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生猪养殖,对于一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而言,母猪的生产性能决定了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潜力及生猪养殖效益,但在母猪繁殖过程中,母猪生殖胎次决定了整个养殖场规模扩大所需要的时间,基于这个原因,生猪养殖场母猪繁殖胎次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胎次管理中后备母猪的饲养关键点首先是要提高后备母猪的免疫能力,这需要广大生猪养殖户引起重视。文中对母猪胎次的管理措施及后备母猪相关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改善母猪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母猪繁殖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学者发现热应激严重影响母猪排卵、受精、分娩、泌乳等过程,造成母猪非生产期延长,年产胎次降低。文章就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胎次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按不同胎次进行分组,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头母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第4胎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呈一定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母猪的繁殖能力是养猪业的一个核心指标.最能反映养猪的经济效益和区域养猪水平的高低。母猪的繁殖能力更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年产胎次、窝产活仔数、哺乳期成活率、断奶窝重几个方面。其中,年产胎次=365/繁殖周期,繁殖周期主要由妊娠期、哺乳期、断奶至配种间隔组成。妊娠期是固定不变的,哺乳期、断奶至配种间隔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5.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胎次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规律。母猪胎次不同,氨基酸、能量、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需求则不同。文章就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相关营养需求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键影响,后备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后代仔猪的产量和成活率,进而改善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后备母猪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是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通过后备母猪养殖合理分群、饲养环境控制、加强后备母猪机体运动、营养饲料供给、促进发情、后备母猪发情期管理、不发情母猪的科学处理及后备母猪更新和淘汰等方面进行,同时还要做好后备母猪养殖中疾病防治和保健工作。文中围绕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后备母猪科学饲养及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胎次、配种季节对丹系长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丹系长白母猪288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丹系长白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第5胎次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窝总产仔数最高,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465头母猪、1064胎次的繁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胎次(P<0.05).夏季高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表现为产仔数的减少(P<0.05)和仔猪的初生重降低(P<0.05).母猪的乳头数与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和仔猪乳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仔猪乳头数不受母猪胎次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母猪的繁殖能力可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该文结合广西农垦永新畜牧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的实际,对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包括品种选择、提高母猪产仔率及成活率、增加母猪年产胎次、针对性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等)、加强疾病预防与做好消毒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生猪养殖过程中母猪发情异常及疾病的出现是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淘汰的主要因素,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是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母猪发情异常疾病主要存在母猪初情期时间延迟,母猪不发情及母猪持续发情卵巢囊肿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情况均严重降低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制约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文中介绍母猪养殖过程中出现发情异常疾病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旨在为母猪的科学养殖及繁殖性能的提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胎次长大二元杂母猪的繁殖性能,探讨胎次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为猪场控制胎次分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不同胎次(1~8胎)共312头长大二元杂母猪分娩原始数据,用SPSS 24.0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Pearson法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母猪第4胎次的受胎率与分娩率表现最佳,显著高于第8胎次(P<0.05,下同);第4胎次在产仔数和健仔数方面均表现最好,并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第1和8胎次;第4胎次初生窝重表现最好,显著高于第1和7胎次,极显著高于第8胎次.仔猪断奶成活率以第3胎次最高,为97.00%;第4胎次的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第1、2、7和8胎次.总产仔数与健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健仔数与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长大二元杂母猪第2~6胎次繁殖性能处在高水平,建议第6胎次后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的可在第7或8胎后淘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某规模化猪场母猪21 185窝繁殖记录进行整理,研究胎次、分娩季节、品种及杂交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胎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质量、初生均质量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 0. 05),第4胎母猪最高,第3~6胎繁殖性能较好;母猪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质量在春季最优,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 0. 05),秋季母猪繁殖性能最低;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最高,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最低,长白母猪的初生均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0. 05);三元杂交及大白纯繁的繁殖性能较好,杜洛克纯繁及大白×杜洛克的繁殖性能较差。猪场应优化母猪胎次,高温季节做好降温及避免采用繁殖性能不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集约化养猪分胎次饲养管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胎次饲养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头胎、二胎、三胎母猪分开饲养后进行人工授精,并将一胎母猪后代猪群与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猪群实行隔离饲养,记录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和地方性肺炎病变等数据。[结果]分胎次饲养的头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5头,二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4.2头,三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3头,不同胎次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8头,头胎母猪的生产水平接近平均水平。头胎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为31%,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是11%,为头胎母猪后代发病率的1/3,稳定了二胎以上母猪的健康水平。[结论]集约化分胎次饲养可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养猪业中,母猪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随着母猪胎次增加,母猪在营养需要和疾病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母猪繁殖性状(产仔数、产仔间隔、初生重、受胎率、弱仔、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和仔猪成活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母猪实行分胎次饲养。  相似文献   

15.
猪具有较大的繁殖潜力,成年母猪每次发情可排卵20个左右,而实际繁殖力只有10个左右。母猪产仔数的多少除与品种、年龄、胎次有关外,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母猪繁殖潜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挖掘种猪的繁殖潜力,对于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含量起着决定性因素,实现生猪业的效益最大化,优良的品种、科学饲养管理以及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生猪养殖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对母猪产仔数和成活率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妊娠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有助于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妊娠母猪养殖中不仅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同时需要保障良好的环境控制和饲料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母猪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实际养殖中可以提高妊娠母猪饲料利用率,逐步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妊娠母猪机体应激等。文中对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及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母猪是一个猪场的生产机器,它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即繁殖性能)决定着整个猪场的产值。我们在现有育种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母猪发挥其最大的繁殖潜能,创造更多的利润,是生产效益最大化,成为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呢?1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可调因素只有早期断  相似文献   

19.
母猪若干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65头母猪、1064胎次的繁殖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胎次(P<0.05),夏季高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产仔数的减少(P<0.05)和仔猪的初生重降低(P<0.05)。母狸的乳头数与共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和仔猪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仔猪乳头数不受弱猪胎次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次和配种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方法]根据云南惠嘉育种有限公司原种猪场2016-2017年的3278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下母猪产仔性能和妊娠期的差异。[结果]配种季节对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有显著影响(P 0.05),春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夏、秋季(P 0.05);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妊娠期等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 0.05),母猪产仔性能以第3~5胎和第7胎较好。[结论]美系大白母猪在3、4、5、7胎时各项繁殖性能最佳,春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