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郑州市动物园草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和采取有效的寄生虫防治措施,采用饱和糖水或饱和盐水漂浮法,分别于2003年、2006年两次对郑州市动物园草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2003年,郑州市动物园15种草食动物寄生虫阳性率高达52.5%(21/40),但感染强度较小,主要寄生虫为线虫、球虫;金丝猴鞭虫感染严重。2006年,调查21种草食动物和14种灵长类动物,寄生虫总阳性率为32.58%,其中球虫、毛首线虫、绦虫、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5.66%、13.25%、4.82%、1.2%;用甲苯咪唑、害获灭、地克珠利等药物对分别对阳性动物进行驱虫试验。结果表明,除金丝猴毛尾线虫外,其余寄生虫病驱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畜禽寄生蠕虫形态学分类更加方便、简捷,采用Visual Basic可视化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根据绦虫纲、吸虫纲、线虫纲和棘头虫纲的各目、科和属的虫体形态特征建立数据库,通过资料查询系统,可方便快捷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同时模拟寄生虫形态学分类检索的步骤,以虫体名称与虫体形态双向检索,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本系统对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公共卫生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海关进出口检疫以及市场检验等项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臭氧化葵花油(Oleozon)良好的稳定性与极强的氧化性,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为验证Oleozon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前景,以食用葵花油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Oleozon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及其对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进而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不同剂量Oleozon对甜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Oleozon对二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最低剂量Oleozon(0.5 g/L)对二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优于饱和臭氧水,当其浓度高于2 g/L时,其对二龄幼虫的杀灭效果较50%辛硫磷1000倍液更为显著。此外,Oleozon对于卵囊中虫卵和游离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与其浓度正相关,当Oleozon浓度高于5 g/L时,其对于卵囊中虫卵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而不同浓度Oleozon处理后其对游离虫卵的抑制率达到了51.1%~96.8%,而50%辛硫磷对二者的抑制率分别为28.9%和57.4%,臭氧水对二者的抑制率仅为14.3%和33.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Oleozon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病,其中,5 g/L及10 g/L的Oleozon的防效最为显著(分别为79.2%和88.7%),而对照药剂的防效分别为18.9%和50.9%;此外,Oleozon处理后甜瓜的根结数、二龄幼虫数量及虫卵数量显著降低,且根系发育状况较好,说明施用Oleozon能够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对甜瓜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4种生物制剂对烟草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草根结线虫已成为攀枝花市烟区烟草的主要病害,对烟草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生物杀线虫剂,2017-2018年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干坝子村进行了4种不同生物杀线剂对烟草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通过防治效果、二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增产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了供试生物制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的药效。结果表明:‘永卫?168’水剂在防治效果、二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增产率方面综合表现最好,用药后120d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效为62.11%、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为81.05%、增产效果高达53.08%,说明‘永卫?168’ 水剂在烟草根结线虫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线虫分布特征。本研究以3个产业带179个果园土壤总DNA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包含线虫2纲,12目,93属,其中Hexamermis是优势属,分别占陕北山地、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产业带的92.20%,89.73%和88.63%。不同产业带(纬度)和海拔对线虫ACE和Shannon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产业带线虫在属水平分布更相近。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及pH与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属Hexamermis和Paratylenchus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线虫组成较丰富,但优势属较少。除纬度和海拔外,改良土壤因子对优化线虫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苗期盆栽的方法,以五寨黑豆(抗)、07-2-10-6(抗)和合丰35(感)、07-2-7-14(感)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抗性大豆对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寨黑豆及07-2-10-6根系分泌物能抑制线虫卵的孵化,而合丰35及07-2-7-14根系分泌物能刺激线虫卵的孵化。培养10d后,合丰35及感病后代07-2-7-14的线虫卵孵化相对值分别为3.71和4.38,五寨黑豆及抗病后代07-2-10-6的线虫卵孵化相对值分别为0.89和1.39。大豆根内各龄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侵入抗病品种中的J2幼虫数量较少,只有部分J2幼虫可以进一步发育成高龄期的线虫,且发育速度迟缓,雌雄比值为1∶4.13;侵入感病品种中的J2幼虫群体数量大,多数能够正常发育成更高一级的虫体,发育速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中的J2幼虫,雌雄比值为10.56∶1。五寨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是其根外抗性、抗发育和抗繁殖多种抗病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情况以及病原种类,提出根结线虫病安全高效的药剂防治技术,实现陕西西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目标。于2022年5月在西安市鄠邑区主要设施西瓜种植基地,对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采集根部样品进行根结线虫分离,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不同产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的种类,并对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鄠邑区西瓜主产区平均病田率达92.9%,病株率88.7%,病情指数73.1。2龄幼虫、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指标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地区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药剂试验表明,98%棉隆微粒剂防治效果显著,每公顷土壤施用150 kg为适宜的使用剂量,30 d的防效100%,70 d的防效92.1%;同时在西瓜移栽前用2250 mL/hm2的41.7%氟吡菌酰胺进行土壤处理即可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70 d后相对防效75.7%,效果优于药剂灌根。  相似文献   

8.
优质早稻T78优2155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已通过福建、广西、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为了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对优质早稻T78优2155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4.0~5.2叶移栽,每公顷插16.5~31万丛,施纯N量155~212kg。  相似文献   

9.
贵州黑马羊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贵州黑马羊生长发育特点,为羔羊培育、肉羊育肥、草场监测、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实际观察、试验测定和横纵向比较等方法对黑马羊的生长发育、产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黑马羊6月龄公、母羊体重为(18.46±3.29) kg和(17.35±3.23) kg,均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P<0.05);周岁公、母羊体重为(29.39±5.51) kg和(24.53±5.67) kg,成年公、母羊体重为(40.08±7.73) kg和(34.90±6.56) kg,周岁和成年公、母羊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 (P<0.01)。周岁公羊、成年羯羊屠宰率为48.50%、51.61%。公、母羊生长速度0—3月龄最快,日增重为129.56、126.33 g;0—6月龄次之,日增重为88.12、84.59 g;其他月龄段逐渐下降。已探索出贵州黑马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速度胜过贵州黑山羊,且有其特有的外表特征、遗传性稳定,有必要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 hm-2 或1.20%,其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在1980年丰抗号品种育成时期。丰抗2号和丰抗8号是该地区最早育成的含有1B/1R染色体和Rht-D1b矮秆基因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抽穗期提前、株高显著降低、生物学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1%、-0.70%、0.35%、-0.50%、0.63%、1.12%和0.79%。通过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来增加每穗粒数,通过提高灌浆速率来提高千粒重,再把高穗粒重与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结合在一起,是北部冬麦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发生调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到2月,对济南市、青州市和淄博市3个地区的123个保护地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种植年限、种植作物、施肥、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采用的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等内容。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1月1日,种植5年的保护地所占比例最大为23.6%,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发病率为63.4%,番茄等易感作物的种植面积高达78.0%;种植1~5年的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害发生较低且稳定,6年以上的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并且存在较大差异。施用有机肥料利于提高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生产中常用化学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病,其他方法如轮作,高温闷棚(石灰氮)等,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根结线虫病是马铃薯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根结线虫病的农艺防治措施,本文开展了品种抗性评价、稻、薯轮作和土壤淹水下的线虫消减动态研究。抗性评价试验表明, 18个品种(系)中没有筛选到同时抗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材料,品系1002-1和品种丽薯6号相对抗性较好,青薯9号和合作88相对敏感。马铃薯根结线虫发病土壤中可同时检测到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形态。水旱轮作试验表明,经一茬水稻栽培可使土壤中根结线虫虫态完全消失,再种植马铃薯也不再发生根结线虫病,且马铃薯有效产量显著提高,青薯9号、合作88和丽薯6号的单株有效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50.5%、43.7%和26.0%,差异均极显著, 1002-1单株有效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稻、薯轮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索水旱轮作的防治机制,观察了土壤淹水进程中各种虫态消减动态。结果表明,在淹水过程中,根结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不同虫态此消彼长,要淹水60 d以上,土壤中才检测不到所有形态虫体。水早轮作中水稻生长期淹水时间足够长,满足防治线虫的淹水条件。因此结合抗病品种选用进行稻、薯轮作是防治马铃薯根结线虫病既绿色环保又可持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O157:H7(ΔhlyΔstxΔtoxB)口服能否减少亲本株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选用3月龄山羊,首先口服接种O157:H7(ΔhlyΔstxΔtoxB),分别于第7,14天再次口服接种亲本株O157:H7,监测亲本株O157:H7的排菌持续时间和排菌量。结果表明:O157:H7(ΔhlyΔstxΔtoxB)口服后第7天攻击亲本株O157:H7,第4天检测不到亲本株O157:H7的排菌;第14天攻击亲本株O157:H7,第9天检测不到亲本株O157:H7的排菌。直接口服亲本株O157:H7,排菌一直持续到第25天。口服O157:H7(ΔhlyΔstxΔtoxB)能够减少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为研制EHECO157:H7基因缺失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摘要:将福建省划分为三个水稻种植区,选取19个样点,采用近5年(2000-2004年)中逢单年份的产量进行CERES-Rice模型参数的调试,逢双年份的产量用于检验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利用GISS GCM Transient Run 的输出值生成了每个样点2030及205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在各情景文件下运行CERES-Rice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当前气候情景(BASE情景)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再结合蒸散比(β)、产量波动系数(F)等指标,定量评价了未来气候渐变过程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渐变的若干可能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1)研究区域水稻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条件将变得不如目前湿润;(2)研究区域早稻及单季稻生育期都将不同程度的缩短,后季稻2050情景下有所延长;(3)闽东南及闽西北双季稻区产量在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均表现为减产,且减产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闽西北山地气候的单季稻区表现为增产;(4)当前闽东南水稻的稳产性最差,闽西北双季稻区的稳产性较好。未来气候变化中水稻稳产性将变差;(5)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福建省水稻总产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福建省1978-2004年66个县(区)的粮食单产资料,通过统计处理得到相对气象产量,并以相对气象产量的变化来表征福建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程度。采用歉年平均减产率,歉年减产率变异系数,相对气象产量小于-5%的保证率三个风险指标作为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来评估福建粮食单产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全省各县综合风险指数介于0.08~0.73之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平潭县、泉州和漳州的大部县市、龙岩和三明的西部县市、宁德市东北部和南平的部分县市,这些区域的台风、暴雨、干旱和寒害等灾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大;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沿海县市及内陆县市,气象灾害对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相对小些。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时空动态变化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建立由13个因子组成的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省、地市、县分析各区各因子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3个农业生态环境因子中除了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率、灾害面积率为东部沿海好于西北部外,大多数因子西北部好于东部沿海。福建省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百分率、草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百分率、灾害面积率、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呈逐年代变差的趋势。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棕榈科植物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24种主要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病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确诊了23 种病害,其中4种为国内新发生病害。明确了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发生的主要病害,为棕榈科植物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为福建省菜用大豆育种、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对2015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在福建省不同生态区7个地点试验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在福建省春播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试9个品种春季种植采青日数79.4~88.4d,鲜荚产量8268.45~9190.50kg/hm-2,标准荚产量5942.70~7498.80kg/hm-2,株高23.79~46.89㎝,主茎节数7.0~9.7节,有效分枝数2.8~3.4个,有效荚数19.0~24.4个,荚重48.22~61.00g,鲜百粒重73.39~89.86g,标准荚长×宽5.18~6.07×1.29~1.46,标准荚数280.8~373.7个/kg;根据福建省菜用大豆品种审定标准,推荐‘交大127’、‘闽豆7号’续试。  相似文献   

20.
两种茶翅蝽卵期寄生蜂的竞争关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26±1℃下,研究了茶翅蝽沟卵蜂和平腹小蜂对寄主卵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卵;寄主卵先被沟卵蜂寄生,发育0~4d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出蜂绝大多数为平腹小蜂;发育6d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沟卵蜂羽化率可达92.31%。寄主卵先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发育0~1d内再供沟卵蜂寄生时,出蜂以沟卵蜂为主;发育2d以上再供沟卵蜂寄生,出蜂多为平腹小蜂。新鲜的卵利于蜂的寄生和羽化,寄生已发育4d以上的寄主卵,出蜂率很低。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6月上旬~8月中旬可见平腹小蜂成虫活动。从9月上旬开始,两种寄生蜂及寄主卵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