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阳生植物羽衣甘蓝、花叶扶桑、红花檵木、细叶变叶木及阴生植物紫背万年青、紫背竹芋、红背桂和白蝶合果芋共8种彩叶植物的叶片结构及其显色部位,为探索园林彩叶植物的显色特性和呈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上述8种植物的新鲜叶片作为材料,用FAA固定后制作叶片结构的临时切片,显微观察摄影并分析.[结果]红背桂、花叶扶桑、羽衣甘蓝、紫背万年青、紫背竹芋这5种植物的显色部位在叶表皮中;细叶变叶木、红花檵木和白蝶合果芋这3种植物的显色部位在叶肉的栅栏组织或海绵组织中.[结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显色部位类似,色素存在于叶表皮或叶肉组织中,因此不能以生态习性的类型作为判断彩叶植物显色表达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太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1,(4):187-188,190
对驻马店市引进的11个彩叶植物优良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4种地被类彩叶植物中,红叶石楠和金森女贞在高度生长和冠幅增长方面优势明显,其次为红花檵木、洒金珊瑚;3种藤蔓类彩叶植物以花叶络石生长量为最大,其次为花叶蔓常青,金叶过路黄最小;2种小乔木类彩叶植物枫香生长较快,冠幅平均增长达356.25%,与北美红枫相比差异显著;宿根类花叶美人焦和红叶美人焦生长与原产地相比生长正常,生长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过程中叶形态特征和色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花檵木是一种在园林绿化上广泛应用的彩叶植物,夏季叶片会出现"返青"现象,导致观赏价值降低。本文对红花檵木红叶和绿叶、红花檵木回复突变的绿叶以及檵木叶片的叶形态特征和色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檵木的叶鲜重、干重、含水量和叶面积都比不同类型的红花檵木叶片下降,但是单位面积的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增加,质体色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类色素间比值与红花檵木转绿和复绿的叶片相近;②回复突变的红花檵木叶鲜重、含水量、比叶重、叶面积和色素特征等特征均与转绿叶片相似;③红叶转绿后,叶鲜重和叶含水量显著下降,但是叶干重显著增加,各种质体色素含量上升,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说明红花檵木转绿过程中逐渐失水,并伴随新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朱勇  黎灵琼  张英  袁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75-5978,5983
对昆明市主要公园的绿地调查表明,公园绿地中应用的彩叶植物有61种,分属36科。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彩叶植物有紫叶李、银杏、滇朴、三角枫、鸡爪槭、金叶女贞和红花檵木。彩叶植物类型中常色叶种类最多,有39种。公园绿地中彩叶植物常见的配置方式有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色块种植或基础种植。  相似文献   

5.
红花檵木是一种在园林绿化上广泛应用的彩叶植物,叶色夏季会出现"返青"现象,导致观赏价值降低。对红花檵木的红叶、转绿后的绿叶和回复突变的绿叶以及原变种檵木的叶片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①檵木及其变种红花檵木的不同叶片中表皮毛均为单细胞型,有单根型的,也有2~多根表皮毛1束型的,以1~4根1束的表皮毛类型为主,表皮毛的分布下表皮均多于上表皮;②表皮毛的分布规律檵木与红叶相似,转绿与复绿相似,红花檵木转绿后表皮毛的数量下降60%以上;③红花檵木叶片转绿后上表皮细胞显著缩小,下表皮和气孔器略微增大,气孔指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伟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129-132
彩叶植物对园林景观绿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深圳市18个公园3种类型的景观绿地灌草层植物展开调查,得出不同环境下灌草层彩叶植物的种类,并根据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等指标,对不同环境下灌草层植物进行分析,最后对不同类型景观绿地的彩叶植物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彩叶草、大叶红草、变叶木等彩叶植物在无郁闭度景观绿地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好;红背桂、金脉爵床等植物在林下景观绿地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好;花叶艳山姜是滨水景观绿地中应用较多的彩叶植物。  相似文献   

7.
彩叶植物在上海地区的种类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是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上海市城市主干道、公园、公共绿地、居民住宅区及学校的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上海地区选用的彩叶植物约有45种,以灌木和乔木居多,其中最常见且最多的有紫叶李、红花檵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在彩叶植物的应用上,上海地区各种园林景观所选用的彩叶植物类型基本相同,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彩叶植物应用面积较小,配置形式相对单调,且以交通干道隔离带中模纹花坛或彩篱、公园草坪中乔灌木的丛植或片植居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改善上海地区彩叶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两种野生石蒜的光合生理细胞学及栽培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花石蒜和红花石蒜的光合生理、细胞学及栽培特性研究,发现黄花石蒜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Pn、Ci、Co和Tr较高;而红花石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的Pn、Ci、Co和Tr较高。表明黄花石蒜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旺盛;红花石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旺盛。气孔密度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对两种石蒜上部叶片中段叶肉细胞的分析表明,红花石蒜的叶肉细胞较小,具有阳生植物叶肉细胞的特征;黄花石蒜的叶肉细胞较大,具有阴生植物叶肉细胞的特征。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性状分析表明,在大棚遮荫栽培条件下,黄花石蒜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较强;而红花石蒜在露天盆栽条件下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较强。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黄花石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需适当遮荫,而红花石蒜可直接露地栽培。对两种石蒜须根中段、鳞茎中部、子球发生部位的细胞学分析表明,子球发生部位的细胞具有较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是人工切割繁殖的理想部位和组织培养较好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9.
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金缕梅科檵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湖南等地主要园林彩叶植物。针对生产与应用中存在的“季节性花叶”现象,对其表型及光合特性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所有调查的292个样方中花叶表型,根据叶片颜色和大小将红花檵木这种异常花叶类型分为叶片变小的花叶(A)、绿黄相间花叶(B)、红黄相间花叶(C)、黄化或白化叶(D)、红色斑点(块)花叶(E)5类典型表型;5类表型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占比间差异各不相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E>CK(正常叶)>B>A>C>D,花色素苷含量表现为CK>A>C>E>B>D,类胡萝卜素表现为D>B>C>CK>E>A;5类表型叶片横切面结构观察与色素含量测定基本相符,叶片细胞层间叶绿体呈现不均匀分布,导致各类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形成差异;5类表型叶片中A类的最大荧光值、PS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均为最高,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E类的初始荧光值与叶绿素含量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哈尔滨3种彩叶植物的光合蒸腾特性及叶绿素含量,以期为北方园林彩化、树种选择和日常养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金叶榆、紫叶李、紫叶稠李3种彩叶树种的光合蒸腾特性,并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3种彩叶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日最高蒸腾速率及单位叶面积日蒸腾释水和吸热量等方面均表现为金叶榆紫叶李紫叶稠李。3种彩叶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则表现为紫叶稠李紫叶李金叶榆。[结论]3种彩叶植物中光合能力越强,叶绿体色素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25种南亚热带植物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耐阴性,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其种类包括目前正在推广的园林植物和采自森林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用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片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Φ)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25种植物可分为3类: 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硬枝老鸭嘴、百两金、野芋、桢桐、板蓝根、狮子尾、红背桂、虾脊兰、宫粉郁金和黑骨蕨等10种,第2类为耐阴性中等的石柑子、大花鸳鸯茉莉、北江砂仁、崖爬藤、合果芋和华南胡椒等6种,第3类为耐阴性相对较弱的可爱花、鸡爪兰、咖啡、扇蕨、棕叶九尾草、草果、千年健、大叶仙茅和虎舌红等9种.Pn与Chl a/b值和R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hlb呈显著的负相关;LCP与LSP呈显著正相关;Chl b与Chl a和Chl a+b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Chl a/b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A呈显著正相关,与LW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