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验证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对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影响程度。【方法】以“两广二号”正、反交一代杂交种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库外保护时间(2~7 d,25℃)和不同内库冷藏时间(30~110 d,3~5℃)的蚕卵,经同一标准浸酸处理后统计其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结果】冷藏时间相同,库外保护时间短的冷藏浸酸种比库外保护时间长的发育快,而库外保护时间间隔越长,蚕种孵化整齐度越差。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库外保护时间的冷藏浸酸种实用孵化率提高明显,冷藏时间达到70 d以上,其实用孵化率全部达到生产要求(90.0%以上);而且不同库外保护时间的冷藏浸酸种孵化整齐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冷藏浸酸种的卵龄差过大、内库冷藏时间不足等容易出现孵化不整齐。因此,在生产上应尽量减少冷藏浸酸种补种,防止蚕种孵化不整齐。 相似文献
2.
不同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对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验证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对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影响程度。【方法】以“两广二号”正、反交一代杂交种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库外保护时间f2~7d,25℃)和不同内库冷藏时间(30~110d,3~5℃)的蚕卵,经同一标准浸酸处理后统计其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结果】冷藏时间相同,库外保护时间短的冷藏浸酸种比库外保护时间长的发育快,而库外保护时间间隔越长,蚕种孵化整齐度越差。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库外保护时间的冷藏浸酸种实用孵化率提高明显,冷藏时间达到70d以上,其实用孵化率全部达到生产要求(90.0%以上);而且不同库外保护时间的冷藏浸酸种孵化整齐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冷藏浸酸种的卵龄差过大、内库冷藏时间不足等容易出现孵化不整齐。因此,在生产上应尽量减少冷藏浸酸种补种,防止蚕种孵化不整齐。 相似文献
3.
蚕种滞育卵浸酸冷藏再浸酸实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滞育印浸酸冷藏再浸酸的实用孵化率与室温保护日数、初浸酸比重、冷藏日数和品种等有关系。试验表明不同品种宜采用不同技术措施。一般说来室温保护20d内,初浸酸比重为1.085~1.094,冷藏50~60d,可得到90%以上的实用孵化率,满足秋种调节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蚕种是制种单位和广大蚕农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秋用蚕种的冷藏浸酸,是秋用种孵化齐一的关键处理措施之一.而搞好冷藏浸酸工作是生产高质量蚕种的一个关键环节.蚕种的冷藏浸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工序复杂、环节多、时间紧、风险较大、要求较严的技术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谨慎操作,稍有疏忽,轻者蚕种死卵增加,孵化不齐,重者蚕种报废,给种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春制秋用蚕种多采用冷藏浸酸方式.多年来,贵州省生产上采用产卵后25℃温度保护40~45 h,入库5℃冷藏40 d后浸酸,蚕种孵化齐一.但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易造成入库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入库种产附欠佳及张种卵量不足等现象.自90年代初以来,贵州省繁种部门开始对产附不足的平附种次日产卵补种后入库的生产性进行过试验探索,取得一定的试验效果.为了对次日产卵补种的蚕种冷藏浸酸提供依据,1998年开展了蚕卵不同时间入库冷藏浸酸孵化实用性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7.
交配室、产卵室和保卵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感温时间与搓卵方法对孵化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室、产卵室和保卵温度分别以16~20、18~22、6~8℃为宜,感温72 h孵化率最高,达95.2%,感温超过30 h时不同搓卵方法孵化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主要探讨了转青卵冷藏时间对不同家蚕品种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青卵最安全冷藏时间为9d。杂交种转青卵较日系东旺种耐冷藏。 相似文献
9.
对于二化性蚕品种苏·华、苏·肥:1.给予不同冷藏日数后出库浸酸。2.即时浸酸后再用不同日数冷藏。3.对于冷藏日数不同的种,按标准盐酸浓度和液温给予不同浸渍时间刺激。三组结果:第1组,冷藏5d出库浸酸的蚕种,正反交平均实用孵化率达到64.88%。随着冷藏日数的增加,孵化率呈上升趋势。冷藏达到40d的蚕种,正反交平均实用孵化率达到98.79%。第2组,蚕种即浸后冷藏20d,正反交种平均实用孵化率达86.82%。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孵化率逐渐降低,冷藏到50d的蚕种,正反交的实用孵化率只有70.84%。第3组,冷藏25d出库的蚕种,浸渍时间不论延长几分钟,正反交平均实用孵化率都最低,只有82.78%。随着冷藏日数的增加,实用孵化率也相应提高。冷藏达到40d的蚕种,即使不延长浸酸时间,实用孵化率正反交平均都达到了98.37%。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家蚕卵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孵化酶基因(BmHE I和BmHE II)、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和周期蛋白基因(Period)在不同卵形间的表达规律,为阐明家蚕卵形指数与孵化率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调查家蚕Nistari品种野生型正常形品种(Nistari+)及其新突变体纺锤形品种(Nistari-)的卵形指数、孵化率、受精率和转青死卵率,分析其卵形指数与孵化率的相关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蚕卵胚胎发育后期孵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Nistari+蚕卵的平均卵形指数为1.26,极显著低于Nistari-蚕卵(1.73)(P<0.01,下同);孵化率为96.22%,极显著高于Nistari-蚕卵(51.33%).当Nistari+蚕卵的卵形指数为1.24~1.25时,其孵化率(97.39%)和受精率(98.84%)均最高,转青死卵率最低(2.61%);而Nistari-蚕卵的卵形指数为1.77~1.81时,其孵化率(56.52%)和受精率(74.87%)均最高,转青死卵率最低(43.4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istari蚕卵孵化率、受精率和转青死卵率与卵形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受卵形指数影响.在蚕卵胚胎发育后期(孵化前),Nistari+蚕卵的BmHE I、BmHE II、Chitinase和Period基因大量表达,对应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NISTAR-蚕卵.[结论]家蚕Nistari品种的卵形指数与孵化率存在一定相关性,而BmHE I、BmHE II、Chitinase和Period基因的表达差异是导致Nistari-蚕卵与Nistari+蚕卵孵化率差异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磷脂酰肌醇3-激酶是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因子,对细胞生长、调节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家蚕(Bombyx mori)表达序列标签(EST)搜索及基因组DNA的预测,利用RT-PCR克隆得到家蚕磷脂酰肌醇3-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mpi3k。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mRNA全长3 368 bp,其开放式阅读框(ORF)大小为3 165 bp,编码产生1055个氨基酸。其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122.79 kDa,等电点为7.32。通过对BmPI3K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BmPI3K保守性较高,包含5个PI3K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推测其参与了家蚕的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分析和探讨,认为浴种后的保护温度不当、散卵浴消加速胚子活性化、不同蚕品种自身抵抗低温能力不同及蚕种保护阶段的温湿度和技术处理不当是影响春制越年蚕种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加强蚕种的保护工作、适当推迟浴种时间、加强浴种后的蚕种冷藏保护工作、严格技术操作,减轻蚕卵摩擦、加强蚕种的出库技术处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春制越年蚕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贮存时间对海兰褐祖代鸡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为规模化种鸡场孵化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将来源相同的种蛋分别贮存2、3、4、5、6、7、8、9、10,1、1 d,其他贮存条件相同.同机同批孵化,分析其受精蛋孵化率.实验结果表明:贮存9 d以内的种蛋,各贮存日龄间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贮存2 d与10 d;8 d、9 d与11 d间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贮存2~7 d分别与贮存10 d,贮存3~4 d分别与贮存11 d之间的受精蛋孵化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保存期超过9 d后,受精蛋孵化率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7.
Xia Q Zhou Z Lu C Cheng D Dai F Li B Zhao P Zha X Cheng T Chai C Pan G Xu J Liu C Lin Y Qian J Hou Y Wu Z Li G Pan M Li C Shen Y Lan X Yuan L Li T Xu H Yang G Wan Y Zhu Y Yu M Shen W Wu D Xiang Z Yu J Wang J Li R Shi J Li H Li G Su J Wang X Li G Zhang Z Wu Q Li J Zhang Q Wei N Xu J Sun H Dong L Liu D Zhao S Zhao X Meng Q Lan F Huang X Li Y Fang L Li C Li D Sun Y Zhang Z Yang Z Huang Y Xi Y Qi Q He D Huang H Zhang X Wang Z Li W Cao Y Yu Y Yu H Li J Ye J Chen H Zhou Y Liu B Wang J Ye J Ji H Li S 《Science (New York, N.Y.)》2004,306(5703):1937-1940
We report 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Bombyx mori), covering 90.9% of all known silkworm genes. Our estimated gene count is 18,510, which exceeds the 13,379 genes reported for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omparative analyses to fruitfly, mosquito, spider, and butterfly reveal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gene cont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