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邵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20-120,122
在棉花的生育期全程化学调控,可以达到籽棉高产优质的目的。详细介绍了棉花化学调控的作用、体会、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棉花化学调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花化控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畴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221-221
化学调控技术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化学调控技术的作用,把握在棉花上使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当前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化学打顶剂棉田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打顶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制延缓或抑制棉花顶尖的生长,从而达到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目的。利用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棉花化学调控团队提供的化学打顶剂在图木舒克市开展棉花打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化学打顶剂可以有效抑制棉花顶端生长,达到人工打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可以协调棉花的生长发育,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早熟、增加效益的目的.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调控作用及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群体,为棉花的高产优质打下基础。本文重点阐述了棉花化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并提出了怎么减少误区、避免误区以及正确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1试验目的化学调控是棉花栽培管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而且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重叠时间长。适时适量地化学调控,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株型,使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最大化,达到个体稳发稳长、群体结构合理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棉花的增产潜能。目前农一师在棉花化学调控技术应用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已形成一套新的调控技术模式,其效果通过了实践验证,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升沙雅县棉化生产管理水平,在借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栽培技术应用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美珍 《农业展望》2010,6(2):50-55
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棉花生产上的主要栽培技术,即育苗移栽培、地膜覆盖和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阐述了中国棉花生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棉花株型调控是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优化株型,从而使棉花更好地利用温、光、水、肥等资源,获得高产。本试验着重从种植密度、化学调控方面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棉花化学调控是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和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化学调控的重点:控好无效高度,留够有效高度。  相似文献   

10.
李改娣 《河南农业》2013,(9):42-42,57
近几年来,安阳县在棉花生长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化学调控技术,促进了棉花早发稳长和棉花产量的提高,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革耕作制度、增强棉花抗逆性,达到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新技术。一、棉花上主要应用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及作用(一)种类l、营养型生长调节剂。使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可以补充作物营养,协调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促进作物营养平衡,满足作物营养需求。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多为广谱性,既具有营养作用,又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API(ArrowheadProteinaseInhibitor)基因转入棉花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对棉铃虫抗虫性鉴定和PCR、RT PCR、Southernblotting分析 ,证明获得了表达API基因的抗虫棉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6-1999年连续4年用棉田常用三类除草剂盖草能,乙草胺,草甘膦按常规方法防除棉田杂草,观察一除草剂连续使用后棉田杂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使用单一除草剂对棉要草种群结构影响显著,盖草能作用后,禾本科杂草的发生量逐年下降,至第四年已不再发生,而阔叶草的发生量在禾本科杂草被防除的当年即迅速上升,且大大超过对照(不用药)杂草发生总量,乙草胺处理能显著控制杂草的发生量,但残存杂草尤其是阔叶杂草逐年增多,到第三,第四年,田间生物量也接近对照,草甘膦连使用后,虽当年除草效果良好,但次年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并未得到控制,禾本科草,阔叶草逐年略有上升,且结构有所变化,阔叶杂草上升量略快于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3.
杂种棉“苏杂16”的杂种优势及F2自交衰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苏杂16”为材料,连续两年测定其F1,F2的1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的自交衰退率,结果表明:(1)苏杂16F1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极显著水平,其中铃重优势大于结铃数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单铃种子数和结籽效率的杂种优势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中,比强谨亲优势显著,竞争优势极显著。(2)苏杂16F2皮棉产量及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杂种优势虽存在衰退现象,但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铃数优势大于铃重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以子指的优势为主。(3)苏杂16F1,F2的衣分均具微小中亲优势,而竞争优势显著低于对照组“泗棉3号”,纤维整剂度均本及对照接近,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无意显著,F1,F2的株高杂种优势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4)F1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5)只要亲本选配得当,F2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杨梅资源的利用及生态效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多角度研究了杨梅资源的利用。浙江省有杨梅3.8万hm^2,年产量近13万t,主产区为宁波、台州和温州等3市,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4.76%和78.39%。县(市)中余姚杨梅面积最大,慈溪产量为最高。主产区大面积平均单产7.50-9.75t.hm^-2,小面积丰产林45.00t.hm^-2;大小年明显,小年减产65.95%,杨梅树冠和树形有极强的阻截暴雨,减少地表径流以及蓄水能力,地表径流比草坡减少11%,,树冠下部凋落物平均厚度5.5cm,每株成年树可保存0.30-0.69m^3的降水量。根部有放线菌共生,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与其混栽的经济树产量和经济效益。杨梅适应性强,幼树耐阴,能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的砾质壤土与成土母质上生长,在残次松林、母树林和杂灌木丝中造林而不需破坏原有植被。同时介绍了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及果品营养成分和加工利用。表6参8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结构、植物形态以及植物生长过程的仿真与模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深受农林工作者的重视,基于L系统的基本思想。讨论分形的计算机生成技术的植物的结构和形态的仿真模拟方面的应用,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将Lindenmayer方法应用于植物形态的模拟。同时利用UurboC 语言编程实现,图5参5。  相似文献   

16.
广灭灵防除移栽油菜田杂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00年,广灭灵36CS对油菜田杂草效果及油菜安全性室内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广灭灵是防除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等油菜田主要阔叶杂草的有效药剂,对油菜较安全。虽易引起油菜白化,但可通过选用耐药力较强的秦油2号、蓉油4号等品种,培育壮秧,大苗移栽,适当延长施药到移栽间隔期等措施来解决;若在油菜移栽前,用广灭灵81~108g/hm^2与乙草胺337.5~450g/hm^2混用,不仅可降低广灭灵用量,而且能明显降低油菜白化率,并能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促使油菜籽增产。  相似文献   

17.
江苏部分地区小菜蛾对常规农药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京、苏州、连云港和淮安等地区采集的小菜蛾进行室内抗药性测定,发现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药性为78~324倍;对敌敌畏抗药性为10倍;对灭多威抗药性为25倍左右;对杀虫单、氟铃脲、宝路、抑太宝和锐劲特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菊酯类农药、敌敌畏和灭多威已失去防治小菜蛾的实际意义;氟铃脲和灭虫灵对小菜蛾有优异的防效;将杀虫单配成微乳剂可提高对小菜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土壤铝对林木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PH值下降;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虽无明显差异,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根中铝含量降低,但钙含量继续升高。这说明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有抑制作用,而钙对铝有拮抗作用。表3参7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雷竹引种与适生区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数量化回归对雷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坡向,土壤肥力,土壤质地,7月平均气温,春、秋季降水量等对雷竹生长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量等9个气象因子,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计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81个气象站与雷竹原产地之间的相似程度,结合雷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分划出3类适宜引种区。图1表2参4。  相似文献   

20.
乙醇/己烷混合溶剂一次性浸提油茶枯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5%乙醇和已烷构成的混合溶剂的特性、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优质及混合溶剂对油茶枯饼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5%乙醇和已烷的体积比在7:30-4:6范围内,两者均可混溶,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温度有提高的趋势,混合溶剂对茶油的最大溶解度在14.0%左右,当95%乙醇和已烷的体积比为5:5,浸出温度为58℃,料液比为2:1,浸出时间为5h时,对残油和油茶皂素的提取较合适;残油和油茶皂素的得率分别为3.6%和7.0%,表6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