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发芽试验,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设置单一重金属铜、锌、镉胁迫浓度,研究其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进行3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的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重金属胁迫条件下,当溶液中铜和锌的浓度分别达到20mg/L和120mg/L时,对黑麦草的根芽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在重金属铜、锌、镉复合污染条件下,铜、锌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镉的存在会加剧铜、锌对黑麦草的胁迫作用,且对铜的促进作用强于锌。  相似文献   

2.
以高羊茅火凤凰2号(PhoenixⅡ)为试验材料,研究铜(Cu)、镉(Cd)、铅(Pb)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用CuSO4·5H2O,3CdSO4·8H2O和Pb(NO3)2溶液模拟重金属胁迫处理高羊茅种子,设置低浓度、中浓度、较高浓度、高浓度4个浓度梯度,分别为Cu^2+(200、300、400、500mg/L);Cd^2+(1、50、100、150mg/L);Pb^2+(500、1000、1500、2000mg/L)。通过测定火凤凰2号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叶表面积、根冠比等13个生长指标,研究高羊茅在3种重金属胁迫下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羊茅对镉胁迫的耐受性最好,中、低浓度铜胁迫下幼苗耐受性较差,较高浓度及高浓度下对铅胁迫的耐受性最差。铜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镉、铅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胁迫程度的增高,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当Pb^2+≥1500mg/L时,高羊茅幼苗根系生长受到完全抑制,生长量为0,出现“无根苗”。  相似文献   

3.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清除土壤中重金属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为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下建植柳枝稷进行植物修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设计,研究镉、pH和浸种及其耦合作用分别对高地型Blackwell(B品种)和低地型Kanlow(K品种)柳枝稷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镉处理下两个品种柳枝稷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是浸种可显著提高柳枝稷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其幼苗根长、苗长、及种子活力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镉对幼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B品种比K品种更加耐受镉胁迫;播种前浸种可以缓解镉胁迫,促进柳枝稷幼苗和根的发育。镉和pH对柳枝稷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存在耦合作用,同时pH为4.8时柳枝稷幼苗根长苗长及种子活力有最大值。在较低浓度的镉胁迫环境下(150μmol/L),高地型B品种比低地型K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综合表现更好,同时适当浸种和偏酸性条件均有利于柳枝稷幼苗在镉污染土壤环境中的生长。本试验表明柳枝稷对镉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具有一定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能,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推广种植柳枝稷来改善镉污染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4.
草类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  方溪  张丽静 《草业科学》2012,29(4):534-54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工业化基本生产资料的重金属不断被释放到生物圈中,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或人,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草类分布广泛,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些草类甚至还具有重金属超富集能力,在生物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重金属胁迫对草类种子萌发、根系活力和生物量方面的影响以及草类的抗性机制(脯氨酸、抗氧化酶系统、谷胱甘肽、隔离、菌根和水杨酸)等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阐明草类对重金属镉、锌、铜、铬、铅和汞的富集效应及其耐性机制,以期为今后草类耐重金属胁迫品种的选育和耐重金属胁迫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方蚕业》2019,(4):8-13
利用硫氢化钠溶液浸种处理,探讨外源施加硫化氢能否缓解重金属镉、砷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镉和砷胁迫对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苗生长量、种子活力指数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胚根伸长的抑制尤为严重,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与重金属胁迫处理组相比,0.3 mmol/L、0.9 mmol/L、1.5 mmol/L硫氢化钠浸种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镉或砷胁迫下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苗生长量以及种子活力指数,且提高的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加强,1.5 mmol/L硫氢化钠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但硫氢化钠浸种处理并不能显著改善重金属镉或砷胁迫对于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重金属镉(Cd)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毒物刺激效应,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10,15,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g/L的Cd2+浓度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的长度达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8%,13.4%和11.2%,根和芽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1.8%,CAT活性比对照增加6.3%、10.4%;Cd2+浓度为50mg/L时,柠条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6.9%,26.1%和27.8%;高浓度Cd2+(10,15和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及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Cd2+(2、5mg/L)表现为促进作用。镉对柠条种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刺激效应,5mg/L的Cd2+浓度为柠条种子萌发刺激效应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7.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6月《不同重金属对"黄花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作者陈至婷等,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08.S.20170626.0957.001.html)报道,为检测几种常见重金属对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作用特点,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镍(Ni)、镉(Cd)、铜(Cu)、铅(Pb)和锌(Zn)等5种常见重金属对"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说明钨矿选矿废水——尾砂水灌溉的农田,受其中重金属镉的污染,形成高镉土壤,生产高镉饲料,因被动物采食而引起中毒。应用硒铜锌防治司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南方苋(Amaranthus australis)萌发和幼苗期对镉胁迫的适应性及生理特征,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10,20,40 mg·kg-1)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南方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活力指数;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生长量显著下降,表现为胚根和胚芽长度下降,株高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减少,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显著下降,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 thiols, NPTs)、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 PCs)、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地上和地下部镉含量以及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南方苋具有较强的耐镉、镉转运和富集能力,并能通过提高细胞内的NPT,PCs和GSH等重金属络物来缓解镉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对野老鹳草和长刺酸模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镉处理长刺酸模和野老鹳草种子,研究两种野生牧草萌发阶段对镉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镉浓度低于10 mg/L时,两种野生牧草种子萌发基本不受影响;随镉处理浓度增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镉胁迫对根长的影响大于芽长.当镉浓度达到80 mg/L时,两种草仍有20%的发芽率,表明两种草对镉有一定的耐性,可以尝...  相似文献   

11.
 论文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塿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菊苣(Cichorium endivia- Linn.)、大麦(Hordeum vulgare Linn.)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地上部与根部铅、铬、锌、铜、铁、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了参试牧草对各种重金属的转运能力和饲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5种牧草根部对所测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运能力不同,对铅、铁、锰、锌、铜、铬的吸收能力有禾本科强于豆科的趋势;(2)白三叶对于铁,铜和菊苣对于猛、锌、铜的转运系数大于1,分别为1.70、2.55、1.57,属富积型植物;(3)菊苣的铅含量与种牧草的铬含量均已超过饲料标准;菊苣和大麦作为人类的蔬菜和粮食均已超过相应标准,但作为饲料基本接近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2.
菊苣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正交施肥试验设计与大样本取样,于2007年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期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菊苣的花序数、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主要受水肥条件控制;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菊苣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13.8887+1.73862X2+0.00241X3+21.7579X6;提高每株生殖枝数和每株花序数是菊苣种子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8~9月,我们对福建省中东部海域贝类养殖区部分贝类养殖品种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文仅对各养殖区贝类的汞、砷、铅、镉、铜、锌6种重金属含量达标情况及重金属在不同品种贝类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养殖区贝类汞、砷含量全部符合相关标准,铅、镉、铜、锌4种重金属在部分养殖区有超标现象。重金属含量与贝类品种关系较大,重金属指标质量状况从优到劣依次是花蛤、缢蛏、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从贝类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来看,花蛤与缢蛏的质量状况较好,牡蛎受污染的程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猪场粪污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猪粪污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取样调查不同类型养殖场猪粪污重金属含量,旨在摸清福建省养殖场粪污中主要的重金属种类及污染程度。测定福建省10个不同规模猪场粪污、土壤和杂交狼尾草的重金属铜、锌、镉、砷含量,结果表明:粪渣中铜、锌、镉、砷含量均较猪粪和沼渣中低;沼液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粪污和土壤的镉和砷含量较低,均未超标;土壤中的铜、锌超标率高于30%,小型猪场的铜锌超标率较规模化猪场的高;小型猪场沼渣中铜锌超标率均为100%,规模化猪场铜、锌超标率均超过50%;只有一个规模化猪场的杂交狼尾草因浇施沼液而出现镉含量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5.
镉胁迫对白三叶和马蹄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镉处理白三叶和马蹄金种子,研究两者萌发阶段对镉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镉浓度低于5mg/L时促进了白三叶和马蹄金种子的萌发。镉浓度为10mg/L时,白三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开始下降,而马蹄金依然高于对照。随镉处理浓度的继续增高,两者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两个草种相比较,在相同镉胁迫作用下,马蹄金比白三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镉性。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和比较草本植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耐镉镍特性,丰富镉镍污染土壤修复的物种库。本研究以3种草本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镉镍单一及复合胁迫对3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镉镍单一及复合胁迫对3种植物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仅添加蒸馏水)相比,3种草本植物在单一镉浓度为10 mg·L-1时发芽率达到峰值,单一镍浓度为10 mg·L-1时活力指数达到峰值,当镉镍复合胁迫浓度为10 mg·L-1时杂交狼尾草的活力指数、高羊茅的发芽指数和黄花草木樨的总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 <0.05)。2)随镉镍单一及复合浓度增加,3种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当单一镉浓度为200 mg·L-1、镍浓度为300 mg·L-1以及两者复合胁迫...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金属铜、镉单一及联合急性暴露后鲤肝脏中Hsp60基因和蛋白水平。鲤随机分为7组,两个Cu2+处理组(0.05 mg/l和0.1 mg/l),两个镉处理组(0.63 mg/l和1.26 mg/l),两个混合处理组(0.045 mg/l和0.09 mg/l)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铜、镉单一及联合急性暴露对鲤有毒性作用,经过96 h的暴露,除混合低浓度组之外,其余各组肝脏中Hsp6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受重金属暴露的影响,初期鲤肝脏中Hsp60蛋白水平下降,随着时间推移,蛋白水平逐渐上升,混合低浓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原花青素对酸铜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与不同浓度原花青素(0、12. 5、25. 0、37. 5、50. 0毫克/千粒种子)进行拌种,研究其酸铜胁迫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原花青素浓度均能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和根长、根系表面积等根系性状指标。随着原花青素浓度的增大,酸铜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都增大,但是不呈连续增长趋势,且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3种不同诱变方式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cv.Puna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的性状进行了室内观测,结果表明: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对普那菊苣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效应。其中发芽指数表现为化学诱变辐射诱变航天诱变;主根长度表现为航天诱变化学诱变辐射诱变;根系鲜质量表现为航天诱变辐射诱变化学诱变;茎叶鲜质量表现为航天诱变化学诱变辐射诱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羊草种子萌发率低的问题,对43份不同种质的羊草种子,在两种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恒温、变温、变温时长、变温时段对羊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羊草种子萌发率受种质影响较大,不同种质的羊草种子萌发率变幅为10%~95%,差异极显著。此外,羊草种子萌发亦受温度调控,恒温条件下(16、20、22、28、37 ℃)种子萌发率均较低,变温28 ℃(12 h)/16 ℃(12 h)则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率,增幅为50%~90%。且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时间剂量累加效应”,即变温处理时间越长,萌发率提高越大。在第1、2天时变温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与恒温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且在24 h内接收低温信号的剂量时长在2~16 h,高于16 h萌发率不随时间增加,低于2 h萌发率提高不显著。此外还发现,萌发24 h之内,羊草种子对变温处理有一个敏感的“窗口期”,即8~12 h,在这个时段内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提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