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磊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68-14470,14472
通过构建城市化过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框架,基于统计数据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系统分析了连云港市近17年来(1992~2008年)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其中包括人口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经济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效应,并评价各个生态环境效应中的胁迫效应且识别了促进效应,从而为实现连云港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探讨郑州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郑州市及郊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并采用RS和GPS技术集成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郑州市及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功能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988年至2002年,各类用地变化率分别是-25.71%,-31.21%,-39.20%,-30.46%,-57.59%,148.35%,91.72,50.87%,-16.93%,-56.44%。1988—2002年,郑州市城市、居民点、交通用地不断增加,而水浇地、旱地、菜地等农业用地不断减少,这导致土壤生产功能与土壤生态功能、承载功能相互转换,大量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土壤资源演变成承载功能;【结论】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的发生,必然导致大量的土壤生态功能将会永久消失,将会产生一系列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庆广  时学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40-12843,12846
目前,合肥市城市化进程跨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合肥市城市化正在或即将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或潜在的威胁。笔者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判断合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合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若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其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柳州碳酸盐岩区代表性土壤的酸雨淋溶模拟实验,大面积田间取样测试与历史资料对比及环境统计,结合重庆等地类似试验及调查资料的对比发现,柳州碳酸盐岩母质土壤环境中,由于存在易、难溶盐的双重缓冲机制等,对酸雨的化学行为具有很强的制约性,因而,酸雨的生态环境效应较其它铝硅酸盐岩区要弱得很多。为此,在具体评估不同地区酸雨的生态环境效应时,必须充分考虑土壤母质条件的差异的影响,不宜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强烈的人类活动使得此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城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含量分布、化学形态、生态环境效应等研究成果,提出了目前城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结合我国21世纪的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宏伟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对贵州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大气、生活垃圾、人口和光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贵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疆典型绿洲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新疆博州城市化率与生态环境中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与生态环境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随着博州城市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博州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RS和GIS技术,对郑州市1992、2001、2013年3期Landsat 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其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1992~2013年间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而对2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1年来,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228.72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97.24 km2,导致生态环境效应总体呈恶化趋势,但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市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确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以2000~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层级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城市化对石河子市城市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城市化进程正逐渐恶化的正向指标为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水域面积比重、草地指数,逆向指标为降水变率和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优化的正向指标为市三产比例和市人均GDP,逆向指标为荒漠化指数、耕地指数、市人口密度、市恩格尔系数、地表水质指数、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城市化进程中石河子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水网密度,其次是植被覆盖。石河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刘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04-12706,12709
以新疆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00~2012年,新疆城市化水平总体呈现线性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水平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波动特征,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则保持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新疆发展的协调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朱芳  郭跃  程晓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52-17655
结合重庆历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情况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重庆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明显:产生了拥挤和热岛效应,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有所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和城市灾害有所增加。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对区域固体废弃物、水环境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青海省大通县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得出生态建设和城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化的对策和建议,强调生态伦理人类生存的道德。  相似文献   

14.
杨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8-1690
对2004~2008年盐城市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盐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从规划、产业、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盐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取样调查和资料分析,分析了德州市农田土壤环境的特征,探讨了土壤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炳超  王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45-15649
以广西区崇左市龙州县为例,从低碳的视角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县域生态环境效应问题,从而探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的影响,并针对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年的水土流失使江苏省山丘区水旱灾害交替频繁。近几年来,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存在资金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大等问题,影响了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速度。提出了建立健全资金渠道、科技支撑、监督执法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以加大建设力度,实现江苏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期和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市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西安市近11年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得到了提高,产业生态化指数提升了0.60,而城市化指数提升了0.79;从协调度发展指数来看,西安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程度持续提升,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类型、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协调发展类型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以昆明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探究1990—2018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利用GWR模型分析生态环境效应与建设用地扩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域景观类型变化程度在1990—2000年的城市化起步阶段相对稳定,在2000年后的城市化加速阶段动态变化加剧;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呈稳定—不稳定趋势,1990—2000年,景观破碎度、形状不规则程度轻微下降,2000年后景观边界复杂程度加剧,优势景观的控制作用在减小,景观总体趋于破碎和均匀。景观格局变化带来了生态过程的变化,市域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降低;景观生态风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滇池流域内呈现出低等级区的环湖之势,其扩展路径与城市发展路径基本一致。生态环境效应总体均呈现出与建设用地扩展的负相关,且2010—2018年的负相关达到峰值,说明城市化加快带来了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建成区边缘的景观生态风险与建设用地扩展呈正相关,是景观生态风险的重点防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