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鸭群和仔鸭群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经鸭胚和鸡胚分离及盲传3代检测,均未能证明由病毒所致。而从脑组织及肝脏病料均分离到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O78血清型占81.33%,O107血清型占933%。从脑组织分离到O78和O107 2个大肠杆菌血清型是致雏鸭和仔鸭脑炎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日龄鸭的急性败血性细菌病,以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为主要特征。近年来,我省鸭群中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较高,据我们对20个养鸭场的流行病学调查,15个养鸭场存在该病,发病率3%~27%,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了摸清我省鸭  相似文献   

3.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日龄鸭的急性败血性细菌病,以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为主要特征。近年来,我省鸭群中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较高,据我们对20个养鸭场的流行病学调查,15个养鸭场存在该病,发病率3%~27%,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由于大肠杆  相似文献   

4.
对5-10日龄免疫过大肠杆菌-鸭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苗,但仍发生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鸭群,以病鸭的肝、脾、心血和脑组织作为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细菌分离阳性率为:在肠杆菌为83.2%,沙门氏菌为33.3%,鸭疫李氏杆菌为27.7%;混合感染为38.89%,其中大肠杆菌和鸭疫李氏杆菌为16.67%,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11.1%,鸭疫李氏杆菌和沙门氏菌为5.56%,三重感染的为5.56%,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鸭疫李氏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
鸭细菌性脑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鸭和仔鸭群发生的一种以神经症状为特征、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患鸭脑、肝病料经鸭胚和鸡胚分离及盲传三代并检测,均未能证明由病毒所致,而从患病鸭脑组织及肝脏病料均分离到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O78和O1072个血清型,其中O78血清型占87.23%,O107血清型占5.32%。从O78血清型大肠杆菌培养物感染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的结果证明:这一血清型大肠杆菌是引起雏鸭和仔鸭脑炎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西昌市建昌鸭场的种鸭群发生一种疫病,导致产蛋率下降和种鸭死亡,经诊断为大肠杆菌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冬至 2 0 0 2年秋 ,笔者在禽病门诊部诊疗工作中发现 ,普宁市各养鸭业主送来诊治的病鸭 ,70 %以上是感染里氏杆菌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 )。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临床诊疗 ,以及在预防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作一总结 ,为养鸭业主防制本病提供参考。1 流行特点①本病全年均有发生 ,但多发于寒冷的季节和气候突变时。②鸭群发病呈急性暴发流行 ,发病突然 ,传播快 ,有的鸭群发病率高达 80 %以上。③患本病的鸭群有的并发或继发鸭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凡有并发或继发感染的鸭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  相似文献   

8.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禽类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具有败血性传染特点。大肠杆菌是家禽肠道中的常在菌,然而如果由于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会导致大肠杆菌异常暴发从而引起大肠杆菌病。该病因其传染快、致死率高而对养鸭场造成巨大危害。1临床症状患病鸭群表现的症状根据鸭群年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整体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腹部有异常,未成年鸭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多导致死亡,成年鸭腹部有明显的异样感,首先形状上  相似文献   

9.
猪衣原体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物衣原体病(Chlamydiosis)是马、牛、羊、猪等多种家畜、禽类和人均可感染的疾病。本病几乎遍及全世界,欧、美、亚、非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均相继报道过本病的存在。在我国,1964年胡起等首次报道了京津地区鸭群、鸽和饲养人员的衣原体感染。近年来,杨学礼等已确诊了山羊和绵  相似文献   

10.
张伟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2):130-130
山东枣庄山亭区某养殖户饲养2500只蛋鸭,10日龄以前,外观鸭体大小整齐,体重和体型发育良好,鸭群精神活泼,其采食量、饮水量皆与同日龄达标鸭群保持一致。12日龄后至20日龄鸭群陆续发生大批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耐过的病鸭,生长受阻,增重缓慢。采食和饮水较差,户主投服氟苯尼考、丁安卡那、泻痢宁均无效。户主曾到多家兽医门诊诊治,多数诊断为大肠杆菌病,投药一个疗程后,无任何疗效。户主为使鸭群饮水和采食量上升,给鸭群投服口服补液盐,病症越来越恶化。21日龄时户主前来本中心化验室诊治,笔者通过问诊,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确诊为雏鸭急性球虫病。  相似文献   

11.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和蜂窝组织炎等病型。本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的鸭群普遍存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以三炎(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特征,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鸭和雏鹅等多种禽类的接触性传染性病[1].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引起鸭特别是雏鸭的大肠杆菌病,以败血症、腹膜炎、输卵管炎、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等表现为特征[2].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大肠杆菌常常同时存在于鸭群...  相似文献   

13.
王敏 《家畜生态》2011,(6):80-81,123
采用布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弓形虫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对360份绒山羊血清进行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在绒山羊的血清样品中检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8份,布氏杆菌病的血清阳性率为2.22%;检出弓形虫15份,弓形虫病血清阳性率为4.17%;检出衣原体23份,衣原体病血清阳性率为6.39%。  相似文献   

14.
鸭支原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鸭群生长缓慢,很少造成较大的死亡.但并发大肠杆菌等其他细菌感染时,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许多类似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并发感染的情况,因为诊断者只看到表面,草率地认为是普通的大肠杆菌病,而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鸭支原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鸭群生长缓慢,很少造成较大的死亡。但并发大肠杆菌等其他细菌感染时,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许多类似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并发感染的情况,因为诊断者只看到表面,草率地登为是普通的大肠杆菌病,而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在选用药物时,也没有考虑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鸭大肠杆菌油佐剂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控制鸭大肠杆菌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给易感鸭群注射地区优势致病血清型菌株或从本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制成的多价灭活苗.国内也进行了鸭大肠杆菌灭活苗的研制和使用.我们从河北定州某发病鸭场分离到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为O2和O93,并研制了自家灭活菌苗,经过实验室攻毒保护试验和在发病场的临床应用表明,该疫苗对鸭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集119份流产母羊和随机抽检81份母羊血清,作布氏试管凝集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诊断。在流产母羊血清中,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59.66%(71/119),23.53%(28/119);在布病SAT的阳性羊内,混感衣原体病的阳性率为23.94%;在衣原体IHA的阳性羊内,混感布病的阳性率为60.71%。在随机抽检母羊血清中,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2.47%(2/81),18.52%(15/81);在布病SAT的阳性羊内,混感衣原体病的阳性率为50%;在衣原体IHA的阳性羊内,混感布病的阳性率为6.67%。试验证明,在流产严重羊群中,布病为第一致病因素;当布病接近控制时,衣原体又是第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0日购进雏鸭1000只,当饲养到8月10日时,鸭群中出现有零星死亡现象,共发病630只,发病率为63%,死亡269只,死亡率26%。后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治疗措施确认为雏鸭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病型的疾病总称,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本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的鸭群普遍存在感染并常有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患鸭精神沉郁,不喜动,食欲不佳,嗜睡,眼部常有分泌物,有时有腹泻等症状。易感染鸭群可经污染的饲料饮水,过消化道感染,此外呼吸道、种蛋等也具有很重要的传播作用。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河间市一种鸭场饲养的3 000只樱桃谷肉种鸭群中发生了以卵黄性腹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当时诊断为大肠杆菌病,用恩诺沙星拌料(0.02%)、庆大霉素(0.02%)治愈后,继续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