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方法的定量检出限为9.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2%,回收率为89.2%~111.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的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可准确、快速测定粮食、食品、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比较了液液萃取、多功能净化柱、硅胶柱和免疫亲和柱的净化效果,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净化方案.最佳方案的检出限为3.9 μg/kg,液液萃取净化法的回收率在92.1%~101.9%之间,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法的回收率在86.5%~95.8%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为例,通过对标本采集及其处理、测量前的物品准备、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判读结果的分析等环节中注意事项的描述及分析,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度。该文中部分内容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食品中真菌毒素时是通用的,在食品卫生检测中会经常用到。  相似文献   

4.
小麦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况初探(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扦取小麦样本48份,玉米样本33份,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免疫技术和荧光光度仪测定扦取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为100%,浓度范围0.014~0.47mg/kg。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为100%,浓度范围0.018~0.73mg/kg。玉米污染程度高于小麦。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主要危害和降解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物理和化学降解法存在能耗高,破坏粮食品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而生物降解法具有效率高、特异性强、对粮食品质无影响和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毒素降解方法。同时,还概括了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主要作用机理,为后续相关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利用臭氧气体降解玉米籽粒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效果.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方式、温度以及玉米水分条件下,臭氧降解玉米籽粒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的效果情况.结果 表明,臭氧能够降解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臭氧对水分高的玉米籽粒的毒素降解率效果较低水分的好,且在低温条件下臭氧降解效率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小麦及面制食品重要的安全风险之一。为明确真菌毒素在小麦磨粉及食品加工链条中的变化规律,解决目前我国尚缺少面粉和面制食品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问题,开展小麦真菌毒素污染风险评估,以受玉米赤霉烯酮(ZEN)污染的小麦为材料,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了不同磨粉组分及馒头、面包、面条加工过程中不同环节加工品中ZEN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磨粉后粗麸皮和细麸皮中ZEN的含量显著升高,达到小麦籽粒的2倍以上,小麦粉中ZEN的含量平均降低70%以上;小麦粉加工成馒头和面包后,ZEN的含量分别增高1.8倍和1.0倍,加工成面条后因ZEN在煮制过程中部分溶于水中而降低3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过程对小麦及面制食品中的毒素水平有显著影响,对小麦、面粉及不同的小麦制品分别制定ZEN限量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与冬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傅永福  孟繁静 《作物学报》1994,20(3):271-276
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了冬小麦(燕大1817)(Triticum aestivum L.Yan Da 1817)在不同条件(低温、短日或长日)下内源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以下简称ZEN)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在不同时期外施ZEN探讨外源ZE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EN可能是冬小麦生长与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之一。短日诱导可以代替低温春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实体分子活性毒性实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实验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3.1client,以强雌激素活性的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对粮食中的主要毒性物质-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两种降解产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的雌激素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对于雌激素的两种特异性受体α雌激素受体以及β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能量分别为-38.9894kcal/mol、-41.937kcal/mol、-27.6144kcal/mol,软件对接评分分别为:玉米赤霉烯酮113.570和106.956;α-玉米赤霉醇94.0647和72.6476;β-玉米赤霉醇115.28和107.458;计算机对接实验表明,这三种物质均有很强的雌激素活性,并且活性大小为:α-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烯酮β-玉米赤霉醇。  相似文献   

10.
测定玉米中伏马毒素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串珠镰刀菌繁殖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玉米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极易受到伏马毒素的侵染。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伏马毒素污染的玉米及其制品可导致马白脑软化症、猪肺水肿综合症,还可诱发人类食管癌和胎儿神经管畸形等疾病。本研究建立了应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中伏马毒素B1和B2的方法,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法进行了准确性和再现性评价。结果表明,FB1和FB2线性范围分别为0.06~5.00 μg mL-1和0.04~2.50 μg mL-1,回收率分别为76.6%~93.8%和77.9%~93.4%,FB1和FB2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09 mg kg-1、0.06 mg kg-1,实验室内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均低于5%,实验室间再现性测定的变异系数低于6%。上述结果说明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及同一实验室重复性和多家实验室的再现性评价结果优良,适合作为伏马毒素的测定方法。应用该方法对310份玉米进行了伏马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大田、存储玉米伏马毒素总量范围分别为0.20~9.06 mg kg-1、0.21~6.10 mg kg-1,建议应加强玉米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监控,保证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品中赭曲霉毒素A。样品用甲醇与NaHCO3体积比为60:40的溶液提取,经免疫亲和色谱柱纯化,应用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空白样品按照质量分数为1.0,20,50μg/kg添加赭曲霉毒素A,回收率为75.0%~102.0%,精密度小于15%,方法检测灵敏度为0.5μg/kg。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料中赭曲霉毒素A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牛奶和奶粉中16种磺胺残留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快速测定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所得清液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流动相为甲醇和1.1%乙酸—0.01 mol PBS溶液(梯度洗脱),应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0%~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检测牛奶样品的灵敏度为0.5μg/L,奶粉样品的灵敏度为5.0μg/kg。  相似文献   

13.
14.
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的压榨法制油和当前广泛使用的工业浸出法制油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比较,列举典型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对食用植物油制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电导法在食用油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食用油的介电性质,测定食用油的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并模拟市场上常见的劣质油,对食用油的品质进行评价,目的是探讨一种检测食用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食用油的营养分析与合理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营养、健康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各种品类食用油脂的组成和特性,为合理选购、贮存与使用食用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