栽培易污染,后者栽培竹荪菌丝生长慢.发酵料栽培是集煮料法和生料法之优点,可避免重复感染,栽培料营养物质易被竹荪菌丝吸收利用.1990年分别在贵州赤水、四川彭县、合江等地用此法试验,成功率95%以上,平均收干荪100g/m~2,最高达500g.  相似文献   

13.
实践表明,用罐头瓶装料制平菇栽培种,菌丝生长比用袋装料好,瓶装菌种播后24小时菌种块开始萌发,而袋装菌种播后要3天才能萌发。瓶装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吃料快;而袋装的菌丝呈灰白色,吃料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罐头瓶制种,菌种接触点多,生长快,15天长满全瓶,菌龄短,菌丝代谢旺盛;而袋装菌种接触点少,生长慢,25~30天以上才能长满袋,菌龄过长,再加之袋口的水分蒸发快,上部菌丝容易干燥,有老化现象,从而降低了菌种质量。另外,用袋子制种成本也比较高,因为袋子只能使用一次,而罐头瓶制种,如瓶子不破可以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4.
草菇是一种腐生型真菌,在其栽培过程中,草菇菌丝只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分子量较小的单糖。因此,栽培草菇的培养料废棉或破籽棉必须经过堆料发酵阶段。堆料发酵的结果除了向草菇菌丝提供更便于吸收的营养外,还由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1985和1986年探索陈棉籽壳生料制平菇栽培种,并进行了小面积栽培试验,均获成功。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用1000公斤生料菌种进行扩大栽培试验,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制种方法:选用无霉变的陈棉籽壳,曝晒3天后加1%石灰、0.2%多菌灵拌匀,再称取0.5%糖、0.3%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少许溶于水拌入料中,含水量约65%。用纸盒作培养容器(规格50×66×33厘米),先在箱里衬一张薄膜,采用层播法(料三层种三层),播种量为10%(百公斤料用40瓶原种)播后稍压实,料厚10厘米,箱框上覆薄膜,置室内25~27℃下发菌,约培养10天菌丝满料即可分装塑料袋或罐头瓶,再培养5天菌丝全部长白即可出售。  相似文献   

16.
<正>平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多,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随着生产区域的扩大,平菇生产量逐年上升。平菇主要栽培方式依据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分为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三种。平菇发酵料栽培具有生料栽培的工艺简单、投资少和熟料栽培的安全可靠的双向优势,只要掌握了发酵技术,就可以在不消耗能源,不增加灭菌设备的前提下,以任意规模建堆发酵,现已发展成为平菇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建堆发酵是平菇发酵料栽培最关键的环节。发酵时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菌种“退化”。尤其是生料生产的平菇更为严重。这里所说的退化,主要指如下表现:(1)在试管斜面上,菌丝细弱,气生菌丝多,呈棉絮状;(2)在原种、栽培种生产中,菌丝弱、长势慢,易感染霉菌(绿霉菌最多);(3)在生料栽培中,表现为“吃料”慢,抗逆性差,易污染,产量逐渐(或骤然)降低等。  相似文献   

18.
发酵与未发酵的培养料种草菇,前者对产量的提高和预防害虫、害菌的发生都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在利用质量欠佳的原料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处理 1.生料:棉籽壳100斤,石灰粉4斤。 2.发酵料:棉籽壳100斤,石灰粉4斤,然后制堆,发酵15天,发酵过程中翻堆3—4次,每次翻堆时加入石灰粉2—3斤。  相似文献   

19.
目前竹荪一般采用煮料法和生料法栽培,前法栽培易污染,后法栽培竹荪菌丝生长慢。发酵栽培集煮料法和生料法之优点,可避免重复感染,促进栽培料营养物质的转化分解,利于竹荪菌丝的吸收利用,加快生长速度。1990年,笔者分别在贵州赤水、四川彭县、合江等地采用此法试验,成功率95%以上,平均每平方米收竹荪千品100克,最高达550克。  相似文献   

20.
蘑菇生产的全过程是:冬季制母种,次年春季制原种,夏季制栽培种,秋季堆料、上床播种、菌种覆土直至出菇采收。从蘑菇的生活史看,它的生长时间大部份都在秋、冬两季的低温季节。菌丝的生长温度是20~24℃,以秋季最为适宜。但培育栽培种是在炎热的夏季,我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夏季气候炎热,往往遇到32~35℃的高温。在这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