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小金瓜又称香瓜,是葫芦科南瓜属1年生草本植物。小金瓜具有种植适应性广、产量高、耐运输、耐贮藏等优点。2014年起,巴里坤县引进小金瓜试验种植,经过2年试种发现,小金瓜在我县平均667米2产量可达1 800千克,售价2.5元/千克,每667米2收入4 500元,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巴里坤县小金瓜种植技术总结如下。一、栽培方式小金瓜可采取育苗移栽或直播方式种植。如果大面积种植最好选择直播,以节约劳动成本。1.育苗移栽1育苗时间小金瓜对温度和光照都比较敏感,想要获得健壮苗,播期选择很重要。一般在温室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5.
<正> 水稻是我社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现已全部实现原种化。1979年全社水稻平均亩产816斤,较1978年亩产680斤增产20%,比1977年亩产600斤增产36%。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公社试验场划出26.2亩种子基地,每年种植2.2亩穗行24亩穗系,可收穗系种两万斤左右。育苗时把穗系种子分配到十三个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繁殖原种。每年原种面积1200余亩,可收原种70—80万斤,除满足94个生产队用种外,还可支援兄弟单位20—30万斤良种。  相似文献   

6.
<正> 油菜、花生复种,一年收两季油料获得成功,这种种植方式,为发展油料生产找到了新的途径。1978年一年两油试验田获得亩产油菜120斤,花生504斤;1979年试验田2亩,获得亩产油菜433斤,花生443斤。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种好油菜1、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用早熟高产的油菜良种“南阳41”,进行育苗移栽。于9月10日育苗,每亩下种量一斤,三片真叶定苗,苗距2寸,定苗后用40%的乐果1500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县合德镇利用双膜栽培香瓜,即采用小拱棚营养钵薄膜育苗,再定植到地膜上,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5年全镇双膜栽培香瓜面积为205亩,占香瓜总面积的58.5%,平均亩产4800斤,较露地直播增产60%以上。合东村村民王春才去年在麦田套栽2.1亩双膜香瓜,平均单产5800斤,亩产值高达1200多元。实践证明,双膜栽培具有早苗早发、早熟高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为了探索小麦亩产900—1000斤的高产规律和进一步明确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于1976—1980年在偃师县本校农场连续进行了小麦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年来,气候因素的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每年均有4一5亩试验田单产达到900斤以上。1977年5.7亩平均单产929.6斤,1978年5.65亩平均单产为966.2斤,1979年5.6亩平均单产900斤,1980年4亩平均单产906.5斤;其中1978年1.13亩平均单产1030斤。围绕高产试验调查测定了高产群体结构,并设置品种、密度、播期、种植方式及促控管理等辅助试验。现将所获资料和初步认识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种植杂交稻已有四年,1979年已发展到250万亩。四年来,收成两丰两欠,1976年试种单季杂交稻350亩,平均亩产1100斤;1977年扩至41.7万亩,单产降到758斤;1978年气候条件有利,195万亩平均亩产850斤;1979年受灾单产又降到785.7斤。从目前生产条件来看,约有60%的面积已经具备了亩产千斤左右的条件,但实际产量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0.
<正> 郑谷四号是以新农724为母本,安革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省内历年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均表现为丰产性良好,粮草兼优的品种,肥地种植一般较对照种增产22.4—32.2%。1977年巩县向阳大队50亩夏谷平均单产734斤,1979年161亩平均单产607斤。英峪大队第二生产队10亩单产达804.5斤。该品种为中熟种,夏播生育期82—96天,出苗至抽穗45—52天,抽穗至成熟38—44天。全生育期要求积温2050—2470℃。如郑州、荥阳等地丰产田积温为2250—2450℃单产750斤左右,而林县东曲大队试验田积温为2050—2120℃,单产仅300—400斤。另外苗期生长缓慢,据在郑州观察,平均每生  相似文献   

11.
1975~1978年,我市推广棉花薄膜育苗移栽,平均亩产仅101.2斤.产量之所以不如直播棉(1964~1974年平均亩产119.8斤),除枯萎病影响和茬口变化外,主要在施肥上仍按照直播棉的方法,不适应移栽棉的生育规律.1979年开始,我们总结了移栽棉花产量不高的原因,认识到移栽棉与直播棉有着不同的特点:一是移栽棉苗期大部分是在苗床,采取施足基肥,分次施用苗肥的方法,势必导致蕾期疯长;二是现蕾时间要比直播棉提早15~20天,基苗肥多了,大部分肥料在蕾期发挥作用,不利蕾期稳长;三是移栽棉根系分布浅,生殖生长时间长,用直播棉补施盖顶肥的方法,必然导致后期早衰.因此,针对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在施肥技术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正> 鲁山县蚕业原种场通过三年来的试验探索,初步获得了放养秋柞蚕的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978年试养1.35斤卵量的秋柞蚕,收茧1.35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万粒;1979年试养卵量14斤,平均斤卵产茧8300粒;1980年养蚕卵量12斤,在后期严重干旱情况下,仍然有一些试区斤卵产茧1.08万粒的好收成.试验证明,秋蚕的产茧量、重量、质量都有分别接近或超过春蚕生产的典型.下汤公社下纸房社员余廷兴1980年养秋蚕卵2斤,共收茧2.68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34万粒,百粒茧重1.3斤.发展秋柞蚕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得到  相似文献   

13.
1965年辽宁省水稻生产不論是老稻田或新稻田都获得了好收成。总产量比1964年提高30%左右。丰收的特点是幅度大,范圍广。如沈阳市52万亩水稻,在1964年亩产542斤的基础上,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左右的水平。全市有三个公社平均亩产达到700斤以上,有15个大队,73个小队达到亩产800斤以上,有2个人队,11个小队平均亩产900以上,并出現一个有565亩水稻千斤队。盘錦荣兴农場中央屯大队3900亩水田,在1964年平均亩产947斤的基础上,1965年又創造了亩产996斤的新纪  相似文献   

14.
<正> 郑州、开封地区油菜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都是低而不稳,单产低者20斤,高的也只有80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和试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晚播晚栽.据荥阳县农科所1979-1981年对该县广武、北邙、高村、王村、崔庙、城关等公社22个大队调查,甘兰型油菜的育苗时期在9月15-20日,比适宜播期晚7-12天,直播期在9月底到10月初,比适宜播期晚10-20天,此期播种的面积约占育苗和直播面积的80%和52%.麦垅套种绝大部分在小麦播种后或小麦出土时,大约占直播面积30%,占移栽面积的15-30%.晚播晚栽,油菜出苗慢不能形成壮苗,影响成活和安全越冬,据开封县调查,1976年插种油菜8.4万亩,由于晚播冬季严寒造成大批死苗,实收面积只有4万亩,废弃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5%.有些公  相似文献   

15.
马坝晚占1号是华南农学院和曲江县农科所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1979年定型并进行了试生产。在曲江县农科所(马坝)种植6.65亩,平均亩产812斤。初步确认了该种耐肥、高产的特性。1980年晚造在马坝公社马坝大队示范,种植460亩,平均亩产560斤。1981年曲江县扩大种植6000亩,其中列入中间试验重点示范的2000亩。1980年参加广东省晚造优质品种区域试验,马坝晚占1号亩产760.53斤比对照种双竹占548.67斤增产211.86斤,增产38.61%,名列第二位。米质经(81)粤粮农字209号文鉴  相似文献   

16.
贾娟花  张儒令  张荣  张艳 《农技服务》2014,(4):55-55,59
通过对酒用高粱育苗与直播进行对比试,结果表明,育苗移栽与直播产量差异与经济效益差异并不显著,育苗移栽亩产302.08公斤,直播亩产269.32公斤,育苗移栽比直播亩增产32.76公斤,增产12.16%。但直播比育苗节约成本育苗、移栽等成本约为200—300元/亩。说明直播与育苗移栽均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在试种杂交高粱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耕作制度的改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全年粮食总产,广大干群应用了高梁育苗移栽的成功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省农科所一年两季移栽“原杂十号”高梁,亩产2267斤;东台县曹(钅敝)公社灭螺新村三队,“原杂十号”移栽的亩产845斤,比直播亩产750斤增产13%;据泗洪县陈集公社红旗大队调查,十三块夏播高梁田中,移栽的十块田平均亩产550斤,比直播的三块田平均亩产470斤每亩多收80斤。  相似文献   

18.
偃师四号是偃师县农科所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郑引四号×郑州17)×6609〕早代材料中系统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经全省有关单位进行区域鉴定,被评为优良品种。我校从1977—1980年连续对该品种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产量表现三年来,我们在校农场(偃师)高肥水地试验,虽然经历了1977—1978年的干旱、冬暖,1978—1979年的倒春寒和1979—1980年的冬冷、春寒,由于良种良法配套,仍使亩产稳定在900斤以上,最高亩产(1.13亩)达1,030斤。其中1978年亩产966.2斤,1979年亩产937斤,1980年亩产913.5斤。三年共种8.45亩,平均亩产953.2斤,与对照郑引一号相比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9.
1982年清江市郊区公社南港大队第三小队,栽培早熟青椒2.313亩(大棚0.32亩、小棚1.99亩),上市产量达到2.866万斤,平均亩产12391斤,总产值6720.94元,平均亩产值2905.72元.与全大队同年栽培青椒65亩相比,提早上市17天,产量增长289.38%,产值增加495.73%.该队栽培青椒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湘农油2号是我工业原料作物教研室育成的甘兰型油菜早中熟品种。1976年育成,经湖南省1976—1977年,1977—1978年油菜良种区域试验和省内大面积种植,确认为湖南省油菜优良品种之一,并荣获湖南省1979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该品种1976年起在生产上试种,至19880年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一般亩产200到300斤,比当地原有品种增产3到5成,特别在湘中一带(长沙、望城、湘潭、益阳、邵阳等地区)表现突出。如1977—1978年在长沙县开慧公社开慧大队和(朗木)梨公社花园大队以及攸县丹塘大队(部分生产队)种植1,013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