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的蝗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达14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害虫,在广西亦有800多年的成灾历史.近年来,在广西农区除东亚飞蝗外,尚有印度黄脊蝗、稻蝗、棉蝗等多种蝗虫对农作物造成局部、甚至较大范围的危害.为了掌握南亚热带蝗区的蝗虫发生动态,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蝗害,作者于1990~1991年对广西岩溶内涝蝗区、岩溶泛涝蝗区以及左江、右江、郁江、柳江、红水河等江河流域的历史性蝗区的蝗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并编制简易分类检索表,以其为有关部门的蝗区飞蝗发生动态监测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蝗虫灾害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自然灾害.生物农药治蝗可有效控制蝗害,且不杀伤天敌,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生物方法防治蝗虫的中国专利申请态势、重点申请人状况和专利技术分析,为生物防治蝗虫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专利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谢光瑜 《广西植保》2004,17(2):15-15
受气候异常、农田区生产条件改变及耕作栽培方式多样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广西蝗虫发生呈上升趋势,暴发频率高。以土蝗发生为主,东亚飞蝗间歇性暴发。其发生为害特点:稻蝗、绵蝗、竹蝗等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东亚飞蝗则呈区域间歇性暴发,其来势猛、成灾快。2 0 0 3年广西蝗虫发生为近2 0年来最重的一年,其中9月上、中旬北海东亚飞蝗暴发为害,发生面积达11.4万亩,成灾面积1.4万亩,蝗蝻种群虫口密度高的达10 0 0头/ m2 ,为建国以来广西第4次蝗虫暴发灾害年。去冬今春,我区蝗虫残虫面积、虫口密度为近2 0年来的最大值。去秋今春我区又呈连…  相似文献   

4.
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在山西忻州地区为害水稻相当严重,5万亩水稻年损失率均在10%左右。调查得知;稻蝗从卵到成虫均有天敌寄生、捕食。现简述如下: 1.蝗噬霉菌(Entomophthora grylli Fres.),又名蝗虫霉,以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使蝗虫致病而死。在8~9月份高温高湿季节寄生率可达20~30%,对后期蝗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宁夏四类主要草原的蝗虫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对天敌、植被、土壤及其气候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2019-2020年在宁夏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四类草原对蝗虫及天敌物种进行了调查采集,通过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分析蝗虫、天敌和昆虫的多样性,并就草原蝗虫优势种和多样性对天敌、植被、土壤及气候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草原蝗虫和天敌个体数分别有743头和3592头,物种数分别有27种和24种;温性草原上发生的蝗虫和天敌物种和数量均最多,蝗虫和天敌的物种分别为23种和21种,数量分别为432头和1682头;温性草原化荒漠上发生的蝗虫和天敌物种和数量均最少,蝗虫和天敌的物种分别为8种和7种,数量分别为34头和132头。蝗虫优势种有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三种,天敌优势种有直角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gebleri、麻步甲Carabus brandti和短翅伪葬步甲Pseudotaphoxenus brevipennis三种。温性草原无论是在草原蝗虫群落中,还是整个昆虫和天敌群落中,其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草原;草原蝗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天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天敌优势度指数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短星翅蝗和亚洲小车蝗发生均与天敌直角通缘步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白纹雏蝗与禾本科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菊科植被盖度、生物量、频度、高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海拔和降水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控蝗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的控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政治面貌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渭南市是陕西省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的主要蝗区,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蝗虫的防治。近年来,渭南市通过在宜蝗区植树造林、开挖鱼塘、栽植莲藕等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措施,根治蝗害效果十分明显。表现在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绕生态治蝗,同时开发了洽川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建立了万亩连藕荷花基地、万亩芦苇荡景区等旅游事业,带动和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本市蝗虫的分布及变化…  相似文献   

9.
内蒙黄旗海地区蝗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1955—1957年在内蒙黄旗海地区研究蝗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所得的一部分结果。内蒙碱草蒿子草滩及其附近农田发生的蝗虫有6—7种,其中以小翅■蝗和大垫尖翅蝗为最重要。文中记述了各种蝗虫的发生时期。草滩、撩荒地和地埂是蝗虫的主要繁殖场所。蝗虫从这些地上孵化后,逐渐迁入莜麦地。开始时为害莜麦嫩叶,待8—9月莜麦抽穗时,咬食小穗,造成落铃。1955年在刘家村调查,莜麦产量损失达10—43%;一般在莜麦生长后期蝗虫密度每平方公尺为3—5头时,即可造成10%的落铃。研究结果指出,由于过去对蝗虫的发生规律不清楚,防治时期上失之过迟;在防治措施上对消灭虫源重视不够;在一系列农事活动上,助长了蝗虫的迁移。今后应强调适期防治、消灭虫源和注意打草割麦等对蝗虫迁移的影响。试验证明喷撒0.75f6粉剂和10%毒杀酚防治小翅雄蝗效果能达90%以上,对大垫尖翅蝗的效果则仅为73—85%。在草滩边缘喷3丈宽的666药带能延迟幼龄蝗蝻侵入莜麦地的时间达13天。  相似文献   

10.
蝗虫的分布消长和活动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5—195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研究的结果说明蝗虫的分布、消长和活动与植被有密切的关系。优势种小翅雏蝗和尖翅蝗主要分布在青碱蒿子草滩中。青碱多、复盖度大的植物带中,小翅雏蝗密度最高;而尖翅蝗则居住在土壤含盐量较高、植物生长不良、植被较稀的地带。在不同年份,草滩中植被因土壤中水分和含盐量的多寡而引起改变时,蝗虫优势种也随着变化。在草滩、地埂和附近各种作物地中广泛检查的结果,仅大麻和毛柳丛中汉有发现或很少见到蝗虫。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植物早期生长迅速、郁闭度极大、阳光不易透入,不能满足蝗虫居住条件的要求所致。对农牧地区改造蝗虫发生地以消灭蝗害的问题作了讨论,作者认为在草滩与作物之间,有计划地栽植生长快、复盖度大的植物,造成一个不利于蝗虫生活的植物带,阻止其迁移为害是可以试行的。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蝗虫天敌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种类与内容。蝗虫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包括寄生蝗卵的蜂类,寄生蝗蝻或成虫的蝇类;捕食蝗卵的芫菁类、蜂虻类,捕食蝗蝻或成虫的步甲、虎甲、螳螂、蠼螋等。国内报道详细的种类为飞蝗黑卵蜂(Scelio uvarovi Oglobin)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国外报道详细的类别主要是蝗卵蜂属(Scelio spp.)及折麻蝇属(Blaesoxipha)种类和芫菁类(Meloidae)。主要内容涉及寄生率、寄主专化性、饲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等。国内已报道的各类蝗虫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70种。国外已有较详细报道的蝗虫天敌昆虫种类近10种。  相似文献   

12.
《植物医生》2007,20(5):22-22
2007年,全国农区蝗虫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常年。截止7月底,全国飞蝗发生1690万亩,其中东亚飞蝗1350万亩,亚洲飞蝗140万亩,西藏飞蝗200万亩,农区土蝗发生近5000万亩。2007年东亚飞蝗在渤海湾沿海蝗区多处出现高密度蝗群;西藏飞蝗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亚洲飞蝗发生平稳;农区土蝗局部发生严重。面对2007年蝗情,农业部及各级治蝗指挥机构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飞蝗不二次迁飞"的目标,蝗虫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3.
蝗卵蜂(Scelio spp.)是蝗虫卵期唯一的重要寄生蜂,是多种蝗虫重要的自然致死因子,具有在蝗虫生物防治中应用的潜力.为此,概述了有关Scelio属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治蝗工作,积极组织蝗虫研究,掌握飞蝗发生规律,实行查残、查蝻、查卵三查的检查工作,系统掌握蝗情变化发展,开展预测预报,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大成绩。在党的“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全国约有3/4适宜发生飞蝗的苇草荒滩洼淀,已经得到改治。据1980年沧州会议统计,全国已改造四千五百多万亩适宜飞蝗发生的环境,其中滨海蝗区由  相似文献   

15.
牧鸡治蝗是控制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本文在新疆哈密地区, 采用样框法测定了不同时间、与防治中心点不同距离上蝗虫种群密度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时间延长, 草原蝗虫种群数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控制效果逐渐增加, 30 d后, 防效都达90%以上。但是, 距离鸡舍的远近不同, 蝗虫种群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随着距离的增加, 蝗虫种群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的趋势逐渐变缓。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防治面积因素, 1个放牧单元(1 600只牧鸡)治蝗的最优控制半径为1.5 km, 合理轮牧天数为15 d, 蝗虫的防治效果能达到85%以上。合理的牧鸡技术能够很好地控制蝗害的发生,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研究为合理开展草原牧鸡治蝗工作, 提高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158年至公元 1948年的 2 106年间,东亚飞蝗在河北省曾发生蝗灾 486次。蝗害给人们造成“蝗食禾稼,草木皆尽,饿殍遍野,则人相食”的悲惨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大力除治蝗害,仅仅用 4 a的时间,便于 1953年基本控制了东亚飞蝗的为害。蝗区经过治理,在内涝、河泛、湖淀、水库等蝗区,蝗虫的虫口密度已很稀少。但是,近年来东亚飞蝗群居型蝗群显著回升。为此,作者对其发生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 1东亚飞蝗群居型蝗群回升的原因分析   1)大水 (包括沥涝 )和干旱,为飞蝗产卵繁…  相似文献   

17.
滨州市不同生态环境蝗虫种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3年的5、7、9月,对滨州市的农田、夹荒、荒洼、特殊环境4个生态环境进行蝗虫种类、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滨州市有蝗总科蝗虫18种,隶属于6科15属。初步掌握了各生态环境中的种类分布和优势种,以及蝗虫种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为探讨生态控制蝗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19.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蝗区的优势种之一。主要发生在北部典型草原和与其相毗邻的农牧交错区,宜蝗面积约166.7万hm2。在农牧交错区主要为害小麦、莜麦、谷黍等禾谷类作物。蝗虫(混合种群)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万~40万hm2,侵入农田1.3万~3.3万hm2,虫口密度一般10~30头/m2,高的达150头/m2以上,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毁种或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蝗虫对草原的为害,加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快了草场退化、沙化速度。特别是在蝗虫猖獗发生年份,蝗虫…  相似文献   

20.
红褐斑腿蝗 Catantops pinquis(stal)是近年来暴发的蝗种之一。1989年在石家庄西部丘陵山区作物田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虫口密度一般为2—10头/m~2,高的达25头/m~2以上。以往对此虫的研究甚少,资料缺乏。我们从1989—1991年对该蝗虫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一、分布、寄主及为害红褐斑腿蝗在石家庄地区主要发生于西部丘陵山区,且虫口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减。为害寄主包括大部分农作物、蔬菜及田间杂草等。此虫蝻期为害最盛,初孵若蝻在附近寄主上取食,随龄期增大扩散迁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